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中的实践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6

引言  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数列作为离散函数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在高中数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同时,数列的教学也是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而,研究数列的教学设计可以洞察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进而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更为坚实的桥梁。

1.新理念下数列教学设计的内容

按通常的观念,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了“教什么”、“如何教”、“教的如何”的问题,即教学设计是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创造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

1.1 知识结构

数列这一章应主要包括一般的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应用四部分,重点是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这两部分。数列这一部分主要是数列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两类特殊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以及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数列的应用除了渗透在等差与等比数列内宾的堆放物品总数的以及产品规格设计的某些问题外,重点是新理念下研究性学习专题,即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以及储蓄问题。

1.2 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方式有描述性的,指明外种延的,有种概念加类差等方式。一个数学概念需要记住名称,叙述出本质属性,体会出所涉及的范围,并应用概念准确进行判断。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都属于数学概念,而且都属于陈述性概念,在设计这些概念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向同学表明这些定义所揭露的概念的特点、本质,因为这些概念既是后续学习相应公式以及性质的基础,更是同学们准确解题的依据。

1.3 数学公式

公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因而也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有的学生在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要反来复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里。在数列这一章主要涉及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要使同学能牢固记住并熟练应用这些公式就必须让他们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其推导思想及过程。在这一章有很多的变形公式,因此,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个公式适用于哪种情形,以使解题变得简便易行。

1.4 数学方法

数列这一章蕴含着多种数学思想及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而且在基本概念、公式的教学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对数列概念、公式的理解,而且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能诱发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决多数列问题。在这一章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中数学方法:

1)不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在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过程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2)倒叙相加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很好的应用了倒叙相加法,而且在这一章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这种方法。

3)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另一类数列求和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求和的项之间通过一定的变形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是多个数求和的问题。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就用到了这种思想方法。

4)函数的思想方法  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而且是离散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5)方程的思想方法  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 n 项和前 n 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2.新理念下影响教师进行数列教学设计的因素分析

在数学知识体系内部,数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着具大的应用价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列的教学。那么,在新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列的教学设计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才能对学生的有帮助,才可以称得上好的教学设计呢?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进行数列的教学设计呢?为此笔者从一线优秀数学教师、高中学生以及教材编订者三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2.1 线优秀教师如何看待数列的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设计的实践者,尤其是优秀的教师,他们积极了大量

的教学经验,因此有绝对充分的发言权,为此,我采访了几位特级和高级教师,现将他

们的观点对比分析如下:

1)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教学案例的使用

他们一致认为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恰当的教学情境及教学案例的使用不但能更好的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对数列及其相关概念的教学设计说法不一

有的教师觉得应该先举数列的实例,让学生自己体会数列特点,组织同学讨论,并启发学生发现知识,因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都非常有帮助。有的教师则持另一种态度,他们认为由于时间的原因,可能会减少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而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设计则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学效果更好,而且对于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适合这种风格的教学设计。

3)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风格更适合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等差数列”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形象地描述了它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觉领会和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知识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合作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4)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教学设计说法不一

有的教师认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思想非常重要,他不但有助于理解公式,而且在以后的解题中也会用到,但只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便能掌握。而有的教师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思想并不是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单纯的讲解可能对有的学生来说很生涩,因此,有必要在这一教学环节设置适当的情境,启发与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5)对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教学,多种教学设计风格互不排斥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虽然是两类不同的数列,但是它们在研究方法、性质上都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因此,等比数列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对比法,即在概念、性质、公式的教学过程当中对比着相应的等差数列的内容进行设计,这也符合心中顺应教学法。有了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基础,因此有的教师建议可采用类似等差数列相应知识的教学设计法,学生不但可以很容易接受等比数列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但两种方法都各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可根据个人风格自己进行选择设计,当然如果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6)应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史的知识

数学史知识的引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底蕴,而且能让他们更加懂得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实践应用的需要、知识本身发展的地需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2 学生期望的数列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最终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设计变得尤其重要。

1)对于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他们更希望教师能给自己更多的参与空间

比如对于等差数列概念的教学,他们更期望教师能先列举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同学思考、讲解其特点,找出,从而出什么是等差数列。因为他们认为,高中生的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已经学会了用思考、分析、理解去解决问题这种求知的方式不仅能让他们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深刻的理解与记忆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战胜困难的能力。

2)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对等比数列教学设计的看法不同

对于学习中等偏上的学生,他们希望教师能够通过与等差数列相应知识来进行对比教学,这不但有助于他们深入的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特点,而且能够使他们深刻理解与掌握等比数列的知识;但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他们觉得这种对比教学设计法反而会让他们感觉更加迷惑,容易混淆知识点,因此他们更希望能采用类似等差数列相应知识的教学法进行设计。

3)数学史知识的引入颇受学生欢迎

数学史知识的适当引入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接纳新知识因此 89.5%的学生都希望能在课堂上听到教师讲述有关的数学史知识。

2.3 教材编订者对数列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教材编订者是对教材理念、教材设计思想的最权威把握,而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把握教材,要把握教材就要懂得教材的理念,因此教材编订者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学

知识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与灵魂所在,因此“总的要求是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列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问题”。那么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时,教师要将等差数列的六条性质全部向学生交待清楚,并要求他们牢固掌握。

2)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缘由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向学生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比如说等差数列概念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等差数列,为什么要将等差数列这样定义,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列举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这样让学生参与的课堂将是生动的课堂,而且很恰当地帮学生建立了知识体系,并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记忆。

3)注重知识的应用

新教材中加入了等差与等比数列研究性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研究精神,这也是新理念所倡导的。

3.对数列教学设计的实践分析

实践是最好的问题发源地,何种类型的教学设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易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要通过实践才能得以验证,为此我在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旁观了“数列”这一章的教学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1 不存在“万能”的教学设计

对数列这一章的教学设计,不存在完全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的极端教学设计风格。两种风格的教学设计,并不是是我非你,是你则非我的完全对立关系,并不是一定要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采用哪种模式的教学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比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课,我认真听取了二实验两位新教师对这一节课不同的诠释方法,第一位教师是基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风格,第二位教师是基于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者收到的效果也大相径庭。第一位教师以讲解为主,又由于本身能力所限,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启发、诱导,因此很难将同学们的思路引到正确的路线上来,以至于同学们表现得不够积极,而且公式的推导也因为同学们的无法配合而显得过于生硬、艰难;第二位教师则将公式推导与梯形面积公式的证明联系起来,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公式的推导显得简单而水道渠成,而且同学们表现得也非常积极,教学效果非常好。但是对于等比数列的概念的教学,两种风格的教学设计若经过教师认真的思考,斟酌,都会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

3.2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需要

教学设计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认知结构,以及接受能力都会因人而异,对于水平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如果把课堂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因此,这于这样的学生更适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不但能让他们在尽可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而且通过强化,能帮助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市二实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能算最优秀的,因此他们的老师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将简单易处理的问题留给学生讨论,而有一定难度的题,则由教师进行讲解,做到了以从学生需要出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设计还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习惯

    对于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尝试,反思,已经沉淀出自己对特定知识的固有想法,而且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方法。比如对于等差数的概念教学,某位特级教师就采用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风格:根据前一节所学知识(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了恰当地复习和引入本节课,也就是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在上课开始给出这样的一个题目: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 = 3n-2

    1)求a1a2a3a4

    2)求a2-a1a3-a2a4-a3,并由这三个式的值,猜想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n+1-an 值是否为同一个常数?如果是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让学生从这个具体的题目中,初步体会到等差数列的本质特征,即“等差”。在这个短小精悍的情境设置当中学生既巩固到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比较轻松地感悟到等差数列的本质。

总之,进行数列的教学设计,不存在永恒的教学设计模式,选择哪种教学设计风格,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当然还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要综合多种因素,因情况而定,但好的教学设计就是既达到知识的传授,又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孔凡哲,王汉岭.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开城,李文光.教学设计理论的新框架[J].北京:电化教育,2001

[3] 刘长华.新课程教学设计―数学[J].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甘肃:电化教育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