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关税制度运行的实证分析
一、关税税率降低对进口贸易额及对国内的影响
自从1992年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朝着更加自由化和市场更加开放的方向。1992~1997年,短短的五年中,我国关税总水平从43.2%降至17%。关税所降幅度,无论是从我国作为发展家的角度,还是从我国目前国内市场的承受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很大的。关税下降的结果是进口贸易量的扩大,从上海市近两年商品进口的情况看,关税税率大幅度下调,降低了企业进口成本,刺激了进口商品贸易量的增加。从上海海关的统计数字反映,1996年上海口岸进口货物总值达256.6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31.3亿美元,增长了13.9%。同时上海口岸进口货物总值在全国进口货物总值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1994年为15%,1995年为17%,1996年为18.5%。在进口商品结构中,不仅低税率商品的进口贸易量在扩大,而且高税率商品也在陆续增加,但低税率商品进口贸易量比高税率商品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大。像化工类产品,由于关税税率下降的幅度比其他商品大,近几年的进口贸易量呈强势增长,这表明税率的高低仍然是决定进口商品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它对商品的进口贸易量产生直接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也影响着商品进口的贸易量。如果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尽管关税税率下调,商品进口的量也是相对有限的。相反,对于那些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商品,一旦税率降低,商品进口的贸易量就会急剧增长。如葡萄酒的进口情况就是如此,据从上海海关的统计反映,由于国内市场葡萄酒的需求旺盛,1997年第1季度葡萄酒的进口总量与199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倍。
关税税率下降对国内经营进口的企业和对国内的生产企业产生着不同影响。对于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关税税率下调,降低了公司的进口成本,公司的进口利润增加;对于那些使用进口原料或零部件来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关税税率下调,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但是,对于其他国内生产企业,降低关税税率则增加了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尤其是对那些生产家用电器、精细化工产品和一些轻工产品的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压力更为明显。从上海市的调查结果反映出,随着我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度降低,进口贸易量扩大,已开始冲击部分国内市场,对上海市地区的生产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被调查的多数企业都认为,我国新的梯形结构关税税率对国内产业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对减缓了进口商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抑制了进口规模无限制地扩张,但是这种相对保护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在新关税制度下进口贸易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
我国新关税制度的宗旨是:降低关税水平,理顺税率结构;扩大征税税基,稳定进口税收;削减税率峰值,实行适度保护。经过几年来的关税税率的不断调整和减免税的清理,使上海口岸的进口贸易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从大的贸易格局看,随着减免税政策的调整,减免税进口商品的贸易量日渐下降。尤其是1996年起,国家对贷款、捐赠、易货贸易等项目的进口货物减免税的取消,并开始对1996年起新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物资一律征税后,上海口岸进口贸易结构同1995年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上海海关统计,1995年以前,在上海地区的进口货物中减免税货物在进口货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大于加工贸易货物和一般应税货物在进口货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而到了1996年随着国家对于一些进口货物减免税的取消后,减免税进口货物在进口货物总量中的比例开始下降,而加工贸易和一般应税货物的进口量相应增加,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格局。这一新的贸易格局在1997年仍然保持不变,即加工贸易货物领头,应税货物随后,减免税货物进一步下降。
从进口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工具、金属制成品及纸制品这五大类商品占进口税收总额的绝大部分。机电产品虽然在进口税源中仍居首位,但其原有的优势地位在逐渐下跌。随着税率的降低,化工类商品在税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化工类产品的平均关税降幅大于总体关税的平均降幅。另外,在进口商品贸易量中,低税率商品进口波动较大。这说明新的关税税制结构和关税税率的调整,进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名义关税税率下降,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从上看,我国的关税税制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似,我国的实际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名义关税税率。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的实际关税税率接近于有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关税水平。其二,实行高名义关税税率的结果,是大量应税商品的走私进口,使得大量税收流失。其三,大量过滥的减免税的存在,使得税基、税源过窄。1993年以来,我国多次调整关税税率和关税结构,使名义关税税率逐步接近于实际关税税率,同时清理过多、过滥的减免税。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清理,在名义税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关税税基和税源在不断地扩大。海关税收并未因我国名义关税税率的大幅度下调而减少,相反关税收入逐年增加。从上海海关的统计, 1995 年上海海关的关税收入比1993年增长了50%,而1996年又比1993年增长了1倍以上。 据上海海关估计,由于原定取消的减免税期限又延长到1997年,1997年上海海关的关税收入同1996年相比,不会有大的增长。但随着1998年减免税政策取消,及浦东新区减免税收比例的逐年递减,上海海关的关税收入还将会进一步增加。
四、新关税制度下税源结构趋于合理
1992年以来我国关税税率逐年下调,1996年、1997年,国家又连续大幅度调低名义关税税率,使我国的关税算术平均水平从35.3%降至17%,涉及税目总数接近80%。名义关税税率下调的幅度虽然比较大,但从上海海关的统计结果来看,上海口岸的进口应税商品的实际关税水平基本保持平稳,而且应税商品也在不断增加。
据上海海关的统计,在名义关税水平逐渐接近实际关税水平的情况下,上海口岸应税货物实际关税水平1994~1996年这三年中基本保持平稳。这表明通过降低关税理顺关税结构,即形成按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税率逐步上升的梯形结构,改变了税源结构,达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有效保护与促进民族的目的,新关税制度的这一目标初见成效。
在上海海关的税源结构中,除机电大类商品进口量比较稳定,平均负税水平同上海海关总体税收水平接近外,在低税率应税进口商品中,如化工产品、金属材料、运输工具、机电产品、矿产品、纸制品等商品的进口贸易量的波动比较大,而这些低税率进口商品的关税收入在上海海关关税总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种低税率进口商品贸易量的波动就成了影响上海海关关税收入波动的主要因素,也为上海海关准确预测上海口岸关税税源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关税税收的严格征管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
从1993年开始实行计划征收任务起,关税税收的严格征管制度也相应逐步地建立起来。其一,是审价补税。主要是针对一些企业,尤其是减免税政策调整后三资企业在进口商品中的低价高报或高价低报偷逃国家税款的不法行为,以保护守法经营者,维持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以及保证国家应征税款。目前我国海关系统已基本建立起以三级价格为依据的海关审价补税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进口商品的审价补税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上海海关反映,在国家海关审价补税制度的基础上,上海海关还建立起同三级参考价格相配套的审价补税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进口机器设备的审价分析;引进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进口企业的分类审价管理;加强对专项商品的价格调研等。从新的审价补税制度和审价补税措施的实行结果看,这一制度有效地堵住了进口中的逃税、漏税的不正当行为。其二,是严格缉查走私,组织辑查人员严格辑查各种走私违法案件,对于走私违法案件给与了严厉打击。从调查中反映,上海口岸的伪瞒价格逃税案件和走私案件低于全国海关统计的平均水平,表明上海海关已建立起高效运转的关税征管制度,使伪瞒价格逃税案件和走私案件大大减少。其三,是推出新的通关制度,即以改进作业流程,简化海关手续,改变报关方式,运用EDI技术,方便企业报关,加快通关速度为主要内容的通关制度改革新方案1998年开始实施。新的通关制度正式运作后,海关的征管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征管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六、新关税制度运行所遇到的问题
1.关于关税征收的理论依据及其的计划征收指标体系问题。在上海地区调研中,其中反映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海关关税的税源比较难确定的问题。从海关方面可以把握的相对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国家的进口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只要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就会有一定规模的进口。另一个是出口对关税收入影响不大。相对而言关税税源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大的宏观政策的调整。比如,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规模、结构的调整,减免税政策的延长或取消,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变动等,都会引起进口的贸易结构、税源结构和进口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关税收入。(2)国家每年的出口贸易形势,决定了每年的进口贸易规模的大小和相对的税源规模。近两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不好,外贸出口后劲不足,对于地方海关来说很难准确预测第二年的出口规模,因而税源规模也就相对难以预测准确。(3 )贸易方式和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也是税收难以测定的一个因素。应税商品或应税高税率商品进口量大,关税收入增加;反之则减少。如近两年上海口岸低税率商品进口比例大,而且进口贸易量也不稳定,相应的税收收入也就波动较大。(4 )国内形势和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国内经济形势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则关税税源有可能增加;相反就会减少。(5 )外省区通过上海口岸进口的税源也是税源难以测定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海关征收关税主要是国家海关总署依据前一年各海关的税收统计数据作基数,分块下达各地区海关关税征收任务,缺少一个更为科学的关税征收预测指标体系。在存在诸多税源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仅以前一年数据作为依据制定来年的税收征收任务,很难确定当年税收、税源的实际情况。因而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关税征收预测指标体系模型,对于不稳定税源因素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量的测定,这样海关总署下达的关税计划征收任务可能会更接近各地区海关每年的关税税源和税收实际。
2.关于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中的公平税负问题。在调查中一些反映,经过几年的关税税率的调整和减免税的清理,就总体而言关税税收的税负问题日趋合理。但是,在加工贸易中仍存在着税负不公平问题。比如,同属于加工贸易,但来料加工可以免征关税,而进料加工却征进口关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防范进料加工中的飞料走私问题。从多年的实践证明,进料加工中的飞料走私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堵住漏洞,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在加工贸易中对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实行不同的关税税收政策,这种做法对于进料加工比例大的地区的企业明显存在着不公平税负问题。税负公平与否,关系到企业间是否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对于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进口税收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建议今后在调整关税税收政策时,对来料加工和加工实行统一的关税税收政策。
3.关于关税征收计划任务与地区之间争税源问题。 我国从1993 年开始实行关税计划征收任务制度。通过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于加强海关关税的严格征管和保障国家关税收入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有些地区采用包税制来代替海关关税征收制度,同时还出现了地区之间为完成关税征收任务而相互争抢税源的现象。另外,这一制度还造成海关监管人员在执行进口货物监管时,监管尺度宽严不一。当年度关税征收计划任务提前完成时,海关监管人员的监管尺度则相对松一些。但当年度关税征收任务重时,海关监管人员的监管尺度则又过于严格。这种监管尺度宽严不一,也给企业把握国家关税政策的标准增加了难度。
4.关于技术改造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税率高问题。上海宝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和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都反映了关于进口关税税率与启动民族的问题。宝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主要反映了企业为进行技术改造以生产高技术附加值产品而引进先技术设备的进口,进口增值税太高,对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企业技术设备的革新改造不利。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1984年和1985年起,就开始着手抓国产化,到目前为止国产化理论值已接近70%,硬件50—60%左右已实现国产化。公司还准备搞本地高科技科研开发项目,但这类设备成套进口关税高,企业进口成本大,影响加快国产化进程。他们希望能对那些有利于促进国产化进程的国外先技术设备的进口给以更多的优惠政策。
5.关于选择品种保护问题。自1992年起,我国经过几次大的调整,关税结构开始逐渐形成按资源类产品—原材料—零部件—半制成品—制成品由低至高的梯形税率结构。1997年10月1 日起再次在梯形关税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税率结构。新的税率结构对国内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梯形结构保护。但从对上海地区企业的调查中反映,目前这种梯形税率结构保护只是一种粗的框架。对于一些具体需要保护的品种,有必要实行选择品种保护税率。比如象通讯设备行业,对于较为通用性的进口商品,税率可高一些。而对于专用性的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可以低一些。对于那些国内已能够生产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可低一些。这就需要对行业和企业以及国内市场的产品进行跟踪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选择品种保护关税税率,这样会更有利于民族产业的成长。
6.我国海关税则归类有待进一步完善。1992年1月1日起,我国以《商品分类及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重新编排并实施了新的《海关进出口税则》,基本上实现了我国税则的化。但由于对HS(国际商品分类及编码协调制度)的追踪研究没有跟上,税目设置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的需要,同时还由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税则归类中心,缺乏对各口岸归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的技术和手段,因归类引起的纳税争议和因归类错误而使国家税收流失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上海调研中时,有的企业反映比如榨菜罐头应该被编在罐头产品类,但却被编排在榨菜类产品中。由于这两类产品的纳税标准不一样,引起企业同海关工作人员在纳税标准问题上的争议。这表明目前我国海关税则在有些产品的税则归类上还有待完善。海关需要进一步加强同贸易界、产业界的合作,加强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追踪研究,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则分类制度。
七、几点结论
1.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结合接轨的新关税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而且运行平稳。1992~1997年,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低税率、宽税基、硬税制、严征管的关税制度。从几年来的实践结果看,新的关税制度运行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国民经济运转中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实践证明新的关税制度是成功的。
2.我国决定推出新关税制度的时机适时。进入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1992年中央决定建立并发展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深化改革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其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幅度下调关税税率,表明中国正在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贸易组织;其二,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些民族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其三,国内市场近几年一方面供大于求,出现买方市场局面,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幅趋缓。因而尽管关税总水平下调的幅度很大,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只是使名义关税水平更接近实际关税水平,因而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力度比预计的要小得多。
3.我国关税的梯形税率结构已基本形成,而税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将会更有利于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有效保护。今后应当在已有的梯形关税结构税制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具体的商品品种制定税率,可以先制定试行暂定税率,试行一段后,如果可行再转换成法定税率。因为如果只按梯形税率结构,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不能实现相对有效保护,有些该保护的品种不能得到保护。对有些国内能生产并且已经可以代替国外同类产品的商品,关税税率就应当定得相对高些,对于这类产品如果关税税率定得过低,则国内产品就有可能会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
4.随着我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度下调,市场更加开放,国内的产业和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必须加快调整和改革的步伐。在上海市的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关税下降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如果没有关税的适度保护,如果不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企业改革的步伐,未来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是生存竞争的挑战。从另一方面讲,关税下调也降低了国内企业的进口成本,从而有利于国内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我国关税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宏观杠杆作用和对民族工业的有效保护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关税制度的确立,关税在调节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有效并适度保护民族工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关税的这种职能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我国来说将更为重要。
6.我国海关的征管方法和征管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现代化。目前我国海关的征管方法和征管技术,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从客观上既制约了口岸的通关速度和进出口贸易效率的提高,也难以有效打击那些不法经营者偷逃国家关税的行为。应当以上海海关的通关制度改革为契机,推进我国海关系统的通关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全国海关征管系统的机联网。只有早日实现我国海关征管系统的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岸的通关速度和提高进出口贸易的效率问题,才能真正建立起国家关税收入的有效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