谈天祝旅游产业开发战略构想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禀赋及其特色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天祝旅游产业的开发条件,提出了旅游产业开发的基本战略。
一、天祝旅游资源禀赋及其特色评价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过渡地带,境内复杂的地貌和气候形成了高古、厚重的旅游资源,资源的多样性、互补性和独特性是天祝旅游产业开发最明显的优势。
(一)资源。境内海拔高低悬殊,高原植被丰厚,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林海草原、高山峡谷和冰川雪峰,层次分明,景色秀丽。天祝三峡风景区 由金沙峡、朱岔峡、先明峡组成。金沙峡为天祝三峡之首,以山奇、石怪、水碧、谷幽为特征,林木蔽天,气候湿润。有姊妹峰、仙人峰、痴心石、匾、仙人洞等景观朱岔峡以路曲、水秀、峡险为特征,两岸危岩耸立,蓝天如带;先明峡重岩叠嶂、金光洞石乳悬空,山水草木皆成景观。天祝三峡集山、水、石、林、云于一体,特色十分鲜明。春天阳光明媚,草木吐翠;夏天林海浩淼,百鸟欢歌;秋天桦红如火,翠柏如墨;冬天雪染山崖,玉树琼枝。
马牙雪山天池 马牙雪山,形似马牙,终年积雪,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势连绵逶迤,集雄、奇、险于一体。山顶峰有数座天池,位于主峰的雪山天池—古古拉海子为典型的古冰川冰斗地貌,海拔4 446米,分上下两池。相对高差100米。上池叫丁却兰措,意为极乐神湖,形似月牙,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下池叫拉拇兰措,意为神女湖。天池两壁巨石林立,有“观音讲经”、“格萨尔王试剑石”等景观。天池气象变化无常,游客在池边高声喊叫,会引来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继而起雹飞雪。藏族人民将马牙雪山尊为神山,视雪山天池为圣湖。每年农历6月13日,当地藏、土族农牧民在马牙雪山举行盛大天池娱神活动。
大雪山冰川 祁连山冷龙岭支脉,内陆河支流西营河、杂木河和黄河一级支流金强河发源地。主峰海拔4 847米,天祝最高峰。大雪山有现代冰川65条,面积17.7平方公里,是亚洲大陆最东端的现代冰川分布区。
石门沟风景区 “石门”,石山对峙得名。有“骆驼峰”、“犀牛望月”、“高峡锁月”等景观。沟中药水神泉,古藏医用以洗眼疾、治胃病、腹泻等,是康复、保健药泉,颇具开发价值。祁连布尔智自然风光区 距中心城市武威40公里,夏秋季节森林环抱草原,景色诱人,别具特色,有千扦沟、帕木掌、太湖石、独山顶、赛什顶、三角楼等景点。
乌鞘岭 祁连山东延冷龙岭支脉,河西走廊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岭南麓有汉边墙、明长城遗址,此处为马牙雪山朝辉夕映最佳观景点。是兰新铁路、312国道和亚欧通信光缆必经的最高点(海拔3 600米)。
丹霞地貌 分布于大通河沿岸,形状奇特。“本康小麦积”、“本康喇嘛”、“壁虎盗仙草”、“仙桃石”、“巨虫析”、“神剑洞”等景观,形象逼真,神韵流动。
夏玛原始森林 主景区林海宽阔,植被茂密,人迹罕至,风貌原始。有二郎池、毛毛山、跌水等景点。抓喜秀龙高山草甸草原 位于金强河源头,距县城40公里,水草丰美,空气清新,碧野如茵。1984年,十世班禅大师视察天祝,在抓喜秀龙草原诵经弘法,接受信徒顶礼摩拜,在大师诵经处,建柔旦尕擦寺。
松山滩盆地草原 面积120万亩,地势开阔平缓,主要为草本植物和灌木,是天祝最大的盆地草原,也是甘肃高山细毛羊培育基地之一。
(二)动植物资源。天祝独具特色的山岭水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森林草原物产。共有林地281万亩,蓄积1 0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树种15科、22属、37种。优势树种有云杉、油松、祁连圆柏、桦等;草原587万亩,分干旱草原和草甸草原两类。在辽阔的草原和天然森林里,繁衍和栖息着229种野生动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雪豹、雪鸡、蓝马鸡、獐、熊、猞猁、金钱豹、马鹿、水獭等一、二类珍贵野生动物近40种,有白牦牛、白唇鹿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珍贵动物,还有野生植物及中(藏)草药材1 000余种。
(三)人文资源。传统的天祝特色人文资源,主要为藏传佛教文化,并与浓郁的多民族民俗风情和遗迹相交融,构成天祝特色旅游人文资源。以藏、土、汉等民族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崛起并扩张,进人祁连山区,与农牧业文明为主的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渗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华锐文化”。1.藏传佛教文化。主要包括格鲁派、噶举派(红帽系和黑帽系)寺院建筑,并以大师级学者名流辈出而闻名于藏区。
(1)寺院建筑文化。自治县建政初有寺院14处,僧人及留用人员1 000多人,活佛26人。现已全部批准开放。天堂寺 14寺院之首,其前身为唐宪宗年间所建藏族笨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并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保留和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佛祖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密宗殿、多识活佛囊欠、赛义活佛囊欠。正在修建的千佛殿高27米,其中宗喀巴大师木雕坐像高18米,属世界第一。寺后绝壁石洞,为宗喀巴大师弟子华锐坚参巴禅修圣地。寺院四周群峰环抱,林木葱郁,大通河从寺前婉蜒流过,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极具祥瑞。
祝贡寺 建于清雍正年间,鼎盛时僧人亦达千人,设讲修院。该寺先为噶举派寺院,后改宗格鲁派,现保存两层大经堂。天祝建政时,取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合为“天祝”,195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天祝藏族自治县”。
石门寺 西藏达纳大师创建于明崇祯初年,清顺治时五世达赖进京途中到此讲经。康熙年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任石门寺法台达25年之久,并开设显宗五部学院。后二世嘉木祥开设密宗学院,培养出许多著名学者,喇嘛中获格西(博士)学位者80多名,寺院现存文物有五世、六世达赖遗物和明代浮雕光明女佛。
达隆寺 西藏达纳大师创建于明崇祯年间,是清朝重要的护国佛寺之一,康熙皇帝御笔赐名“报恩寺”,鼎盛时僧人千余。1990年嘉木祥大师主持认定第十世达隆活佛。除上述名寺外,己开放并从事合法宗教活动的寺院还有华藏寺、东大寺、夏玛寺、极乐寺、上大水寺、毛藏寺、西大寺、古城寺、红沟寺和柔旦尕擦寺等。
(2)宗教文化名流。三世章嘉·若贝多吉,天祝县旦玛乡人,青海佑宁寺五大活佛之一。1734年雍正皇帝敕封“灌顶普惠广慈大国师”,统领全国释教。1745年,章嘉在雍和宫主持仪式,乾隆皇帝跪受“胜乐”灌顶。任职期间为藏、满、汉、蒙古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祖国团结统一做出杰出贡献。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大小五明,通晓梵、藏、汉、蒙古、满等多种语言文字。九岁始著书立说,著述达217部(篇),主要有《七世达赖喇嘛传》、《须弥宗论》、《喇嘛神像记》、《造像度量经》、《正字学·智者生处》、《佛历表》等,章嘉还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1741年,主持将大藏经《丹珠尔》译为蒙古文,1771年主持将大藏经《甘珠尔》等译为满文,并主持编撰了蒙古、藏、汉三种文字对照的字典《智慧之源》。
三世土观·罗桑曲吉尼玛,天祝县朵什乡人,青海佑宁寺五大活佛之一。1763年,清乾隆皇帝封驻京“呼图克图”,赐“静悟禅师”号,为皇帝御前常侍禅师。他学识渊博,佛学造诣高深,主持《四体清文鉴》、《满文大藏经》的编纂和翻译,著有《宗教流派镜史》、《贡忧饶萨传》、《塔尔寺寺志》等276部(篇)著作。他还是著名翻译家、诗人,所译大藏经和诗歌闻名中外。其中《宗教流派镜史》已翻译为奥、法、德、日、俄等多国文字。
东科仓多居嘉措,天堂寺寺主,清代驻京呼图克图。1665年赴京,康熙皇帝御赐“吉祥禅师”金册、玉印。后建四川毛尔盖大寺弥勒殿、护法神殿、经堂等,为青海东科寺、四川毛尔盖大寺、甘肃天堂寺之主活佛。
华锐·罗桑饶布萨,天祝县石门乡人。1906年被十三世达赖聘为经师,后随之入京办理佛教大事。在佛学、逻辑学、诗律学、古梵文等方面造诣皆深,著作等身,影响巨大。达纳罗桑丹巴却吉尼玛,达隆寺寺主,清代国师,驻京呼图克图,曾被康熙皇帝封为大喇嘛,授权管理天祝等地的十八个部落和十余座寺院。
萨班·贡噶坚赞,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元代西藏最负盛名的萨迦派领袖。公元1247年,受蒙古阔端王之邀来到凉州(武威),代表卫藏各界参加了著名的“凉州会商”,为西藏归于祖国大家庭达成协议。在凉州向藏人发出意义深远的《致蕃人书》,先后主持扩建和新建了凉州四部寺、天祝极乐寺和上大水寺等,萨班在凉州和天祝的活动在中华民族走向团结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树起了历史的丰碑。
2.民族民俗风情主要包括藏、土等民族的服饰、婚俗、饮食、节庆、文体、习俗和礼仪等。
(1)藏族民俗和民间艺术。天祝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进程,使天祝的民俗文化既有鲜明的藏族风格,又揉和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风俗。服饰制作袖铀轻便,年轻人喜着艳色,老年人爱穿浅淡,鸽子青锦边礼帽最受宠爱,腰带多用水红、大红、淡绿等绸缎制作。华锐民族服饰的时尚感强烈,在藏族服饰中独树一枝,以艳丽华贵著称。歌舞分酒曲、情歌、长歌、歌舞曲、生活歌、说唱、文学六类;民间舞蹈主要是赞颂神明和歌唱生活的“锅庄舞”;雕塑多以天祝藏区神话传说中的山神、地方神和珍稀的白牦牛为对象;绘画包括壁画、唐卡和木刻画等,多用金、银粉和其他名贵矿物颜料描绘,画面神圣庄严;堆绣多用绸缎、羊毛等材料,图案主要有佛教、人物、花卉、鸟兽等,造型美观,立体感强,民间主要有赛马、射、橙棍、拨腰、拉扒牛等。
天祝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崇尚礼仪。接待贵宾必献哈达、敬美酒。哈达分白色和黄色,白色象征纯洁、吉祥,黄色哈达献给活佛、菩萨或特定场合做剪彩用,是最隆重的礼物。
(2)土族民俗及民间艺术。天祝土族主要分布在石门、朱岔、天堂等地区,是甘肃土族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其服饰、婚俗和说唱艺术风格独特。服饰绚丽多彩,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衣袖用红、黄、绿、白、黑五色布横拼而成,犹如剪来彩虹,俗称“花袖袖”;头戴“拉金锁”毡帽,下着水红摺裙,腰系精心刺绣的“达博”带。土族婚礼分为迎接“那什锦”、改变发式、拜天地神像及谢媒、招待“红仁切”、说彩礼等几个部分,自始至终载歌载舞,婚礼场面热情隆重,在节庆和婚礼上,跳“安昭”、唱赞歌、酒曲、说唱土语《格萨尔》。近年土语《格萨尔》被国家列为珍贵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
3.历史遗迹和现代工程。(1)罗家湾遗址。位于天祝县东坪乡罗家湾,属新石器时代马场文化类,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陶器多件,表明天祝地区在四千年前即进入氏族公社阶段。(2)汉边墙。乌鞘岭和金强河右岸山坡婉蜒着古代汉边墙遗址,沧桑岁月留下厚重的历史感。夕阳余辉,古长城逶迤山涧河谷,引发怀古之情。(3)引大入秦工程。天祝境内可观览引大工程渠首枢纽、隧洞和堪称亚洲第一落差107米的金沙峡倒吸虹工程。
二、天祝旅游产业开发的环境条件分祈
(一)区位与。天祝东望兰州,势控河西,地处河西走廊门户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中段,具有明显的区位交叉优势。距兰州、银川、西宁、武威、金昌、白银等西部大中城市较近,周边客源市场距离变化范围小,位置适中。与外围景区交融的主要旅游景区形成东西、南北多向辐射的扇状格局。312国道高等级公路、兰新铁路纵贯县境,与兰州共同位于中川机场(国际备降机场)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境内主要公路将县城和各大景区联成一片,形成旅游立体交通,有利于开拓周边及中、远程旅游客源市场。
(二)开发现状。天祝旅游业1996年起步以来,经过几年的已有一定基础。一是以天祝三峡生态旅游和马牙雪山探险旅游及藏、土民族风情旅游为主要品牌的旅游项目知名度不断提升,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已列为省级A等森林公园,并即将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8年以来,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以超过40%的速度增长,2000年游客突破225.5人次,综合营业收入达到2 600万元。二是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旅游宾馆中达到星级评定标准的有2座,设施条件较好的宾馆6座,床位近1 000张。三是旅游商品开发特色突出,已开发四大系列4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特别是白牦牛系列、野菜系列和铜牦牛文物复制等旅游纪念品开发巳初具规模。四是主要景区交通畅通。
(三)基础。近年来,天祝县推进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禀赋优势,开发特色产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邮电、通讯超前发展,交通状况也有较大改善,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政策环境。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有“民族区域自治第一县”之称,也是甘肃省政府确立的全省少数民族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赂,将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战略重点,为天祝旅游开发带来历史机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再造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甘肃省提出建设旅游大省,将天祝三峡旅游纳入全省旅游产业开发规划,营造了天祝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政策环境;《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己通过省级评审,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正积极申报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天祝产业开发也面临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旅游资源虽然相对集中,呈组团状,但各组团之间联系性较差;畜牧业、采矿业与旅游产业开发之间矛盾突出;县域实力不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社会观念转变缓慢,旅游经营者短期行为较多,缺乏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
三、天祝旅游产业开发基本战略
(一)战略定位。天祝县在甘肃省范围内总体上属于欠发达地区。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和民族文化积淀,以旅游产业为先导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新时期天祝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选择。
选择旅游产业作为龙头,将拉动一系列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关联效应和旁侧效应,使县域经济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战略重点。在甘肃省总体旅游产业框架中,天祝旅游是“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网中的重要网扣,是置于兰州—敦煌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线段,应成为甘肃省总体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祝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应以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藏传佛教文化为三条主线实施开发,以自然风景观赏、民族风情观赏、野生动植物观赏、登山探险、避暑度假、康体旅游、边关怀古等七大功能为主导来实施产业组织,以藏区文化、野生资源、特色产业三大目标为重点进行开发。
(三)战略目标。从“十五”开始,经过5年的努力,到2006年把旅游培育成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增长极;经过10年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旅游大县”;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15年,使旅游产业成为天祝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强县”目标,把天祝建成西北一流的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宗教旅游、藏土民族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旅游名胜区。
(四)战略选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品牌战略。旅游资源品牌 努力将天祝三峡列人国家级森林公园,强化天祝三峡“高原三峡”的品牌形象;努力将石门沟风景区纳入省级名胜风景区,强化石门沟“雪域江南”的品牌形象;努力将环马牙雪山风景区纳入省级名胜风景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马牙雪山天池—古古拉海子,打造成“雪山天池”的品牌形象。
旅游商品品牌 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综合拉动效应,开发出有天祝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从四个方面开发旅游品牌:即白牦牛系列产品(包括铜牦牛复制品);藏酒系列产品;无污染天然野生植物(野菜)产品;藏传佛教吉祥用品。
2.旅游文化战略。天祝自古以来就是以藏文化为主,藏汉文化并存,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神奇土地,产生过许多大师名流。特别是藏文化沉积很深,在整个蒙、藏、土族地区乃至海外,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天祝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并存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并具神秘色彩的民族文化氛围,这是天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做好旅游产业大文章,就必须把着眼点不仅放在自然风光、自然资源和自然禀赋的开发上,而且应更加重视人文资源的开掘,以人为本,以文化为依托,寻找旅游产业开发的切入点,赋于天祝旅游以浓厚的文化色彩,首先要将自然景观赋予文化色彩,如树碑刻石、历史传说、科考揭迷等。其次要挖掘和弘扬已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民族风情、生活风俗、民间及宗教文化等。
3.旅游形象战略。旅游业本质上为人们提供高层次的精神产品,旅游形象的好坏,深深地影响着旅游消费质量,并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形象作为一种社会公众对形象物总体特征的概括与评价,是使公众建立起市场选择信心的重要依据。实施旅游形象战略,应从旅游资源形象、旅游设施形象、旅游地形象和旅游产品形象入手,导入形象竞争战略。旅游形象包括(1)旅游资源形象。(2)旅游设施形象。(3)旅游地形象。(4)旅游产品形象。
旅游形象重在塑造。天祝的三峡、石门沟、马牙雪山、夏玛、祁连布尔智等景区的生态保护、植树造林,抓喜秀龙、松山滩草原的生态植被改善和退耕还林还草,人文古迹和藏传佛教寺院的修茸改造,全社会旅游产业意识的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安全性能的确保,都是塑造天祝旅游形象的关键。
旅游形象需要传播,以形象传播引来游客。过去,天祝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并不为人们所知,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形象传播,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性传播媒介、形象宣传广告和人际传播媒介,举办各种节会形式,传播天祝的旅游形象,为天祝旅游产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天祝旅游产业开发的战略措施
根据天祝旅游产业的开发条件、现状、特色及战略目标,在今后一段时间,应着重于如下战略措施的实施。
(一)政府产业政策倾斜。天祝旅游资源呈组团状分布,各组团间联系性较差,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和其它产业间的关系尚未理顺,使得旅游产业的开发带有总体联动性强的特征,因而必须充分突出开发的政府主导性。这主要是政府产业政策全面地向旅游业倾斜,集中精力制定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制定旅游产业开发的鼓励性政策,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管理的制度及行政规章,实施依法开发、依法管理,并抓住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旅游产业开发的特殊和优惠政策,将政策资源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
(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天祝旅游产业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很艰巨,包括运输、电力、通讯、接待设施、环保设施、城镇市政设施等,以及与旅游产业直接关联的商业服务、餐饮业、保险业、娱乐业等等,都必须统一规划,先行建设,优先发展。否则,就会限制旅游业经济社会功能的放大,对整个旅游产业的经济规模形成制约,也会造成旅游市场开发主体的规模不经济。在近期,要着重于通往各景区的公路上等级改造,特别是石门沟和三峡风景区的旅游干线改造要及早着手,还要改造建设一些旅游景区专线;各景区景点的电力供应和移动电话要畅通和扩容,县城和主要景点不同星级的宾馆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也要尽快达标。
(三)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和重建结合。旅游产业开发是一种市场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运作。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容易导致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因而,在产业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着眼于旅游资源保护为先,生态环境保护为先的原则,持续、协调地发展旅游产业。天祝旅游产业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和重建并举,将主要采取如下具体措施。一是在论证的基础上,在生态旅游区严格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和服务区四大旅游功能区,并制定不同的管理保护方案。二是按旅游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征,严格划定保护级别,将旅游区再划分为绝对保护区、一类保护区、二类保护区和生态旅游资源重建区四大资源区,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建设方案,以实现天祝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软环境优化措施配套。如果我们将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旅游设施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硬环境,那么,旅游业的开发、管理、政策服务等就属于软环境,具体包括旅游环境、旅游产业经营环境、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等。旅游软环境涉及到旅游产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及全社会文明开放意识等,这些要素实质上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态度和发展方针,反映的是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整体形象。旅游业在本质上提供的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人们参与旅游最终要求获得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在这个意义上,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在旅游产业开发的初级阶段尤其如此。
天祝的旅游产业开发,必须注意旅游软环境的建设。具体包括投资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政策扶持,旅游经营者经营行为的规范和有序竞争,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全社会文明开放意识的提高,以及旅游公司等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等。县乡两级政府的依法行政,也是旅游软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高效、廉洁的政府行为是旅游产业得以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
(五)旅游项目的分区分类规划。对旅游产业的开发,要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规划和管理,并以此为前提,贯彻品牌战略,打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鉴于天祝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和县城特征的民族性,考虑游客进出的便捷和保护、利用、管理的不同要求,拟将全县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划分为三峡游览区、环马牙雪山游览区、石门沟自然风景区、祁连布尔智风景区、夏玛原始森林风景区、抓喜秀龙及乌鞘岭高山草甸草原风景区和松山草原风光区等七个旅游区。
在旅游区划分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分类指导,优势强化,分区域特色经营。对不同功能区的发展分类管理,塑造出既有统一天祝特色,又具景区不同特点的旅游文化、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以整体优化的旅游产业结构,推进天祝旅游产业持续、不断地发展。
上一篇:试论西安旅游产业创新
下一篇:关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