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买场中苗族服装如何立足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洪琴 时间:2010-06-28
 [摘要] 本主要是对具有代表性民族民间服饰——苗族服饰的趋势和特点的探索,引发对民族民间服饰立足买场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的思考。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对内如何继承与创新,对外如何借鉴,进而在现代买场中找到相对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 民族民间服饰现代买场国际化
  中华民族民间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苗族服饰不仅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表现该民族特征的物品。
  在经过了产品竞争、形象竞争之后,近年来,服装品牌的竞争开始升级到终端卖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意识到,买场能在给消费者带来体验的同时,有效地扩大商家的利润。如今,消费者购物一般都会把买场体验添加到购买行为中。服装品牌对终端买场争夺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谁控制了终端,谁就控制了市场。那么作为中国特色品牌的民族民间服饰如何在现代买场中立足呢?
  
  一、苗族服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苗族服饰,是典型的女性文化瑰宝,苗族女性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苗族服饰又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史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 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苗族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女性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等装饰。
  现有的苗族服饰,主要以地域而定,分为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种。苗族服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苗族服饰,作为一种存于其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跌重构成部分,是历史来源与文化因子在传递、衍化过程中绽开的物质和精神花朵。通过本身的系统将象征符号与意义结合起来并使之意义符号化。
  多姿多彩的头饰把自己的图腾物作为饰品佩戴是很多少数民族的共同习俗。苗族也不例外,他们把自己的图腾牛的大角顶在头上,对牛的崇拜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苗族女子戴银角的习俗,当是图腾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苗族通过精美的装饰形式,反映出浓郁的习俗风尚和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丰富的银饰,绚丽的花衣构成了苗族身体装饰的独特风貌。绣饰是苗族服饰的重要部分,它凝聚着苗家人的情感、期望、崇拜和信仰;它记录着苗家人过去的经历。同时,绣饰和银饰构成了苗族服饰的整体。逢年过节,苗家女子都要穿花着银,精心装扮一番,是规矩亦是信念。
  在苗族传统服饰中,一个突出的情结就是对和原始的依恋。他们从蓝天上找到符合本民族情绪特征的服饰色彩基调,又从山间植物中找到能够吻合蓝天色彩的靛青;他们四季观花草,五方看禽兽,从朝阳里品红,从春草中找绿,把从山野间摹写而来的花草禽兽恰当地安排在衣袖、衣边与裤腿之间,在胸部大面积安排如天空一般素素净净的蓝,或如夜晚一样平平淡淡的黑。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素净与平淡的衬托之下,再把闪烁的银饰配上,把硕大的绒线红头套或绚丽的野鸡毛头套戴上,把镶花边的绣花鞋穿上,那种和谐中的炫目和可爱的张扬,与大自然造化的一束灿烂的花、有着一身漂亮羽毛的鸟一样的美丽、一样的纯真。苗族服饰真是苗族人的典籍,记载着他们的历史、信念、理想和审美情趣。
   我国苗族服饰的视觉情感语汇极其丰富,不仅注重研究表象外在形态,更深入内在的深层结构,洞察苗族服饰深层文化心理结构、苗族服饰造型的现代意义、苗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以及远古太极阴阳的宇宙观、民族习惯、民族传统等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深远影响。捕捉苗族服饰情感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及通过其造型、色彩、材料等呈现出来的浓烈、粗犷、直白、简朴、纯真等特有的性格,多视点、多视向反映潜在的情感意蕴。
  
  二、民族民间服饰国际化的发展
  
  1.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对苗族服饰发展趋势与特点的把握和分析.目的是投射出对整个民族民间服饰市场化、时装化和国际化的思考。服饰产生于社会物质文化的大环境,脱离时代的大背景去研究所谓民族服饰的市场化、时装化和国际化,是不现实的。只有对民族与传统服饰进行深入的概括和提炼,才可能把握民族服饰的精髓,把握民族化与国际化的辨证关系,设计并生产出既有民族与传统意味。
  时至今日,面对国际流行文化的冲击,民族民间服饰的发展虽说多少有些无奈,但是在中国服饰的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继承、改良、发扬光大的东西。我们首先需要对中国民族民间服饰中已不适应现代人生活的结构和样式实行结构性否定,并进行结构性重建。这种重建需要立足高远,突破对服饰已有具象形态的禁锢认识,将具象的形态抽离成某种精神,并以此符号化,从而实现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全面的蜕变与更新。
  
  2.对内如何继承与创新
  服装品牌定位、设计品位、以及延伸出来的流行特征都直接影响到其在现代买场中的形象,成功的服装设计应该做到能营造出品牌定位、设计品位和品牌背后演绎给消费者的生活概念和文化理念。
  民族民间服饰的面临着正确定位,也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由于民族民间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所以在继承时不应该只是把祖辈们的东西完全的照搬过来,因为色彩附着的是图案与面料,民间的图案、面料与的面料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借鉴民间的配色方案加上现代化的图案巧妙地搭配,或者是民间配色与现代面料的结合,以及民间配色与装饰部位的关系等等。我们的目的是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心理视觉需求的服饰,不是为了传统而传统,只是因为传统中确实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使服饰既体现传统又不失现代感,还能满足现代人的心理视觉需求。民族服饰色彩作为审美符号应从以下三个方向发展创新:
  色彩的功利性增强。实用的服饰色彩将向着审美的方向不断跃进。由于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许多民族服饰中关于“美”的观念主要还是从其自身的文化观念中引伸出来的,即“善”、“真”就是美,而色彩本身的审美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色彩的规律化。民族服饰色彩在客观上表现出来的“美”多是本能的、不自觉的。随着色彩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色彩的本质和规律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他们将从本能中解脱出来,在色彩的利用上完成一次飞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
  色彩的个性化。民族服饰色彩还将从表现群体审美意识逐渐走向表现个性化、表现自由,这是社会平等、文明、繁荣的象征。
  民族民间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象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在今天的“东风西渐”时尚中,猎奇、好奇、欣赏者有之,根深蒂固的殖民意识对落后民族的傲慢审视也有之。但这毕竟在以西方为主流的时装界拓展出了不同文化的空间,并激发起设计师超越民族、地域、时空的创造激情,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对外如何借鉴
  对世界性服饰文化与时尚潮流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同,伴随现代设计思潮进入后现代以后,回归古典和注重人文,似乎又为中国传统服饰和民族化服饰的国际化找到了复苏的依据。我们从不否认民族化服饰存在着可取的因素,但并不能成为反对其进行结构性改良的理由,民族化只有融入了时代精神和切合时代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中国民族服饰新文化的重建。值得称道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服装文化和服装设计领域,中国的民俗艺术形式受到设计大师的格外青睐,成为许多服装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
  同样,在2001年的秋天,当全世界聚焦上海APEC会议之时,唐装的出现再一次成为时尚界中国传统服装时尚化、国际化争论的话题。东西文化交流和碰撞,关键在于双方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成为新奇感和吸引力,从而成为设计师们相互借鉴的原动力。求同存异、找到符合发展的切合点,这是对外借鉴的关键。
  世界性服饰文化恰恰是由各个地域和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融合而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现代化的行程中,民族民间服饰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走国际化道路,不断地从周围成功品牌的实例中吸收新的外来内容来完善和发展设计与展示的内涵。这样不仅从买场中源源不断地收到实效,还有力地推动民族民间服饰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更能在现代买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