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若干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6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监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指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培育由人、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县域内的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借贷,将以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所有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将在我国广大农村层出不穷、欣欣向荣。这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现实意义。由此也提出了如何规范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重大课题。
一、正确地认识评价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
近年来,理论界、实务界和决策层围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其中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借贷的概括称谓不一,直接涉及对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认识评价和监督管理问题。这里,我们谨与两种较为流行的称谓进行商榷。
其一,称其为“新型金融服务机构”。我们认为称谓不确切的地方在于:目前,无论是正规文件,还是法规,都没有称其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它们还没有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范围。至于在今后适当时候,将其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届时称其为“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也为时不晚。
其二,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活动相比较,称其为“非正规金融”。金融前面冠以“非正规”三字,轻者使人产生模糊错觉;重者使人将其与“非法金融机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联系起来,将其列入清理整顿对象。显然,这种称谓是不确切的。
一是有碍党和国家农村金融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逐步放开信用服务市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从构建金融信用体系入手,加快建设统一、高效、规范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体系。”
二是有碍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是有碍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创造性的发挥,解除“三农”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制约。
四是有碍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科学行政、适度行政,放松农村金融管制。
五是有碍对金融涵义的正确理解,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与上述两种称谓不同,我们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借贷,概括称谓为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特指其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农村金融政策催生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金融组织。我们对其这样称谓,一是符合党和国家近年来相关文件精神,二是符合目前金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三是符合其特征、功能实际,四是符合有关部门对“金融”、“组织”概念的权威解释。
二、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市场准入的路径选择
应当说,对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借贷,社会公众并不陌生。小额贷款组织虽是“舶来品”,但是有关部门已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其他名称出现的金融服务组织还将诞生。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具体的融资功能,具有独特的金融管理印记。我们不仅要在上、理论上赋予其新鲜内容,而且要在管理实务上赋予其合理性、合法性,使其顺利地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一)市场导入
商品经济孕育了民间借贷这种原始的融资形式。市场经济提高了社会资金的运用水平和效率,银行业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为不同经济成分进入金融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空间。自然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都是市场主体,在没有政策法规限制的前提下,它们都有支配运用所属资本的动力和权力。它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可以成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有益补充,可以与农村商业性金融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开展有效的市场竞争,更可以创新和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允许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依靠市场去孕育、调节、引导,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农村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水平。
(二)政策导入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型服务组织“鼓励、培育、引导、规范”的方针、政策逐步深入,十分明确。但是,由于实践还不充分,具体的政策规定还没有出台,特别是对于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农户资金互助组织的市场准入还没有具体的规定。金融监管、农业、民政、体改等职能部门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中央的政策精神,以有利于农村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农村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力争在近期内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引导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进入市场。
首先,加强对国内民间借贷和国内外小额贷款组织、资金互助组织的调查研究,提出较为具体的初步的市场准入意见。
其次,选择不同市场主体和不同地区,围绕组织形式、资金筹措、资金定价、资金投向、资金利润、资金风险、内部控制、市场监管、环境建设等主要内容,认真组织试点,并根据试点实践经验,对初步的市场准入意见进行完善。
再次,国家有关部门将不同地区的市场准入意见进行归纳,逐步形成鼓励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进入市场的政策体系或指导意见,并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实施。
(三)法规导入
这是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进入市场最有保障的途径。应同时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法规和规章进行全面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扫除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
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相关的规定或条例,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法制实践。
在此基础上,根据前瞻性需要,制定《农村金融服务法》,为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从目前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活动,到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壮大、组织创新,及其市场退出、债务清偿等作出具体规范。
三、依托协会加强对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监督管理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下,让银监会、人民银行、民政、农业等职能部门去统一监督管理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都是不够恰当、不合时宜的。但是,放任其自生、自灭、盲目发展,也是不负责任、不够妥当的。我们认为,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健康、快速发展,保护投资人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稳定,当前,应在相关地区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协会的试点,今后应在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数量较多、相对集中、资金运用数额较大的地区,以县(市)、乡(镇)为单位,或跨县(市)、乡(镇)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协会,各级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依托农村金融服务协会,对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履行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以促进各地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依法办事、合规经营、稳健运行。
农村金融服务协会,可以由当地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引导建立或组织建立,也可以由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自行发起建立,其性质为社团法人,应实行会员制,应精干高效,应由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代表、农民群众代表、涉农代表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代表等人员组成,应重点开展五项工作:
一是向社会广泛持久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村金融方针政策和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向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广泛持久地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其认真贯彻执行。
二是加强对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业务开展情况的监测,督促其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三是真诚维护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正当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侵犯。
四是为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提供金融理论和管理方法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工作人员培训服务,提供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银行业金融之间、组织与外部人、企业法人和其他农村组织之间的联系联络服务,不断提高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积极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支持决策,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各类农村新型服务组织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