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初探
【内容提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反思性教学能够提高高中教师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是不断追求英语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本文论述了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类型,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反思性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反思
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益。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类型
根据萧恩的两种反思类型说,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即 “对行动的反思”。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或者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同样,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当实践工作者在参与改进的努力时,通常也会有与情境的反思性对话,也就是说,实践者试图提出和解决当时的问题。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反应和知觉, 要求教师做出一种难度较高的短时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调整教学方案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这就是“在行动中的反思”。课堂反思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学的主体 ─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1.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对行动的反思”
①反思英语教学观:是传统的以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授为英语教学观还是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为教学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②反思英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③反思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探究教学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④反思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英语教学中评价应多元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2.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在行动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在行动中的反思”,关键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接触学习者真实的言行”。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包括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要适度地进行“即兴创作”──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新问题,共同探索,力求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反思”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对自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等随时保持有意识的认识和反省,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分析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理念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信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绝不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传道传的是做人之道、做学问之道,即怎样学习之道。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作为教师不能不反思:这样教育方式是否符合的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我们过去使用的直接呈现法或讲授法;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点明了新课改的主要特征,也说明了为什么现在比 20 年前不一样,过去谈得多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当前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里所说的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课堂所讲授的、书本所灌输的知识,理解、记忆知识并回答题,经历无数次的考试达到升学的目的。尽管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部分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所付出的代价太高!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基础教育要改革,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4.对教材的反思:
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视其高于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此外,还有图书、录音、录像、广播影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资源、报刊杂志等。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 对教学对象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求同,把学生当作产品进行批量生产,造成“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名人,完整人来看待,然后才是学生—的对象;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道德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材。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方法,学生策略,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和产生的责任等。一旦这样,学生就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 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掌握着“话语权”,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个容器,被动的等着教师往里灌东西。而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是真诚的赏识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应该是得体的协调者,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打破区域界限,需要教师能适应多种环境,协调各种关系,要有宽广豁达的胸怀、热情服务的意识,要有交往的技巧,要善于挖掘家长资源,要有双赢的策略;教师应该是资源的开发者,新课程不仅是教科书,还包括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得体的组织者,教师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一个管理者,制订了许多条例,不准学生做这个,不让学生搞那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新课程,就要求教师淡化权威,建议学生应该做什么,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勤奋的学习者,我们要向名师学,向社会学,向学,向学生学,更要向书本学。教师要用读书来提升人生品位,要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精神之旅!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是一种观念,更需要行动;教师应该是扎实的研究者;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尽快使自己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的行列。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投入研究,行动起来。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应具有以下特点:
多元性 —-- 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整体性 —--- 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
过程性 —--- 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途径
1. 教学日记(随笔):
教师对所教内容感受的记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它们能达到两种目的:一方面为日后进行教学反思留下教学过程和思考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对教学的思考。一般地,教学随笔内容包括:教学中的体会,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学中学生的见解,教学再设计等方面。教学随笔是我们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2. 归因分析: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是有关个人如何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活动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理论,人们以此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后的行动。归因分析有情况反馈归因和问卷调查归因两种基本方法。学生的学业成败是反映教与学效果的直接指标,教师要依据学生每天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反思造成得失的原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或精心设计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成败进行归因分析,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归因分析一方面为改进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的成败能作出正确的归因,使学生对考分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使分数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防止因考试的成功或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3. 说课评课:
思性的说课不能按照 “说教材 ---- 说教法、学法 ─ 说教学程序”的顺序按课前准备好的说课稿通读一遍,而应结合课堂教学情境,以教育理论作为支点,理性地分析教学活动;应分析自己的设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情况,检验教学设计;应回顾教学组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技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进行,找到自己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应展示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加以理论分析与说明;还应分析教学效果,探讨成绩形成的原因。反思的评课不仅仅是由评课者将自己的意见简单地传达给执教者,而是评课者、执教者、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是质疑— —释疑式,即由评课者提出问题,执教者解释与说明,评课者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这种方式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学理论为依据,寻找教学的最优化; 也可以是中心问题分析式,即根据研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内容,共同讨论同一问题,针对该问题各抒己见,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
4.微格教学法:
以教育学、心及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声、像手段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录像后,由专家与教师一道共同对教学作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帮助教师自我反思,使执教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清晰的认识,并最终熟练地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达到学会教学。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评价
1.发展性原则: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促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
2.合理性原则:反思性教学必须合目的性与合性。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反省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开放性原则: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可允许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并说服别人理解自己”。
4.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确定,教案固然重要,但“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
5.定性评价为主的原则:由于反思性教学评价目的是反思教学过程、诊断问题和改进教学,所以反思性教学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并在结论中以具体的教学事例作充分的说明。
总之,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以性反思为基础,是借助个体或群体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是以发展高中英语教师能力与学生素质提高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英语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
: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23.
[3]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4]Osterman, K., & Lollamp, R. ( 1993 ).《Reflective Practice for Educators 》.
[5]StephenD.Brookfield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轻出版社,200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