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研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开发研究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科技活动(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简称STA)按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研究与(R&D)、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及科技服务;其中,研究与发展又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部分。此外,也可以按照一项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将科技活动的构成简化为三个环节,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从这两种定义下各类科技活动的对照关系可以看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对应于开发研究的范畴。开发研究在一国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最为直接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总额有了大幅提高,科技活动经费通过包括政府资金在内的多种渠道筹集而来,这些资金需要用于支持R&D、科技成果转化到科技服务的全部科技活动,因此开发研究从中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是有限的。那么,这些有限的资金是否发挥出了充分的作用以支持开发研究活动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本文将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以上问题寻求研究依据。
评价指标的分类设计
评价思路
本文借鉴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开发研究支出绩效评价构建了一套能有效度量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根据科技投入的自身过程建立投入类、过程类、产出类和效果类四类基础指标来度量科技投入在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的水平;第二层次,在这四类基础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算,形成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大类评价指标,最终对科技活动中开发研究支出的绩效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指标设计
完整的开发研究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应当由基础指标和评价指标两个层次构成,以下将分别进行设计。
基础指标 由于基础指标是形成评价指标的基本要素,但并不直接参与评价体系的指标计分,因此本文首先对选取的基础指标进行简要介绍。投入和过程类指标 下包括科技投入总额(亿元)和开发研究支出额(亿元)两项指标;产出类指标下包括应用技术成果登记量(项)、新产品项目总数(项)和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万元)三项指标;效果类指标下包括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量(项)、产品质量损失率(%)、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万元)和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五项指标。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价指标的形成基础。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直接参与评价体系计分的指标,以下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定义、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经济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由科技投入总额占GDP比重(%)、科技投入资金到位率(%)和人均开发研究支出额(元/人)三个评价指标构成。其中,科技投入总额占GDP比重指标是指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额占当年全国GDP的比重,反映一国将社会资源用于科技活动的程度;科技投入资金到位率指标是指当年科技投入总额占同期全社会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反映科技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资金到位情况;人均开发研究支出额指标是指当年全国人均开发研究经费支出的数额,反映一国每人平均获得的开发研究经费情况。
效率性指标。效率性指标由亿元支出应用技术成果登记量(项)、亿元支出新产品项目数(项)和亿元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万元)三个评价指标构成。其中,亿元支出应用技术成果登记量指标是指一年内取得的应用技术成果的登记数量与相应的开发研究支出额之比,反映科技投入支持应用研究活动的效率情况;亿元支出新产品项目数指标是指一年内企业进行的新产品项目总数与相应的开发研究支出额之比,反映单位科技投入在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的能力;亿元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指标是指一年内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与相应的开发研究支出额之比,反映单位科技投入在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有效性指标。有效性指标由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率(%)、产品质量损失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比重(%)和亿元支出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五个评价指标构成。其中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率指标是指当年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在年内已经得以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成果数量占当年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量的比重,直接反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标的实现程度;产品质量损失率指标(同效果类指标)是指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价值损失占产品总值的比率(不包含其他环节出现问题所引起的价值损失),它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作用的体现,该指标值越低,价值损失越小,科技保障质量的目标实现程度就越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指标是指企业当年研制生产的新产品的销售收入额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可以反映科技投入对于科技成果创造社会财富这一目标实现程度的高低,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种重要表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比重指标是指一国一年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与同期全国商品出口总额之比,其大小是衡量一个地区技术进步程度与产业技术升级换代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亿元支出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标是指一定时期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相应的开发研究支出额之比,由于技术市场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密切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市场成交额可以体现我国技术商品交易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因此,该指标可以反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效果。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的基本思路
对各类、各项指标赋予权重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明确各类、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差别的时候尽量采取指标权重平均化的办法,以避免人为拉大各指标分值之间的差距,造成综合得分的偏差。对于能够明确判断出重要程度差别的指标,可以根据其重要程度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但是,本文对部分指标所赋予的不同权重值只是在有限的研究条件下作出的粗略判断,主要目的是以权重从大到小的顺序体现该指标在同类或同级指标中的重要程度。
每一级、每一类指标均以100%为权重总和,因此将该指标得分计入上一级、上一类指标计分系统时,需要根据上一级或上一类指标的权重进行换算。
指标权重的具体确定
大类指标的权重确定。开发研究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个大类指标分别反映了科技投入过程中的执行情况、科技投入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以及科技投入与其有效产出(即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比而言,只有有效的产出才能较好地推动技术活动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一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有效性指标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科技投入的绩效。本文根据以上分析,分别对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和有效性指标赋予30%、30%和40%的权重。
具体指标的权重确定。根据指标权重确定的基本思路,对于每一大类下的各项具体指标而言,其重要程度在同级指标中基本相当,难以作出明确判断,因此均以平均化的比例赋予权重。
评价体系的形成与作用
通过上文中的划分指标类别、设计评价指标、赋予指标权重等各项工作,本文的开发研究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以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指标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开发研究经费支出的绩效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本文的研究只是开发研究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以后,实际工作部门就可以采集相应指标的历年数据。开发研究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就是根据不同指标的特点设计出每项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和计分方法,这样才可以对我国开发研究经费支出的绩效情况进行量化评价。绩效评价工作的第三个重要环节就是将采集到的具体指标数据换算为相应得分,由此判断出各项指标的真实水平,然后将各项指标得分通过加权平均汇总为综合得分,通过比较历年综合得分的差异,评价我国科技活动中开发研究经费支出绩效的高下。以上各环节的共同作用,可以为开发研究经费支出的绩效评价提供具体的衡量依据,同时为其绩效提高寻求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
:
1.丛树海,周炜,李生祥,于宁,李永友.某市财政支出控制与绩效评价(内部研究报告),2004
2.丛树海,周炜,于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财贸经济,2005(3)
上一篇:论新时期的“财政均富”理念
下一篇: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