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小舟 时间:2010-06-25
摘 要:公共物品由于其独特的性质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消费更是如此,它的严重缺乏,制约着农村的进一步。本文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作了实证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政策措施

  公共品的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等。萨缪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公共物品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公共品往往由政府通过收税来提供。这就需要设置一定的机制,使得公众对公共品的支付意愿能够得到真实的表达和尊重,从而使公共品的提供达到最佳规模。

  农村公共物品是相对于农村私人物品而言,它是指用于满足农村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公共需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一般分为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和农村非生产性公共物品。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农用水利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和公共性运输工具、部分大中型农用机械设备、公共性农产品贮藏加工设备和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公共物品等。农村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主要包括邮电通讯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学校设施、能源供给和自来水供应设施、福利设施、娱乐设施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即满足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行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或资产存量。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直接运用于生产,增加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产生收入效应;农村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直接运用于生活,改善农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产生消费效应。

  1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实分析

  1.1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新建和更新改造投资不足,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地力下降,农用发展落后。农业机械老化且不配套,利用率低;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力量薄弱、经费短缺;农村、通信设施落后,农村、文化服务机构不完善。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有11个无电县,有6千万人没有用上电,农村电话普及率仅4%左右,农村有4亿人尚未饮用水。

  1.2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长期以来,在国家重城轻乡的政策背景和挖农补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来源受到极大制约。这主要表现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一直由国家负担,而农村内部公共物品的短缺却是农业自己解决,由各种“费”来弥补的,无形中将一部分本应由国家负担的农村社会保障的超额负担转嫁给农民。这种城市公益事业由国家办、农村公益事业由农民办的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得农村公益事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欠账越来越多,农民所承受的负担越来超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名目繁多的“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种特殊产物,是我国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的一种反映。由于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决策特征,农民在确定“出多少钱、办什么事”上没有参与和监督的权利。特别是伴随着农村改革过程中微观的放权让利和制约基层领导者行为的宏观制度建设滞后,农村公共产品支出既可以服务于民,也同样可以用于增加自身的利益,服务基层领导者自身。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政府农村公用道路、水利电力等公共物品的建设投资主要来自于农民出资。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民主决策机制还很不健全,基层政府官员主要还靠行政任命,而不是由公众根据政府官员的政策倾向投票选举产生,所以,基层政府官员所实施的政策很可能偏离公众的意愿,而他们也理所当然地对公众意愿不必特别关注。基层政府官员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不遗余力地追求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膨胀、政府官员薪金和福利的提高、有利于自身升迁而大大超出农民支付意愿的“面子工程”的建设等等,使得一方面农民负担不断提高,而另———方面有限的资金却并未用在刀刃上,致使我国农村公共品在供给总量不足的基本状况下,还同时存在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多数公共品的供给不足与少数公共品的供给过剩并存。

  2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对经济的影响

  2.1 导致农村消费需求低

  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是阻碍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正处于由“万元级”向“十万元级”的跨越阶段,消费需求在这一时期内会出现断层,因此目前刺激消费需求的重点应转向农村地区。的确,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农村水、电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一般较小、施工期短,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较快、较大。这类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劳动密集、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为主,能够创造出许多就业和收入机会、形成良性循环。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基础类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压抑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造成农村需求的不足。

  而且,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很多在城市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消费品在农村地区却根本无用武之地,进一步在消费环境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及消费质量的提高,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在农村越来越具有消费上的互补性特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在1999年12月对全国18796个农产所做的抽样调查和计量分析发现,如果农村居民用电和城市居民用电做到同网同价、在农村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锅做到村村通电视、建水塔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未来几年农村地区将会出现一个家用电器的消费高潮,电视、冰箱、洗衣机将不再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正是导致我国多年来扩张农村消费行为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在城市已基本成形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尚未涉及农村地区,造成农村人口预期支出的增加,又进一步降低了现阶段的消费需求。

  2.2 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向更高的阶段———知识农业的进程

  从长远上制约了农业和的发展。知识农业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主导因素,生产过程依赖于知识、信息和科技等的运用,知识的物化价值在农业产出中占有相当比重,同时面向市场的农业经济形态。农村公共物品的匮乏对发展知识农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农村公共事业落后,使得农民素质得不到提高。知识农业的发展取决于对知识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而知识资源的载体是高素质的人才,没有教育,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素质的人才;其次,通信设施的缺乏使农民难以获取信息,而知识农业要求经济活动信息化。通过互联网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是知识农业的显著特征。而我国农村的许多地区连电话都未通,更不用说上网了。

  2.3 拉大了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

  农村公共物品不足对农民生活水平比较直接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农村公共物品不足使得农民消费水平低,农民不能使用家用电器、新型农机以及其他各种化的设备,这样农民就无法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电网、自来水设施、卫星接收设施、通信设施等是文明程度的直接标志,这些公共物品的匮乏本身就说明了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使整个农村呈现出落后的面貌。事实上,随着过去那种独立的个人消费品消费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消费增加的需要,必须依赖非独立的消费品即公共物品的供给而实现其扩大的消费需求。例如、农村有线电视的接收必然要以农村有线电视网的实现为消费前提。因此,面对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在和将来,若不适时地提供相配套的生活公共物品,农村的消费潜力就不能得到充分提升,潜在的市场就不能转化成现实的市场

  3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3.1 政府增加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这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许多发达国家为了维持本国农业一定的规模,以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对农村公共品进行了大量投资。例如,在日本,不仅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完全由政府投资,而且农民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时,也可以得到大量补贴。同时,通过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也是世贸组织的规则所允许的。我国目前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友经很小,因此有条件通过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拥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3.2 拓展地方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

  除规范的预算内资金外,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运用非正式的财政活动为公共物品融资是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重要内容。由于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以预算外资金弥补预算内财力的不足已是财政生活中的常态,预算外资金成为地方政府间竞争中公共物品融资的重要形式。此外,通过债务,如发行债券、借债等融资也是地方政府竞争中为公共物品融资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不少地方都存在通过债务融资的现象,这是我国预算法不允许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发行债券或者借债虽然有利于改善公共物品供给,吸引要素的流入和提高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没有收益的公共物品供给可能面临着偿债危机,因此,地方债务进一步加剧了风险。②以土地开发及其收入为公共物品融资是地方政府竞争中公共物品融资的重要方式。城镇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地方政府可利用土地收益用于供给公共物品,通过土地开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公共物品融资非常重要的方式,土地领域的竞争是地方政府取得竞争优势和进行横向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③地方政府运用所属收益提供公共物品。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是企业的所有者,运用国有企业的收益为公共物品融资就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④以银行贷款为公共物品融资。在我国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以银行贷款为公共物品融资是地方政府改善基础设施状况,进行横向竞争的重要方式。银行贷款通常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其次是政策银行,在一些地方还获得过世界银行贷款。⑤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基础设施具有有限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民间资金具有进入的条件。这不仅可以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还能拓宽融资渠道,减轻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压力,对于吸引要素的流入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中对民间资金的利用还比较少,民间资金在基础设施融资中还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

  [1] 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 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 林毅夫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农村市场 农业经济问题,2000,(7)

  [3] 刘伦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的基础 农业经济,2002,(9)

  [4] 王万山 论公共品市场 当代财经,2002,(3)

  [5] 李锐 农村公共投资设施投资效益的数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2)

  [6] 刘亮 调整农业财政政策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J].农业经济问题,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