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团监管:有待研究的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建军 童章成 时间:2010-06-26

  集团化是部门的一个明显特征 ,因此有效的监管体系必须把握这一现象。然而,人们对金融集团风险的本质了解得很少,大多数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仅仅是描述性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这方面分析的框架。因此,有必要对金融集团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且提出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金融集团的风险分析

  为了评估金融集团的风险,我们首先必须对风险加以定义。笔者认为将风险定义为收益率的波动性比较合适。金融在经营中能产生利息收入、交易收入和费用收入,收益是金融企业用于防止损失的重要手段。因此,金融企业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冲击对企业总体收入流的影响程度如何。

  国外有学者提出,集团化可能会由于实现了收益的多元化而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实际上,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进入资产管理业务可以视作稳定收入流的一种方法,因为不同业务间的收入流可能不具有相关度。

  尽管同时运作几种业务可能会带来多元化的优势,但是在危机时期却存在一种明显的可能性,即收入流的相关度可能会明显提高。集团中一种业务所面对的困境可能会轻易地在内部企业间产生传染效应,比如某一部门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集团其他部门的顾客和投资者对集团整体的品牌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集团中局部的问题可能会在更广的范围传递并影响集团整体。

  另外,更加需要担心的问题是不同业务的并存可能导致集团的各个部门产生道德风险。在集团内,稳健的业务领域常常有向困境部门进行交叉补贴(或紧急援助)的可能。一旦为了集团的利益而允许这种交叉补贴存在,合法的防火墙可能不足以防止这种道德风险。例如银行补贴会导致集团的其他部门(如证券部门)从事过度的风险业务,关于这些类型企业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了解的很少。

  无疑,这些问题对于研究金融集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关于金融集团风险研究的理论模型很少。Boot和Schmeits(2000)提供了关于这方面的建模尝试。他们考虑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业务领域,研究了各个独立的实体所从事业务的风险,以及在市场纪律约束下整个集团的风险。他们发现在较高的市场约束下,集团增加了风险;在较低的市场约束下,集团从事了较低的风险。结论证实了不同业务间能起到相互保险的作用。实际上,在集团化的条件下,业务下降的部门不必关闭,如果集团中与这一部门相对应的部门业绩较好的话。

  对金融集团风险的经验研究主要与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权力的扩展有关。1987年以来,美联储放开了对银行从事证券承销业务的限制。特别是在《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以后,限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间的障碍开始消除,这说明美国实现金融集团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我利益,为了增强本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有些学者运用案例研究美联储放松对银行承销业务限制的决策,是如何反映在银行非正常收益和银行股票价格的风险上的。Bhargava和Fraser(1998)发现早期美联储的决策对收益产生了正面影响,对银行收益起到了增大作用,这表明市场力量的扩展能产生多元化效应。然而,后来的决策对收益产生了负面影响,提高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因此,进一步扩展银行承销业务会增大银行破产的风险,新的收益将无法补偿这种风险。

  另外一种研究方法是对银行、证券企业和保险公司进行合并模拟。Boyd等(1993)运用企业利润和风险等指标,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实行了随机匹配,对所假设的合并企业了利润率和风险。他们发现银行控股公司与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公司合并后的企业风险比最初的银行控股公司风险要低。相比之下,银行控股公司和证券业务间的合并或与房地产企业间的合并明显增大了风险。Lown(2000)也运用90年代的数据作了类似的分析,他们也发现银行控股公司和人寿保险的合并将导致风险最大程度地降低。

  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非常必要,这些研究可以涉及:第一,加强对以往研究较少的欧洲金融机构的研究。第二,尽管模拟研究表明不同业务领域间有一定的关联度,但是需要继续研究不同业务领域间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关联。这些研究对处于金融一体化的银行业如何在未来的混业经营中评估风险和防范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三,对企业内部传染效应广度的研究。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受危机冲击时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并将不相关部门间此时的收益率与它们在正常情况下的收益率作一比较。

  二、金融集团中许可证和信誉的作用

  国外最近的一些研究强调了股权资本并不是避免过度风险的唯一机制,相类似的机制还有许可证价值。许可证价值被定义为企业可赚取的未来利润的现值。换句话说,许可证价值代表了企业在业务运作中能获取的租金。具有较高许可证价值的金融机构往往更有动机降低它们的风险,因为如果机构倒闭它们遭受的损失更大。高许可证价值提高了银行破产的私人成本,以及银行资产风险的私人成本。Demsetz(1996)证明了有高许可证价值的银行比低许可证价值的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但是却拥有更少的资产风险,尤其是前者更好地实现了资产多元化。Galloway等(1997)也证实了高许可证价值的银行比其他银行对从事风险业务有更强的自我约束力。

  从传统上说,许可证价值的主要来源是由于银行实行了行业壁垒,行业缺乏竞争而可以获取垄断租金。最近几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银行垄断租金日益消失。然而,Boot等(2000)认为银行信誉可能会替代垄断租金成为许可证价值的新来源。他们认为由于金融日益成为一种表外业务,银行稳健的信誉就成为银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信誉激励正在日益受到金融企业的重视,一旦金融企业建立起信誉,那么企业为了保护这种信誉就会有强烈的动机去避免从事过度风险。所以,信誉会象过去的垄断租金一样起到降低银行风险的作用。

  实际上,这种理由也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是否仅仅靠信誉就能使金融机构提供所有正确的动机?但是我们可以对金融监管如何更好地利用许可证价值和信誉间的关系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第一,可以考虑依赖于许可证价值的监管过程如何引发监管干预。第二,可以进一步强化信誉激励的方法。第三,对信誉激励和竞争度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以研究。实际上,当股东约束削弱,产生股东价值的动机下降时,重视信誉的金融机构可能会采取过分保守的战略,这通常会扼杀创新。在市场约束弱化的条件下,信誉机制可能会使银行承担更大的风险。

 三、监管框架设计的展望和结论

  为集团设计监管框架所涉及的问题是复杂的,没有明确的方法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在此,笔者主要阐述对这些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激励和契约理论有时也被运用于银行业的研究中。如Giammarino(1993)、Freixas和Gabillon(1999)就作了这方面的工作。这类文献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监管者和金融如何建立最优的监管结构。例如,Freixas和Gabillon研究认为最优监管结构设计应当包含资本要求和存款保险费的共同使用,这种合并应与资本成负向关系。

  在对金融集团的监管中,合乎逻辑的扩展是在代理人承担多种任务时运用代理模型。据我们所知,这类文献仍没有被运用于金融中介领域。迄今为止,这类文献主要关注于劳动合同的设计,及对多种业务的企业实行监管。这类方法也可以熟练地运用于集团监管的研究中,以确定对不同业务间的风险进行控制。此外,还可以运用功能性监管方法来理解金融企业,寻求对存在于组织间的特定功能实行最优的监管方法。

  多维筛选的相关文献也被证明非常有用。例如,对集团设计最优的紧急援助和信息披露政策,这些方法由Armstrong和Rochet(1999)讨论过。

  此外,我们认为在金融监管模型的研究中应更多地关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因为金融危机最有可能通过金融市场传递。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市场敞口,它们对不利事件的反应通常会加剧市场波动。所幸的是,监管者已经注意运用基于风险的价值模型来研究金融市场的非稳定性问题,新的巴塞尔银行协议也已经就这一问题作出了调整,当今的金融监管日益反映了这一思想。

  有许多模型尽力去解释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并存,这些模型包括Holmstrom和Tirole(1993)、Diamond(1991) 、Diamond(1997)、 von Thadden(1999)、Boot和Thakor(1997)等。然而,这些模型往往只关注金融体系构造和金融结构问题。其中的一些模型可以扩展到有关金融稳定性和监管问题的研究。

  总之,金融集团作为金融市场在新环境下的新企业组织形式,如何对它实行监管以及这种组织形式可能产生的效应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研究中必须集中分析来自金融集团的收益,以及内部企业传染效应所可能造成的损失。在研究中仍然要遵循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此外,关于银行许可证和信誉激励在银行和金融集团的监管中到底起多大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从理论层面上说,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研究中应当考虑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并存问题,这些模型对研究此类问题可以提供适当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在全球金融企业走向集团化和混业经营的趋势下,为我国的金融企业如何面对挑战提供解决问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