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7
[关键词]东亚;汇率协调;单一货币区
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东亚货币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其中,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东亚货币合作至关重要,是东亚货币合作不可逾越的阶段。所谓东亚汇率协调是指通过东亚国家的汇率协调与合作,建立起稳定的区域汇率安排,既能够维持本地区的稳定,又为建立东亚货币联盟打下坚实基础。
一、东亚各国汇率制度选择面临的困境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前,大部分东亚国家的汇率制度事实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危机期间,这种固定汇率制度被采用的国家所放弃,转而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而危机之后,在东亚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存在“浮动恐惧”(fear of floating)的现象,其实际汇率事实上均有回归盯住美元的倾向。目前,东亚各国汇率制度选择面临困难。一方面,东亚各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如果说在经济发展初期,出于促进贸易发展而选择的盯住汇率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随着时间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盯住美元不再是东亚各国理想的汇率制度选择。自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东亚各国与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大大削弱,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成本较高。同时,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易受投机资本攻击,引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浮动汇率制度也并非东亚各国的合理选择。首先,从对外经济依存度看,浮动汇率无法满足东亚地区稳定国内价格水平和贸易商品价格的要求。东亚各国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在浮动汇率下增加了贸易风险,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浮动汇率往往具有过度波动性,出现汇率“超调”(Overshooting),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常常亏损巨大。最后,“浮动恐惧”心理决定东亚各国不可能实行真正的自由浮动汇率。目前,东亚各国在名义浮动下对汇率波动实施比较严格的管理,同时又大力积累外汇储备的做法,正是“浮动恐惧”的表现。
因此,东亚各国从危机前的盯住汇率制到危机发生时的浮动汇率制,现在又重新回到固定汇率的历程,是这种矛盾的真实写照。根据以上分析,东亚各国在汇率安排上不适应“取两极”。一些学者认为区域汇率协调安排才是东亚经济稳定的可行出路。
二、东亚汇率协调的经济基础
(一)区域内贸易比重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东亚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内贸易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在2003年更是超过了50%。可见,东亚区域内贸易的依赖性很高,区域内长久的贸易合作及发达的贸易投资,将促使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也内在地要求东亚各国之间汇率的相互稳定,这为东亚地区进行汇率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放度分析。这里我们采用传统的对外贸易比率法,即贸易依存度指标来衡量东亚各国的经济开放度。通过表1可以发现,由贸易依存度指标来衡量,东亚的经济开放度水平很高,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文莱、柬埔寨,其开放度均在100%以上,新加坡甚至超过了200%。东亚各国的开放度平均值也普遍高于2001年前的欧盟15国经济开放程度,这说明东亚各国对外部的贸易依赖程度很高,这种高度开放的特征,增加了汇率合作的收益。同时也说明以出口为主导的亚洲“四小龙”及东盟各国基本属于开放经济,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因此迫切需要各国汇率的相互稳定,进行汇率协作。
(三)生产要素流动性分析。首先,东亚各国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性。东亚各国限制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障碍、障碍、文化障碍、障碍等,这都使东亚整个地区劳动力的流动程度降低。其次,东亚各国和地区的资本流动性。资本的流动性可以用深化的程度来反映,因为金融深化是资本充分流动的物质基础。东亚各国和地区金融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由香港、新加坡组成,该类国家和地区金融深化的程度较高,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基本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第二类,由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日本组成,该类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政府对金融的管制已大大放松,金融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三类,有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组成,这类国家金融自由化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政府对金融的管制,资本流动的政策和市场障碍都很大。由于东亚区域的大国——中国、韩国、日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资本流动存在一定的障碍,致使整个东亚区域的资本流动性不高。
(四)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性分析。这里以人均GDP水平来衡量东亚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2004年东亚各经济体的人均GDP水平相差悬殊。经济发展落后的老挝人均GDP只有355美元,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日本相比,相差100多倍。而欧盟15国在1999年时的人均GDP水平相对接近,除了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经济相对落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接近,且都在25 000美元左右。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按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东亚区内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日本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中国与“四小虎”为第三层次,其他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为第四层次。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四个层次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除了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也不相同,韩国等亚洲新兴化国家经济发展起步较早,而中国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从趋势上来看(见图3),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标准差在2000~2002年处于下降趋势,但在2003年又大幅提高,2004年出现了下降趋势。从数据上还不能明确看出东亚各经济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因此,若近期组建东亚货币区必将面临
上一篇:论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交叉运行
下一篇:发展我国股指期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