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3
【论文摘要】新闻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拍摄中,要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现场正在发生、和变化的新闻事实,以高度的敏锐感和新闻敏感,善于在现场及时抓住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的现场气氛,用充满活力的画面和声音营造强烈的现场感,把观众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
新闻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现场感首先是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产生的现场感受,之后再把最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的声音和图像反映在电视屏幕上,传达给观众。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才能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呢?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拍摄中,要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现场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事实,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新闻敏感,善于在现场及时抓住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的现场气氛,用充满活力的画面和声音营造强烈的现场感,把观众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
有幸参加2007年遵义广播电视奖参评,凤冈电视台送评的《200多台收音机热闹凤冈偏远山乡》就采用了现场报道,并体现了电视新闻强烈的现场感,获得遵义市广播电视奖消息类一等奖。之所以能够获奖,就是它那强烈的现场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十七大前夕,为让偏远的群众能及时了解十七大召开的盛况,听到党中央的声音,遵义市委宣传部分别在凤冈县土溪镇梯子岩组和王寨乡的土璜村举行了“喜迎党的十七大赠送收音机到农家”活动,将205台收音机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是采访中采取了在捐赠现场记者出场景的一个报道,并分为两组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第一组记者:介绍了梯子岩人民在现场感受到现场农民喜悦的心情,“各位观众,我现在是在土溪镇鱼泉村梯子岩组赠送收音机的活动现场,由市委宣传部赠送的105台收音机正发放到农户手中。”第二组记者同样采取现场出镜介绍捐赠的情况,“各位观众,这里是王寨乡土璜村的捐赠现场,100台收音机将发放到受捐赠的农民手中,他们将通过这些收音机收听党的十七大的盛况,了解党支农、惠农的政策。”这样用两个记者出镜现场进行报道,把在两个偏远的农村捐赠收音机现场连接起来。采取此种方式,向观众口头报道当时“刚刚发生”、 “正在发展变化”的新闻事实,使它极具现场感强、真实感强和参与感强等特点;记者直接“出镜”把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声音、细节、结果等通过屏幕向观众叙述,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给观众造成一种强烈的现场感,把观众直接带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记者还现场直接采访了受捐赠的群众,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使观众有参与新闻事件当中的感觉。同时,使观众看到、听到记者和当事人的叙述和现场特有的同期声及图像,使观众倍感亲切,增强新闻的冲击力、可信性和真实感。还用几组描写人物内心深处的近景和特写画面烘托现场气氛,与大家一起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三是在新闻编辑后期制作中,记者用了几句话交代了事由,用第一组外镜主持人介绍捐赠情况,再加上市领导张明辉部长给老百姓讲的一席话:“你们这种自强不息,自己想干事,自己想改变面貌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我们……让我们老百姓的思想与国家能够同步。”一席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他们心明眼亮,脸上总堆满了笑容。接过收音机的群众全神贯注地听广播电视技术员讲解如何使用,有的嫌人多听不清楚就把一个个耳朵贴近收音机头挨头专心听起来。就这样用现场同期声+现场音+现场描写人物内心的几组镜头,最后介绍了两个偏远山区,常年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而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想办法让老百姓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了解惠民政策。通过活动的开展把整个捐赠现场热烈的环境衬托出来,群众也高兴得不得了,此条新闻能够获奖,主要是它本身新闻价值大,记者抓住现场感强的细节,深人新闻事件的现场,并合理地运用了同步摄录画面和同期声,达到了声画统一的现场报道效果,造成强烈的现场感,给观众以亲临新闻事件现场的感觉。
鉴于此,我对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一条现场感强的新闻,在采访中,记者要能及时捕捉到最能反映新闻事实本质的现场镜头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使现场报道产生“轰动效应”,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现场要能抢拍、抓拍到最能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的镜头。现场感与现场拍摄两者截然不同,所有的电视新闻都是在现场拍摄的,但并非现场拍摄的电视新闻都具有现场感。现场感就是要求记者在拍摄现场能迅速明确主题,初步策划出棱角,做到胸有成竹,做出快速的反应,及时在现场捕捉抓拍到比较、真实的、能反映整条新闻核心内容的镜头和生动场面,就能给新闻报道有效地增强现场感。如果我们的记者在现场缺乏新闻嗅觉,采访不深入,到了现场对新闻事件理解不深,面对事件出现的现场气氛无法应对,只是简单地拍几个镜头,漏掉了现场最真实的、说明事物本质和充满活力的、最具现场感的画面,就会使整条新闻大为失色了。
其次,除了抓拍好现场外,要运用好现场同期声,同期声也表现的是新闻的现场感,一则电视新闻能够正确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使新闻大大地增强现场感,给观众带来亲切感。也能更好地强化新闻的主题。因此,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作相对完整连贯的口头报道,做到声画同步。同时,要与环境声分清主次,互不干扰、突出主体。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是由记者出镜作报道,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记者应当在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和,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重视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运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到更加亲切、真实、可信,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再次,电视新闻的顺序是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安排新闻的结构。由于电视在形象上给观众的印象深刻、具体,加上直线规律的作用,即观众只能养成按顺序收看的限制,并按时间顺序了解事物发展情况的习惯,违背这一规律也就违反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破坏了新闻的现场感。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报纸新闻写作中可以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新闻的最前头,增强可读性。如果电视新闻把现场拍摄的素材按倒金字塔结构或颠三倒四地进行编辑,则是违反了电视新闻的顺序规律。因为新闻事件不按现场时间顺序,也就谈不上现场感了。
上一篇:谈报纸评论与网络评论的互补与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