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便宜的资源。例如,一家公司不会只使用本国的生产资源,而是中国的工资水平低就用中国的劳动力,美国的资本便宜就用美国的资本。中东的石油便宜全世界都用中东的石油,资源配置不再受国界的限制。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消费的全球化,不仅在本国市场上购买消费品,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消费品。美国人的衣食住行和各种耐用消费品现在基本上都全球化了,实际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只消费本国的产品。
最后,经济一体化是体制的趋同或一体化过程。从逻辑上来讲,企业在同一个国际市场上内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规则,而全球性的规则就意味着体制的趋同。例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常常因为补贴而受到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反补贴指控,但实际上中国国有企业的社会福利、养老负担是很重的,但就是因为是国有企业,体制不同,规则不同,美国人就说有补贴,是倾销,是不公平竞争。最后由于两国企业在同一个国际市场上竞争,通过竞争与合作,会形成一个双方都接受的竞争规则,结果是或者大家都没有补贴,或者都补贴(一般不可能出现),总之,会逐渐在一个规则下竞争。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称霸野心吗?
经常看到有人写文章说:全球化是美国化,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事实上,全球化是经济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首先,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人们的收入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收入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基本的生活需要就都满足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服务和奢侈品的消费需求的增加。前几年VCD卖的很好,现在要买DVD了。前几年买普通相机,现在要买数码相机。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有能力生产各种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大量的R&D(研究开发),波音飞机的每一种新机型、福特推出每一种新款汽车都需要大量的R&D。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而研究开发有很强的规模经济,也就是固定成本越来越大。所以,在开发出新产品后,如果小批量生产的话,就不能弥补大量的前期研究费用,是一定会亏本的。只有大规模生产才有足够的收入补偿研究开发费用,而国内市场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大规模生产必须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只有预期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足够多的市场份额之后,企业才愿意研究开发新产品。所以,由于生产的固定成本增加,就必须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了一个全球市场,也就产生了消费的全球化,企业也拼命地向全球扩展。不仅美国人如此,今后中国人一旦研究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后,也会希望把它卖到全球市场上去。既然消费全球化了,有限的市场容量必然会导致竞争,产品必须不断改进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必然会导致生产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有其内在的经济原因,美国的称霸野心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其实,美国人对全球化也是心怀疑虑的,担心墨西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会降低美国工人的工资,担心工厂会迁走影响就业等等。
其次,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经济环境为全球化创造了政治条件。如果冷战没有结束的话,经济上肯定有这种要求,但政治上却不可能。
最后,信息产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使国际贸易、国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全球性的商业操作成为可能。
概括地讲,全球化的出现是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生产关系进行相应的变革的时候了。这里的生产关系指得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调配关系。如果把全球化比作当年的资本主义革命的话,那么信息产业革命就是当年的革命。资本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可惜的是当时中国没赶上,落后挨打了一百多年.当年西方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不知道。但是中国对现在的信息产业革命是了解的,知道全球化是一个趋势,知道信息产业革命的重要,中国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了。
三、全球一体化的现状
首先,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反映了全球化的进程。1950年全球总贸易额为1130亿,1997年已达11万忆,增长了97倍,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贸易额已达GDP的35%,其中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左右。1980年的国际投资额为5万亿,现在已近8万亿,增长也是非常快的。
其次,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反映了全球化的进程。区域一体化分几个层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属于最低层次上的合作,是一个进行自愿协作的谈判场所。层次再高一些的合作就是自由贸易区,最典型的自由贸易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合作层次最高的是区域一体化组织,也就是欧盟。到一定程度之后,市场就要扩大,如果不对外开放的话,就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例如,德国只要一家汽车厂就能到达足够的生产规模,但是如果只能有一家汽车厂的话,就会有垄断,会损失效率。怎么样才能既没有垄断,又有规模效益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各国的规模尽量扩大,同时开放国界使欧洲变成一个大市场。这样即使法国和德国都只有一家汽车厂,但他们必须在欧洲范围互相竞争,因而既不会产生垄断损失效率,又有规模经济。
再次,跨国公司的发展反映了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经占了全球贸易总额的40%,在国际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全球化的进程。世贸组织下面有三个主要条约,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只是其中的一个条约,其他还有服务等方面的条约。世贸组织的下一个轮谈判是千年回合,主要谈市场准入、农业和纺织业问题。世贸组织的成立和新一轮谈判反映了全球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也说明全球化进程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才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主要困难在于世界各国的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从体制上来说,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少数寡头控制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还有一般的开放的市场经济。有些问题是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例如,在发展初期,农产品有比较优势,价格较低,不需要保护;但是在发展的较高阶段,农产品没有比较优势,价格较高,农业保护就比较厉害,如日本、欧洲;如何取消农产品保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只有通过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谈判才能解决问题,而不能打贸易战。
四、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分析
美国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时候,一些利益集团反对,认为自由贸易区会引起资本外逃,使美国工人受到外国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但是美国的经济学家都一致认为自由贸易是双赢的安排,应该搞自由贸易区。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在考虑国际经济问题时,往往只考虑生产者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进口能够让消费者消费到以前没有的商品,从而得到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而很多中国经济学家没有看到这一点。简单的讲,全球化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是贸易所得。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贸易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使投入多样化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贸易能够加强竞争,降低商品的价格,还能够使消费者消费到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比如桑塔纳汽车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有几年时间连颜色都不用变,仍然供不应求,但是后来本田雅廓、通用别克进来之后,桑塔纳就不得不推出了新车型,否则它就没有市场了。更重要的是,有的产品原来国内不生产,有需求但无供给,进口商品后消费者能够消费到以前得不到的商品,效用也提高了。
其次是国际贸易投资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美国的麦当老、肯德鸡进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餐饮业也开始有快餐了,服务也好了。而且这种技术外溢和技术让转是不同的,是不需要支付成本,也无法阻挡的。一些乡镇企业家就经常出国找“点子”,以得到开发新产品的启发。尤其是现在的知识创新有很强的外部性,只要家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产业的科学家都要往硅谷跑,就是因为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能够很多启发。如果没有开放交流的话,就不能获得这些收益。
五、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一是体制趋同,二是绝对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生活水平能否提高还不是很清楚。绝对生活水品提高就是把蛋糕做大,尽管某国占的份额可能比以前小了,但是由于蛋糕比以前大了,所以实际生活水平还是提高了。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般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的确都提高了。相对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或者说各国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更重视绝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做生意,美国人赚了9块钱。中国人只赚了1块钱。尽管美国赚的钱比中国赚的钱多得多;但是,如果不做生意的话,美国固然赚不到9块钱,但中国也赚不到1块钱,实际生活水平也就没有提高。相对生活水平有无提高是一个实证问题。从感觉上来讲,中国和美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小,在很多方面,中国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多少,即相对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六、中国是否应该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总体来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是贸易收益。贸易收益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还包括进口收益。开放市场后老百姓能够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优质产品,从而消费者福利会有很大的增加。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不能看名义收入,而要看实际收入,如果商品价格低,同样多的钱能够消费更多、更优质的商品,生活水平和福利显然更高。日本的收入水平是非常高的,但物价也非常高,一碗面要1000日元,而美国一美元能购买8包方便面。从实际购买力来说,显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更高,因为他们享受了全世界最便宜最优质的产品。十八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一定要有贸易盈余,钱流进来才算盈利了,否则就是吃亏了。这种认识是很狭隘的。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利用多边体制解决争端。现在中国的贸易是双边体制,和美国签一个最惠国待遇,和加拿大签一个最惠国待遇,用双边谈判解决贸易纠纷,而双边谈判并不是解决贸易纠纷的好办法。多边体制有利于贸易纠纷的解决,至少有一个权威机构来仲裁。
再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参与制定全球贸易规则。中国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下一轮谈判开始之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否则就不能参与下一轮谈判,也就不能在谈判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等到谈判结束后被动地接受谈判结果。乌拉圭谈判的时间长达8年,下一轮谈判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结束。
最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加快改革进程。中国现在需要建立以前没有的企业制度、现代制度,但是,在具体问题上的意见不一致,理论上也说不清,只能不讨论,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来加速改革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应该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要计较某些领域内的小得失。
关于关税,现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3%,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是14%,WTO成员国家的平均水平是6%。中国承诺在2000年的关税为15%,2005年的关税降至10%,仍然高于WTO成员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
再就是民族的问题。什么是民族工业?如果麦当劳资本的60%是中国人的,雇员百分之一百是中国人,土豆是东北的,牛肉是河北的,这时麦当劳是不是民族工业呢?牌子问题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增加中国的GDP,增加就业和税收,就对中国经济有好处。现代企业所有权异常复杂,已经很难用品牌来区分民族工业了。许多日本汽车就在美国生产,而许多美国汽车却是在加拿大生产的,因此,很难说哪个是美国的民族工业,哪个是日本的民族工业了。现在统计中用GDP取代了GNP,也说明对于国家来说GDP更重要。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办的企业已经落地生根了,其利润也仍然投资在中国,这些企业就不是外国企业,而是中国企业了,应该给它平等的待遇。
至于农业问题。有人认为要象日本、韩国那样进行农产品保护,但是,日本、韩国当年搞农业保护的时候,并没有WTO的限制,而中国再搞农业保护的话,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而且,中国的农产品正在逐渐丧失比较优势,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搞农产品保护会非常大的效率损失,而且以后再取消保护时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总之,现在不实行农产品保护的代价小于现在搞保护以后再取消保护的代价。中国不能搞农产品价格保护,而应该支持农业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过程,引导农民从事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如花卉、蔬菜等等。
关税和投资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但不是绝对的。美国的关税很低,但美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关税再高,汽车也要进口,因为国内没有这个生产能力。而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任何产品最后都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中国的出口看,现在中国的洗衣机、冰箱已经进入了美国市场,机电产品的出口已有相当的规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也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那时中国的汽车也会走向世界市场。
下一篇:入世后的中美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