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传记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强晏红 时间:2010-06-28

  【摘要】国内外研究表明,传记分析可以帮助人事部门甄选人才。本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采集的165份个人传记样本量进行因素分析,并作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抽出激励、抱负、工作能力、自我认识、家庭环境等9个因子,它们解释总变异的64.7%。相关分析显示,抱负、家庭环境与留职意愿之间,家庭环境与组织认同感之间,工作能力、自我认识与工作表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据此,笔者认为传记分析方法可以作为选聘人才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人才选聘 个人传记 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步伐的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入口工作即教师的招聘工作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人事部门的重视。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试讲、问答式的面试等传统的方法。这些方法固然能基本遴选出人才的优劣,但从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环节来看,还是不够的。招聘到的人才能否留住?他们的工作绩效预期如何?这还需要其他招聘方法的补充。
  个人传记式资料在心和人才选拔领域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近年来在国外学术界受到推崇,是目前和领域中最可靠、最有效的评定和选拔手段之一。德雷克利等人的研究表明,对于职业测试来说,三重个人资料(背景资料、责任性资料——与个人需求和期望相联系的动力因素、成就性资料)的预测有效性与整体评价评分法和综合测试评分法基本一致;在针对领导能力的预测中,个人资料的预测有效性甚至还好于综合测试评分法。而国内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传记特点对领导有效性有一定的预测性。领导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不同,其领导有效性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
  那么,影响个人传记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他们与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之间有无相关?传记分析方法能否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选拔过程?
  
  1 研究方法、过程与结果
  
  1.1 被试与调查工具
  2008年6月份,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165名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其中男75人,女88人,有2人未注明性别。调查使用了由杨国枢等修订的组织承诺问卷、工作绩效量表以及由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童辉杰教授编制的《我的自传》问卷。《我的自传》问卷包括四大部分(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早年生活和自我评价)24个变量,采用3点量表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该项目评价越高。
  1.2 对员工个人传记的因素分析
  将调查结果输入综合数据统计处理软件SPSS的数据编辑器后,采用主成分法进行因素提取,因素参照轴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个人传记量提取9个因素:F1因素,反映员工工作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的激励因素,故命名为激励;F2因素,反映员工对人生和自我认识的一种态度,重点在于人生抱负状况,故命名为抱负;F3因素,反映员工的学习能力,故命名为学习能力;F4因素,反映员工在挫折、特殊成就、学业成绩、他人评价等方面对自我的认识程度,故命名为自我认识;F5因素,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故命名为工作能力;F6因素,在该因素上有较高负荷的“社会活动”和“影响的人与事”反映的是员工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故命名为社会活动;F7因素,在该因素上有较高负荷的“评价老师”和“最喜欢的工作”反映的是员工的处世态度,故命名为处世态度;F8因素,“父母形象”在该因素上有较高的负荷,反映的是员工的家庭环境,故命名为家庭环境;F9因素,“父母教养”反映的是员工的家庭教育环境,故命名为家庭教育。它们共同解释了64.7%的变异。
  1.3 个人传记与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组织承诺从组织认同和留职意愿两个维度进行衡量,工作绩效从工作表现、守规尽职两个维度进行衡量,将个人传记的9个分量表与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求相关,具体结果见表2。

  2 结论与思考
  
  2.1 研究小结
  2.1.1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个人传记的24个变量经过因素提取后,共有9个因素:激励、抱负、学习能力、自我认识、工作能力、社会活动、处世态度、家庭环境、家庭。
  2.1.2 通过对个人传记与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显示:抱负和家庭环境(父母形象)与留职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越有抱负、家庭环境越好的员工,越有离职倾向;家庭环境与组织认同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家庭环境越好的人,组织认同感越差。另外,工作能力、自我认识与工作表现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也就是说,有较高工作能力的人,对自我有较好认识的人,工作表现一般较好。相关分析还显示:个人传记与守规尽职并无相关,换句话就是说,个人传记并不能预测员工将来是否会守规尽职。
  2.2 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传记分析可以成为高职院校人才选聘方法的有效补充。
  2.2.1 《组织人员选聘心理》中谈到,传记分析方法是成本低廉,又非常有价值的选聘测试工具,而且它的测试评分工作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简化为文秘性的活动。所以,采用传记分析方法作为选聘员工的补充方法,是非常可行的。
  2.2.2 在进行传记分析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员工的抱负、家庭环境、工作能力和对自我的认识,因为这些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1] 张艳,张宁.传记式问卷的开发程序、效度和趋势[J].医学与社会,2007(3).
  [2] [英]多米尼克·库珀,伊凡·逻伯逊.组织人员选聘心理[M].蓝天星翻译公司,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45-146.
  [3] 胡茜蓉.个人传记特点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6.52-53.
  [4] [英]多米尼克·库珀,伊凡·逻伯逊.组织人员选聘心理[M].蓝天星翻译公司,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