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与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8
[关键词] 企业 需要 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市场步完善,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更加市场化,企业不同也各有各的用人原则,但总的来说都是根据各自企业的发展选择高素质的人才。而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就业,大多走向企业、走向市场。就必须按照企业要求建立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
1.企业招聘时最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潜力及品德素质。
2.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首先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能力”,第三为“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但面临人才紧缺,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录用大学生加以培养,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突出。
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1.大学毕业生现状。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人才的需求,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对他们的培养,各级领导和各级组织都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措施、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手段有力地促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他们中有不少人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磨练考核,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同甘共苦的思想准备。有的不太适应现场艰苦的工作环境与一线员工相处欠融洽。二是缺乏坚持不懈的学习恒心,有的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吃老本”懒于学习,对知识、新技术不重视掌握。三是缺乏勇于争先的创新精神。有的工作平平淡淡,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重视工作的创造性和不断的提高。四是缺乏爱岗敬业的志向抱负。有的看重眼前利益,在待遇上盲目攀比,甘于奉献的事业心不足。五是缺乏严谨勤勉的自律意识。有的生活懒散不勤俭,自律意识不够强。
2.应于改善的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其它客观上的原因。从组织培养的角度看,应对此加强改进和完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大学生培养的长远思考,系统规划和考察、考核的工作评价机制应进一步加强;第二,对在学生重使用、重提拔、轻管理、轻的倾向还需作进一步改进;第三对大学生岗位锻炼、目标培养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3.优化培养模式。人才成长内因是变化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在一定的时候外因的催化作用尤其重要,万不可忽视。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其培养模式 上应予不断探索。
(1)人才管理目标化。一是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建立系统规划的工作机制。把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同步规划,既确定一个长期目标,又提出明确的阶段性任务。同时建立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制。把大学生人才资源的开发纳入各级领导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
二是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设计。在大学生定职后,组织应根据他们自身条件和潜能,结合自己的愿望,提出个人的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以此确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
三是对大学生进行常规化考察、分析。将大学生的工作表现、业绩成果、培训学习、考核奖惩等纳入信息库,坚持定期分析、定期评估,并结合需要和个人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具体的培养措施和方向目标。
(2)培养系统化。一是设计培训教育规划。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专业、岗位、培养方向和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设计培训计划。把继续教育、延续教育纳入计划,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学术潜能作为重点。
二是优化培训内容。适应企业发展和岗位需要,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优势就强化培训什么”的原则,精选培训教育内容,便于学以致用。
三是拓宽培训教育渠道。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观摩研讨、交流、技术讲座、课题攻关、外出进修等方式,组织灵活多样的超前培训。还可以开展“师带徒”“一帮一”活动;经常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岗位锻炼制度化。一是明确锻炼的目的任务。特别是在大学生工作的头一二年,要注重让他们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磨练、摔打、经受锻炼和考验。同时也要防止把他们当成简单的劳动力使用,要突出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是创新锻炼的方法形式。要在大学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案。有的可在施工现场、车间锻炼时间长工一些;有的可多轮换一些工作岗位;还可以采取横向交流、纵向交流、党政交流、异地交流等形式构建多平台的锻炼方式,着力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三是完善锻炼的管理机制。建立大学生锻炼的考核档案,加强日常跟踪管理。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培养方向,将普遍锻炼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在每个锻炼、培养阶段,要做到有检查、有评估、有考核,并将锻炼培养的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职务、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
曾冬梅 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教育研究
上一篇:构建企业权力和谐
下一篇:吉林省酒店业人力资源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