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我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奠定全面小康社会基础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一、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隐忧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高等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从1990年的37所发展到2002年的62所;招生数从1990年的1.98万发展到2002年的12.25万;在校生数从1990年的6.24万发展到2002年33.01万人。有效缓解了教育供求矛盾,为全省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
我省人口多对高等教育需求规模大,虽然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并倾注了很大努力,但因财力薄弱、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2002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2.5%,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大部分学子难圆大学梦,而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45%、51%和20%以上,已经或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普及率低,严重制约了我省普通高中的发展。2002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数30.3万人,在校生77.2万人;全省初中毕业生92.5万人,在校生329.9万人。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3的初中生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上大学没有希望,为什么要上高中呢?再加上高中教育不是免费义务教育,收费相对较高,因而致使很多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去谋生。高等教育投入大、亟待发展,义务教育也不容忽视。由于我省经济实力较薄弱,财力有限,农村中小学校舍又经常遭受水灾损坏,在义务教育投入上往往力不从心,不少农村中小学设施急待改善。
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困境。这种状况如不得到根本改变,不仅我省人口素质难以提高,而且必将大大削弱了我省综合竞争力,阻碍我省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确立我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后,全国各地都在制定本地的教育发展目标。据了解,全国的高等教育目标平均水平是: 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左右,2020年达到32%。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提出的教育目标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以后这些省市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时代。我省教育应确立什么样的目标?笔者认为,我省应坚定不移地实施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不仅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应向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目标看齐。建议我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为: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结构从体力劳动为主体的结构日益向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结构转变,知识、信息和技术更是形成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体。要实现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必须从教育做起。换个角度看,省际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省际之间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竞争,虽然我现在比你落后,但只要通过教育提高我省人口的素质,下一个二十年就不一定会输。虽然我省经济实力比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还有着较大差距,在拟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上不能盲目求快、不切实际,但是政府在制定我省教育发展目标时,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决不能囿于自身的经济能力,丧失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发展机遇。相反,越是经济落后于人,越是要不惜血本投资教育,羸取下一代人平等的起跑线。我省是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人均资本、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经济实力以及相关政策环境等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按常规的发展思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分散到各个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领域,一、二十年内很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谈不上竞争优势。如果把更多的资金投到教育上来,着力于提高我省人力资源素质,具体地说,通过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带动高中教育普及,逐步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实行,预计经过20年左右将会确立起我省人才竞争优势。有了人才优势,也就会逐步确立起我省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等。
三、实现我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的政策取向
根据我省人口主管部门的预测,预计我省在未来20年内,年平均出生人口85万人左右,不考虑人口机构增长,2010年和2020年,我省应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为340万人左右(85*4)。按我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测算,2010年和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应达136万人和204万人。我省高等教育现状距此还有很大差距,亟待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我省人口多,底子薄,超常规地发展高等教育,政府心有余力不足。初步估算,按我省现有标准新建一所2万在校生的大学,土地、校舍、教师工资等支出投入约30多亿元(具体测算见后),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要增加100万和170万在校生规模,估算分别需要投入1500亿元和2550亿元。这么巨大的投入,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实现我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于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兴办高等教育,加速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
四、我省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分析
高等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能不能产业化,现在仍还有不少争执。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看,高等教育尚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其经费主要是学费、捐助和拔款,高等教育办学并不是由政府包揽。现在我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将来省的财力增强了,也可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甚至免费高等教育。但在目前,我省连高中阶段教育都无力普及,如何有力量包揽高等教育呢?如果强行这么做,不引导民间资本兴办高等教育,只会加剧高等教育的垄断,只会使我省大部分适龄学子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延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发展机遇,将会大大削弱我省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而削弱我省科技竞争力、产业竞争力,阻碍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由此看来,在政府无力提供免费高等教育的情况下,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兴办高等教育,满足我省巨大的、潜在的教育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大事。
高等教育产业化就是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引导民间资金兴办教育,办学者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受到质疑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认为私人兴办教育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导致高收费让广大学子上不起学、会误人子弟等。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只有通过充分市场化,增加供给规模,才能彻底打破我省当前高等教育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而造成的垄断局面。供给增加了,供给方即办学者之间竞争充分了,将会压缩供给方的利润空间,并趋于形成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促使高等教育价格降低,同时也促使供给方主动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冗员,改善教育设施环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高档消费品如彩电、空调、手机等,一开始也是价格高得让普通人消费不起,经过市场化和充分竞争以后,不也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吗?高等教育也是商品,完全可以借鉴市场化的办法去发展。只要充分开放高等教育市场,鼓励竞争并采取适当措施,高等教育产业化不仅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较快地扩大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提升我省人力资源素质,确立我省人才竞争优势。
高等教育产业化会不会一定因导致教育价格大幅度上涨呢?笔者从我省现有的教育统计资料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分析得出,并不完全是这样。
依据下表,并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粗略测算出民办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与我省高等教育现在的收费情况做简单的比较,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能说明问题。
各类普通教育 在校生 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平均工资 生均校舍面积
(万人) (万人) (万元) (平方米)
高等教育 33 2.11 1.5 30
高中教育 77.2 3.72 1.1 5.4
初中教育 329.9 13.63 1.1 5.4
小学教育 687.5 27.20 0.95 3.5
按照资本论简单再生产模型,教育投入分两大部分,一是不变资本产,即马克思定义的“C”部分,包括土地费用、校舍、操场、绿地、维修、水电费等;另一部分是可变资本,即“V”部分,主要是教师工资支出。测算每年的教育总成本,要把土地成本和校舍成本按使用年限平均(一般按50年)分摊。假设兴办一所20000在校生规模的大学,按我省现有的平均水平和相关比例测算每年生均成本如下。
校舍建筑面积 20000*30=60万平方米
建筑平均造价按1500元/平方米算
校舍总投资约9亿元。
学校占地面积 60万平方米*3=180万平方米(约合3000亩)
征地及平整费用按10万/亩计,需要投入30亿元
专任教师人数 20000/15.65=1278人
专任教师工资 1278*1.5万元=1917万元
每年总成本 (90000+300000)/50+1917=9771万元
生均年负担教育成本9771万元/20000约5000元/人。
加上支付给投资者10%的年利润,生均年学杂费5500元/年
我省的一些相当规模的大学,今年生均收费已接近或超过了这个标准,发达省市的一些大学年收费有的超过万元。这些公立大学固定资产有财政的无偿投入,土地无偿划拨,工资国家拔付,为什么收费还如此之高呢?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冗员过多、工资水平过高、投资效益低下、管理不善等人为地造成高等教育成本上涨。不引入市场化的办法,听之任之,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学子上不起大学,国家越来越多的投入也满足不了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非义务教育,以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世界上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在资源和资金相对短缺的条件下,通过政府办学和私人办学并举,广泛吸纳企业和受教育者家庭的资金,超常规积聚人力资本,高速度提升人力结构,创造了教育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东亚模式,并以此为支撑,实现了经济腾飞。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地区的高中与大学教育,原来都是以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为主体的。为了将政府有限的财力集中于义务教育,它们分别从六七十年代起,制订私立教育法规,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扶持非政府办学,大规模发展私立高中和私立高等学校,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中,私立高中都占半数左右;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中,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私立大学都占了大多数(其中,日本占73%,韩国占75%,台湾占70%)。
总之,只要有利于积聚更多的教育资金、有利于解放高等教育的生产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对其子女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实现科教兴皖,我们就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手段,调动社会力量投资、集资办学和亿万人民群众投资子女教育的积极性,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教育的道路。五、实现高等优先目标的对策
推进我省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实现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需要政府争取和制定相关政策,从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和增加广大学子对高等教育有效需求两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推动。
1、积极向国家争取高等教育改革试点,放宽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将兴办普通高等教育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允许和鼓励独资、外资和社会团体兴办民办大学。允许民办大学遵循民办的经营原则,可以倒闭、兼并、租赁,尤其是应该允许民办大学承包、租赁和并购公立大学。只要具备高等教育办学条件,能保证教育质量的,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省政府予以批准兴办,享受与公办高等教育同等待遇。对符合我省人才培养方向的,省政府在土地划拔、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这项举措实施好,一是可以迅速地扩大我省高等教育规模,不仅可以满足省内学子需求,也可以吸引外省学子来我省上大学,有利于发展高等教育产业。二是拓宽了吸引利用外资的领域。由于投资高等教育收益长期稳定,我省很多地区环境宜人,土地价格低,必将吸引大量省外、国外资金来我省兴办高等教育,预计到2010年能吸引投资2000亿元左右(约合240多亿美元),我省沿江、皖南地区将兴起大学城建设高潮,也有利于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有利于增加就业。如到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达204万,按现行的专任教师比例,需要增加11.3万大学教师岗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后,将增加约13万教师岗位。同时由于教育年限延长,进入社会就业的青年将大为减少。这样,一方面就业岗位增加,一方面就业人数减少和就业时间延缓,社会就业矛盾将得到缓解。四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真正把发掘人的潜力、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而不是应付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2、建立我省高等教育助学信用机制。通过引导民间资本兴办高等教育,扩大了供给,同时还要扩大有效需求。虽然大部分学子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但由于我省很多学子家境困难拿不出学费,形不成有效需求,也会抑制供给。建议由银行设立低息长期助学基金,只要进入高等院校就读至毕业,学生以个人信用担保,由银行支付全部教育费用。毕业生工作后,十年内偿还银行助学费用及利息。以我省现行的学费水平,每个学生完成四年高等教育所需银行助学费用约2万元左右,只相当于毕业生工作两年的工资,分年偿还不会有什么大的困难。现在毕业生毕业证都已做到了网上查询,可以将毕业生贷款信息也输入其中,成为其个人信用的一部分。如不按时还款,将会影响其个人信用,也会影响到其工作和求职。对因不可抗力导致的不能偿还助学费用的,或国家需要毕业生到特定岗位工作的,由国家负责偿还。
3、建立适应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民办大学是世界潮流,也是教育产业化的重要动力。民办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教育质量,防止"短、平、快"的"快餐办学"。因此,要鼓励民办大学建立全新的办学体制,实施"四化",即经营企业化、机制市场化、范围全球化、课程设置自主化。鼓励省内民办大学与海外学人所在外国大学合作办学,是造就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办学优势的重要举措。如通过联合办学,我省民办大学的专科毕业生可以到美国大学继续深造两年,完成本位;省内民办大学也可以考虑成为美国某大学的分校,专门负责大学本科前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后两年将赴美国大学本部继续学业,最后在美国毕业。也可以完全以为基地,由美国大学规定必要的教科书、设计国际流行的课程、选派美国教授任课,最后学生在中国拿美国大学文凭,不出国也能拿到美国文凭等。有了这些合作办学模式的突破,我省民办大学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迅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鼓励采取学分制,只要完成相关专业学分,不论分几个学校续读均承任学历,这样可以促使高校开展竞争和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
下一篇:西部开发加入WTO和中国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