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中学英语学习及英语教学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9
感意志对学习的影响等这几方面来探讨如何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英语
教学的特点,把非智力因素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interest,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motivation
on English study,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functions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discussing the way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in middle school. Based on the English teaching
principles, the thesis also probes into the possibilities of combining
non-intelligence factor with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non-intelligence factor;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study
引言
美国家布鲁姆曾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国外英语教学理论界倡导的全身反应法、途径法、情景教学法等都特别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持久,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认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较明显,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就更要注意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一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及其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相当广泛的综合性的概念。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内。如果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称。[2]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中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才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的发展和发挥。
(二)巩固作用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而且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巩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控制作用
控制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可以加快或延缓、加强、或减弱心理活动,可以积极地对学习进行反馈,对学习进行自我核对、自我督促、自我校正。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帮助他们判断自己在集体中学习成绩的地位和自己各门学科的平衡情况,从而分配学习时间,分配学习精力等等。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调节作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智力因素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所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二 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学习需要有智力因素,但同时也需要有学习的意向—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由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智力因素相似的情况下,中学生的成材与否,非智力因素也是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之一。如用全心投入学习,愉快地学习,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耐心地反复练习等。
(一)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美国心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积极肯定的情绪。”[3]
一个中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之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充满兴趣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东西,往往掌握迅速,记忆牢固。
兴趣激发求知欲。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兴趣培养成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英语学习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兴致勃勃的潜心学习。
(二)个性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能力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勤奋、自信、有首创精神、有坚强毅力的人,一定能获得较大的进步和成功;而一个懒惰、自卑、墨守成规的人,将会失败。能力平常但性格水平高的人,可能有较大的成功;而能力强但性格水平低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却较小。古今中外许多家、文学家、家、教育家等,都是有较高能力又有较好性格的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因为一个具有良好的性格的学生,他必定是自制力强、责任心强、沉着冷静。他们一般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认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对生活中的不顺心事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能妥善处理,而不去斤斤计较。由于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中,所以学习成绩就较好。
一个喜欢社交,健谈活跃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是往往会抓住机会,大胆实践,他们因此能够赢得较多的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学习效果也必将因此而突出。不难想象,一个性格内向孤僻的中学生肯定很难做到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学。一个粗枝大叶、麻痹大意的中学生,在写单词时,不是记错字母就是漏掉某个字母,这样,根本就无法达到听、说、读、写全面掌握和应用英语的教学目的。
对此,在起始年段的英语教学中,首先得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性格、端正的学习态度,进行语言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双重培养,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厚实基础。
(三)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大部分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的动机是由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这一外在诱因和中学生的主观愿望(如升学、出国等)这一内在动因相结合而构成的心理效果。从宏观上讲,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就好。
当然,正确的动机要取得好的效果,其强度要适宜,否则,物极必反。有些中学生平时的口语、笔语能力都很好,但在参加或竞赛时,成绩总是不理想。还有有些中学生在听一段比较容易的材料,或看一篇比较容易的阅读材料时,如果高度重视,提高自我要求标准,失误就很少;而对于比较难的听力或阅读材料,越是希望一字不差地听懂或读懂,结果反而始料不及,令人失望。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心理调控,缺乏动机强度的合理运用。从心理角度讲,当动机爆发时,会出现情绪紧张注意范围缩减,甚至思维中断,这样,在关键时刻,动机强度越大,反而影响正常智能水平的发挥。而轻松的心境更能保证认知能力的正常发挥,或产生灵感,超常发挥。总之,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与英语学习,只有适中而恒久的动机才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习者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就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四)情感、意志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指对本族语与英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英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消极的情感对学习者有两方面的影响:1 妨碍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2 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吸收和消化,妨碍语言活动的质量。[4]
某些老师经常摆着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不懂得尊重、理解、爱护、宽慰、平等对待学生,常说些伤害学生自尊、挫伤积极性的话,“You’re so stupid/numb/stubborn/dumb……”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常有消极情感,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大大影响了英语学习。老师应用适度的表扬,激励和批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可敬,从而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重视情感因素,促使中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对所获取和使用的语言有快乐感,对所学材料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意义、美学意义产生共鸣并形成理性的渴求等是外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志是指中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自觉的确定学习的目的,并根据学习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外语学习心理过程。
有些学生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外语学习太难或其他外部因素,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而不是从自身中寻找原因,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不思进取。这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做客观评价,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刻苦,就能取得好成绩,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三 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调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
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由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猜谜和角色扮演等。不同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如:词汇教学中既可将词置于句中来教,也可利用读音规则和构词法或英语释义来教;语法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课文教学整体化;对话教学表演化等等。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 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以流利的英语口语直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精讲多练,置学生于主体地位,创设“表现”环境;知识的讲解应举一反三,化难为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感。 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的成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 挖掘教材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
现行中学新教材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交际功能;二、文化渗入。 教材内容中有不少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材料,另外还有大量关于人类面临的热点问题的材料。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渴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
英语背景知识即英语国家的史地、、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受文化影响,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准确把握某些词汇的含义,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了增加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赋予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编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英语学习园地、英语壁报等;设计和开展单词接龙比赛、英语歌曲联唱、创编表演短剧、小小辩论会、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就会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实到实处。
(二)研究学生个性和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性格结构特征差异,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差异。 那些缺乏兴趣、动机和意志毅力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由好奇到厌倦,最终到放弃。这样,在教学整体中就出现两极分化。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对于固执的学生,要帮助修正错误,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热情帮助,使之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分层次教学法。让学生“能飞就飞,能走就走,能爬就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倦。如果教师不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气质因素,一味强求大幅度的提高,必然是拔苗助长,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三)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动机的激发,态度的积极,不仅可以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每堂课的设计都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使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笑一笑”,时时刻刻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比如在讲No Smoking(SEFCBook2A Unit2)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把它设计成一节辩论课,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正方的观点是:《吸烟有害,我反对吸烟》,反方的观点是《吸烟无害,我不反对吸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为自己的一方提供至少两条论据,男、女生各自都想获胜,大家争先恐后的去翻报纸,去图书馆查资料,双方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比如反方说“吸烟对身体无害,我们的前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都是heavy smoker,但他们的寿命比一般人都长”,正方说:“那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好,如果他们不吸烟,一定会活的时间更长。”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学生对课文中的论点越来越清楚,很多学生说,我长大后一定不吸烟,也不许我家里的人吸烟。在这种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了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让学生参与评价。在口头作业的检查上,采取让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的方法,比如一个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自己先说读得怎么样,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评论,大家一致认可就算通过,否则,大家一起指出他的问题及原因,这样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仔细,是否能够过关由学生自己决定,没有偏见,人人平等。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是总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也同样有机会去评价别人,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们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动机。
(3)学习材料要具有性和趣味性。也就是说学习材料的内容不但正确符合客观,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而且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与同学生活联系密切,实用性强。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说,在教学完east, west, south, north, southeast 是“东南”的意思之后,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引导他们猜出“东北” ( northeast ) “西北” (northwest )“西南”(southwest)。并引导他们通过比较中来加深印象。
(5)适当开展竞赛。比如说开展单词竞赛等,一般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要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竞赛本身也有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影响。所以要提倡公平竞争、友爱竞争,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6)正确的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任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成功失败的归因。一般而言,无论对那一层次的学生,归因于主观努力方向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能使较差的学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可使较好的学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进一步努力的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更大成功。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短期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做出规划。设计的目标一般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让他们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这样,完成一项计划就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注重情感交流。
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绪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的培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5]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以积极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心弦随教师的情感而跳跃。
如果有两位教师同时开课,一位教师面无表情的走进教室,眼睛快速的扫视一下全班,用生硬的语气开场白道:“Good morning, let’s start the lesson. Look at the blackboard.”而另一位教师则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带着振奋的语调说:“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Let’s start the lesson, ok? A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Put Your Shoes, ok?”然后这位教师带领学生满怀激情的唱起来。两位教师不同的情绪状态就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所引起的教学效果必然也是截然不同的。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因而,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仪表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并热衷于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期学生报以专心和热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美国科学家斯佩里通过对人脑的研究发现,人脑左半球控制的是抽象、言语的功能,而右半球则同情感和非言语功能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人的意识活动中,如果设法同时激发人脑两半球协调活动,那么就能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些研究就从心方面揭示了学习与情感的关系。[6]
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建立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英语学习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满怀极大的热情加以耐心指导。如有的学生因基础差而认为英语不好学,上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学习积极性不高,极少举手发言。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内外都采用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学生在回答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再赞扬他们回答中的成功部分,然后心平气和的纠正他们的错误。对基础差的学生特别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甚至细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帮助和指导,是出于事业育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对他们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辅导编排课本剧,指导英语朗诵等,使他们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结束语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调节作用。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这一语言实践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驱动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
[1]章永生. 教育心理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
[2]燕国材,朱永新,袁振国.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5.
[3]司文珊. 非智力因素与小学英语教学[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4]夏艺. 试论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http://jydrsyxx.jyjy.net.cn/kcgg/jyjl/xy.htm 2005-3-5.
[5]陈丽珍.心理教育与英语教学.
http://www.gtyz.com/jxjy/show.asp?LmID=0602&InfoID=45&LmName=教研 &Lmtype=jyrw 2005-3-2.
[6]阮发庆.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1999年第3-4期.
[7]张雅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http://edu.jtjy.com/classroom/InfoCenter/ArtcleInfo.asp?id=373&city 2005-4-10.
[8]王芹. 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及教学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上一篇:学词汇有奇招
下一篇:英文歌曲与英语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