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力资本增长的财政政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8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财政政策 税收制度
长期可持续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力资本变得比物质资本、资本更重要。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本却相对短缺,应努力增加人力资本供给,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财政政策应在人力资本形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增加人力资本的财政投入
现阶段在我国人力资本培育市场不很完善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是进行人力资本培育的重要环节。在寻求人力资本培育的财力支持上,除了在宏观上应采取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措施外,还应加大人力资本培育方面的投入。为此,一是在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的同时,应建立多层次的教育投入机制,即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级投入,社会各界捐赠资助投入,学校义务教育积累投入的机制。二要利用贴息、税收减免等财税政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三要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和职工收入水平,建立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督调控的新型工资制度,提高职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充分考虑个人、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和能力,在政府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财务中列支教育经费,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家庭和个人共同支持发展教育。还可考虑发行人力资本培育公债,以提高支持人力资本培育的财政支出。
增加人才资本的投入是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领域。一是大胆地提高高科技领域人才的工资待遇,使其工资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同领域水平,在住房待遇上财政应给予补贴;二是对一般领域科技人才,使其工资收入达到发达国家同领域较低水平上;三是建立公务员工资水平提升的机制,应进一步扩大档次,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以留住管理人才;四是制定吸引人才回流或回国的制度,充分保证人才待遇等的实现。同时制定吸引人才回归计划,按计划配置财政资金。
二、改善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结构
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构建物质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并重的财政支出体系。当前,我国依靠物资资本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遇到巨大障碍,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经济发展转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并重的财政支出体系。一要理顺财政体制,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基础教育支出比重;二是国家财政在确定教育投入的地区比例中,应更多地倾向落后地区。在发达地区要加快教育产业化进度,以此来减少中央财政投入比例;三是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中央财政应重点保证重点研究领域、重点学科和基本学科投入;各级财政要重视基础教育和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投入;四是对社会力量办学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就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x
在财政性人力资本培育中,首先,应调整财政资金在三级结构中的比重,资金的投向应向初等、中等教育倾斜,尤其要对六年制的初等教育加大投入;对高等教育可逐步减少投入,转向依靠市场解决高等教育的投入问题。其次,在地区性支出结构中,加大转移支付中人力资本培育经费的比重,协调各地区人力资本的均衡。应加大向贫困地区的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力争在贫困地区全面对六年制初等教育实行义务免费教育。西部地区实施系列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财政政策。实行有区别、有优惠的政策,促进西部建立培养、留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机制或政策。一要实行地区附加津贴和艰苦地区津贴,鼓励和吸引东部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流向西部地区。二要尝试对高级人才实行年薪制或期权制,提高重点部门、关键领域人才待遇,提高人才积极性。三是建立开发教育基金,培训西部地区的经营管理者等各类人才,迅速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素质。调整财政投入的方向和结构,协调各地区人力资本的均衡发展。
三、完善人力资本发展的税收政策
实行有利于增强和调动开发人力资源能力和积极性的税收政策。人力资本是社会最稀缺和最宝贵的资源,对这一重要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和培养,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财税政策要致力于增强和调动开发人力资源的能力和积极性。从培养企业人力资本的角度,一是对所有不同性质企业,实行统一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企业教育培训税前列支比例,提高职工工资,用于职工个人继续教育和供养教育人口。二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提高企业用于科技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方面的支出,突破年度应税所得额给予扣除的政策限制,适当扩大扣除比例。对科学家进行物质奖励、对创新活动免税甚至补贴等,同时要对人力资本通过创新获得的巨额财产依法保护。三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的设计上,应考虑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增强个人或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能力。四是为增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应考虑取消企业教育附加费。
上一篇:人才开发应关注的十大竞争效应
下一篇:软件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