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英语教学研究 争做科研型教师
摘要:1995年以来,当时党中央国务院分管的李岚清副总理谈到外语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1996年,中央在中南海召开了外语教学工作座谈会,1997年正式实施素质教育。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决定,***同志鲜明地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朽的灵魂,国家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已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旧的《英语教学大纲》已完成了所付予的光辉使命,再已不能与时俱进,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已犹如离弦之箭,势在必行,由英语专家们精心研制的、集我国外语界权威及广大教育智慧于一体的《英语课程标准》呼之已出,制定《新标准》到现在已有七年的历史了,它标志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春天已经到来。读罢该标准,深觉其中不乏蕴涵创新之理,它力主英语教师要强化科研意识,大胆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关键词:英语教育科研 误区 内因 外因
走出误区,强化科研意识,争做“科研型”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外语教学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难题,许多英语教师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极端陈旧,教学手段相当落后,教学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了。特别是自1993年秋全面使用新教材以来,他们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凭经验教学,教绩平平,科研意识淡薄,究其缘由,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误区之一,认为英语科研是少数几个英语专家教授的事,与自己无关。多年来,在我国英语界存在着“搞教研的不教书,教书的又不会搞教研”,从而造成了教学与科研的严重脱节,许多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不愧为教学能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于教海,教学也有一定效果,但一提起英语科研,则简直是茫茫一片,无可置言,他们认为,英语科研是少数几个英语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而对英语专家而言,他们的研究必须源自于一线的英语教学,“脱离英语教学的科研无异于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胡春洞语)。然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制订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完美结合。
误区之二,认为搞英语科研高深莫测,因而望峰息心。一谈“英语科研”,大多数教师何尝又不想跃跃欲试呢?然而许多教师却把它过分神秘化,认为它犹如海市蜃楼,虚无缥缈,因而把它束之高阁。殊不知,英语科研就存在于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中,存在于他们的一节课,一堂教案之中,等等,实际上是他们过分狭义地理解了英语科研,因此造成了他们的教学裹足不前。
误区之三,认为搞英语科研就是写几篇经验点滴。目前,受到评职的驱使,许多英语教师不得不拿起笔来,欣欣然写几篇文章,之后,长叹一声“英语科研原来如此”,但笔者颇有微词,私以为这实际上是将英语科研过分简单化,当然写几篇文章与英语科研的确有一定的联系,若将二者混为一堂,甚至等同起来,这必将使刚刚迈步的英语科研徘徊不前,举步维艰,因此,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入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找准切入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将英语科研不断落实,不断升华。
误区之四,认为注重英语教学比英语教研更具实效,更有前途。当前招生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价老师优劣的唯一标准,他们认为,不管怎么说,“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提高成绩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如此急功近利,使得原本薄弱的英语科研意识则更是雪上加霜,然而《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作出了的规定“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诊断和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不断进取。” 由此可见,仅凭教学业绩评定教师,教师仅凭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教与学的提高,那种只注重成绩,不去研究学情、教情,不多搞英语教学研究,既必然违背英语课程改革的初衷,也不利于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因此,我认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既应该是一个教学高手,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强将。
二.提高科研水平,培养英语科研能力。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广大英语教育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种过去在英语教学上“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教书匠”将不能再适应日新月异的英语教学环境,该《标准》较之旧的《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在教学中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它更强调教师的教学研究,难不怪有人说,“‘经验型’教师教书三十年,但他却只教了一年;而‘科研型’教师教书三十年,常教常新,那么他教了三十年”,为此,我们要自觉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永葆教坛青春。
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本”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评价体系: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其二,注重策略,提高科研效果。“凡事预则立”,的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在英语科研之时,最好应从小处着眼,选准研究课题,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与研究,同时,作好研究的各种数据统计,用以恰如其分地指导自己的英语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自己的教学“每日都有新的发现,每堂课都有新的感觉”。
三、左右逢源的外部环境,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外部环境无疑会加速英语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所谓“外部环境”,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其一,争取学校领导及各级教研部门的支持是一个“科研型”教师成熟的重要条件。笔者曾参加过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有位领导讲“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所学校办学的活力如何,关键取决于校长是否重视教育科研,此言不假,学校的规章制度无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当然它必将对“科研型”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级教研部门的关心支持也是“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勿庸置疑,一个“科研型”教师的成长,与其拥有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其二,加强纵横联系,互通有无,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英语教师一定不要固步自封,作茧自缚,而应加强纵横沟通,多参加各种级别的教研会议,不断为自己充电,夯实理论基础,不能再满足于“一桶水与一碗水”的现状,“一桶水”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自始至终都是同一桶水,然而,岁月流转而水依旧,那么学生会得到新鲜的水吗?因此,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英语教师要“终身学习”即“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如此,才会使自己不断应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变革年代,不断使自己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成熟起来,真正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制订后,我掩卷回味感触颇多,愿乘这股春风,借以此绵薄之文,欲唤起广大英语教育者积极行动起来,跻身于英语科研的潮流之中,乘风破浪,开创英语教学与科研的新时代。
:
胡春洞教授在广安地区教科所“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培训会上的讲话(1997年)
《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外语教学》
《李清副总理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小学外语教学》1996年10月〔总第220期〕)
吴义荣(广元市教科所所长)《在广元市第一届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
宋学侠教授《关于改革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思考》(《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学研室》2001.1〔总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