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9
关键词:语言教学;任务型;内涵;特点;实施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它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1]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要使这种教学模式日渐形成并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其内涵、特点及实施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一、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特殊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它通常是指在特设机构中,教师向年轻一代传授并使之掌握特定社会经验知识、技能和技巧,形成特定的观点和信念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教学是人类社会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由教师尽可能地采用最好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的最佳途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有学者认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应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它有特殊的交往目的、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交往内容是经过选择、净化的人类文化精华。在教学过程中,交往双方是具有特定社会角色、担负不同社会期望的人──教师和学生。师生交往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它是以课程教材这一文化中介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特殊交往。
(二)“任务”的界定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组织单位,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的“任务”构成。国内外语言学与教学法专家对“任务”进行了多种阐释,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观点和看法。
《汉语词典》中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国外学者M.Long(1985)从非语言学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3]Richards,Platt & Weber(1986)从语言教育学角度认为,任务指人们在处理、理解语言之后所开展的活动或行动。[4]Nunan(1989)从交际的角度认为,语言学习中的交际任务是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来理解、使用、输入语言或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任务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非语言的形式。[5]Bygate,Skehan & Swain(2001)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一种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地使用语言。[6]虽然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归纳他们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其特点表现在:任务是真实的交际活动,即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任务是完成特定语言学习目标的交际活动,即具有很明确的目的;任务以意义为中心;任务具有实践的运用功能。
为此,我们可以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理解和体会语言之后在课堂内外参与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能促进其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看来,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最多只能称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而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生活的任务。
(三)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语言交际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和方法的再进步。如同交际法一样,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系统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目的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设计、执行和完成“任务”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任务型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7]它强调语言习得者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有意义的语言内容的重要性以及语言教学交际的准确性。
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生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它把英语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
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众多外语教学法中的一种,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它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资源,力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它具有目的性、主体性、交际性、合作性和生活性等基本特点。
(一)目的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明确目的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它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些目标可能是学生自己确定的,也可能是教师为学生确定的。任务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既有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题)方面的目标,也有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方面的目标,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分析能力和策略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将任务作为中心,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问题,但是需要用语言来解决。课堂活动任务化是为了使活动更具目的性,从而保证真实交际的产生。Widowson(1990)指出,“学生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8]
(二)主体性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这种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9]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将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与校内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将图片、报刊文摘、个人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的知识。知识的获得是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实践等亲身体验和探究出来的。教师是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社会中的主体。学生参与越多,越有自主的感觉和体验。学生越具有自我控制的感觉,就会参与得越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三)交际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诸多交际教学途径中的一种,学习者可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发展交际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意义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运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素质和交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交际素质要求学生增强自信,消除自卑。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中,学生通过完成以交际为目的的各种任务,学会尊重人,乐于交往,相互合作,主动参与交际过程,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良好交际素质的学生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意志力强,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并乐于接受新事物,富有创新精神。
(四)合作性
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交互活动、意义协商、语言输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应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民主合作互动的思想。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尊、互敬、互帮、互助、互学、互爱的互动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活动形式。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很多任务都是通过分组或分小队合作完成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也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应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民主、互动、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五)生活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各项活动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根据真实的因素,在设计任务时给学生提供明确的、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使学生在一种、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把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人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深深感受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相联系,既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和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
(一)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模式比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Willis的三阶段模式和Skehan的三步骤模式。
Willis(1996)把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10]任务前阶段(pre-task),包括介绍话题和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引入任务,与学生一起探讨话题,着重介绍有用的词汇和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指令和准备任务,学生可以在其间听一听其他人所做的类似任务的录音。任务中阶段(task cycle/while task),包括任务、计划和报告。在这一阶段,学生首先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执行任务,教师并不直接指导;然后各组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最后通过小组向全班报告或小组之间交换书面报告的形式比较任务的结果。任务后阶段(post-task)即语言焦点阶段(language focus),包括分析和操练。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情况和在课文录音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特点,分析中或分析后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Willis区分了教学中常用的六类任务:列举、排序与分类、比较、解决难题、交流个人经验和完成创造性任务,并指出基于任务的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语言。她强调语言学习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要求学生为完成一个任务而在活动中以交流为目的,真实地使用语言。为此,她提出了任务实施须遵循的五个原则:要接触有意义且实用的语言;要使用语言;任务促使学生运用语言;在任务链的某一点上要注重语言本身;不同时期要不同程度地突出语言。她为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所提出的任务教学法为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操作技巧。
Skehan(1998)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三个步骤。[11]任务前活动(pre-task)包括教的活动、意识提升活动和计划。教的活动与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和重构语言结构密切相关,教的方式可能是直接和明确的,也可能是间接和含蓄的。意识提升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意识,激活学生原有相关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课文探讨、接触其他人做过的类似任务、任务前的集体讨论等活动。计划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准备任务,这其中会给学生一些提示。任务中活动(while-task)包括执行任务、计划后面的报告、报告三个方面。任务后活动(post-task)包括分析和操练。在Skehan提出的这三个步骤中,任务前活动非常重要。后两个步骤与Willis的模式大同小异。
通过分析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步骤可以看出,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通常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这些步骤对于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把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具有较大启迪和借鉴意义。
(二)我国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英语新课程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在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方面,除涉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外,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也列入其中。这在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史上是一种创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人文性,教学环境的丰富性和教学任务的复杂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任务性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性以及评价体系中主体的多元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根据英语新课程的理念和新教材的教学体系,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包括导入、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检查评价和家庭作业等几个基本阶段。
1.导入部分
导入主要是做一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热身”活动(Leading-in/Warming-up Activities)。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十分活跃的气氛和轻松愉快的感觉中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为后续各阶段做好铺垫。
2.任务前阶段
任务前阶段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这一阶段为学生提供了有益的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话题,并识别新词和短语。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学生的认知加工负担。可供选择的方式有:其一,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标,通过全班集思广益,利用图片、个人经历等介绍主题,可以突出有用的词和短语;其二,给学生以准备的时间,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提供准备的时间既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他们打算说什么、如何说,又能提高任务阶段表达的质量;其三,给学生听与完成任务类似的录音,如果任务基于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读其中的一部分;等等。
3.任务中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多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习单元中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任务犹如阶梯,相互依存,节节升高。学生以个人、结对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本阶段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强调语言的流畅性。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任务的完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任务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成果。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也使他们接触了更多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教师可以让若干个同伴或小组向全班做简要汇报,要大家对结论进行比较;也可以只让一两个小组完整汇报,其他人进行评论,补充观点,做笔记。
5.检查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本阶段要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将他们已观察到的语言特征系统化,澄清概念并注意到新的东西,概括出语言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更自信,更积极。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6.课外作业
这是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它要求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项目化作业形式,使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语言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项目是指由若干交际任务或学习任务构成的一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运用语言的活动。设计项目化的作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控制难易程度。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设计制作型项目比较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随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增强,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社会调查型项目。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以布置一些解决问题型的项目。由于这些项目化作业都与课堂学习任务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关,既可以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森.教学交往观的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2,(9).
[3]Long M.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85.89.
[4]Richards,Platt & Weber.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Harlow:Longman,1985.289.
[5]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UP,1989,(10):40-41.
[6]Bygate M,Skehan P. Swain M.(Eds.).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M]:Oxford:OUP,2001.11.
[7]韩刚,王蓉.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准备[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
[8]Widowson H 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90.173.
[9]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
[10]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Harlow,Essex:Longman,1996.58.
[11]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UP,1998.130-132.
下一篇:任务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