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角的高职院校物流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28

                       作者:谢卓君 吴宏岳 王世豪

 [摘要] 我国物流迅速,使物流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职业型商务人才的缺乏尤显突出。因此,职业型物流商务人才的培养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物流人才的现状,物流人才的分类,并从教师的角度,论述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培养职业型商务人才应着重的方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 人才 培养 研究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商务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高职教育培养的商务专业技术性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物流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物流人才是我国商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场每年对人才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高校毕业的学生。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大量职业型物流商务人才,是高职院校值得深刻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作为我们的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的专职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物流商务人才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物流人才培养滞后
  根据2003年有关资料统计,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物资行业职工总数的7.5%,该数据大大低于其他行业。虽然随后加大了培养的力度,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的发展,物流人才仍然严重缺乏。国内人才市场出现了物流人才热,尤其是一些外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对物流经理的需求增加,而国内人才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太少,发展物流急需的运输及仓储管理、顾客服务经理、系统设计工程师、信息工程师、行政及协调人员等专业人才犹如凤毛麟角. 因此,要发展中国物流业物流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上海海事大学对上海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的学历和专业调查显示,大约57.62%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3.81%的被调查者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而在相同条件下美国分别为95%和41%。到2006年为止,我国有1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工程专业,10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而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3]。物流从业人员中有75%~85%在具体操作型岗位,物流中低层的管理、操作人才也严重的缺乏。
  三、物流人才分类
  李红梅等(2006)认为“物流人才”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从人才层次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从人才职能结构上可分为四类,即规划类、营销类、管理类和作业类;从专业结构上可分为医药物流人才、食品物流人才、航运物流人才、保险物流人才等。莫柏预等(2007)认为,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今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为以下四个层次:物流政策研究人员、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这种人有着一流的操作经,对具体的作业上货、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作业很熟练,是一种熟练工种。其还认为在这四类人才中,研究生、本科教育应该主要瞄准第一、二、三类人才,由于本身的局限性,高职高专教育应主要瞄准第三、四类人才。李学斌(2007)物流人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高层主要需要那些既熟悉现代物流知识又懂得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中层需要懂具体运作管理的人才;基层主要需要大量的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丰富操作经验的人才。因其是个新型的产业,所以这三类人才都缺乏。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高技能的人才”,他们具有基本的管理知识,也具有实际的操作能力。从操作层次的人才,可以很快上升到运营管理人才,甚至可以发展为物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教师视角培养物流商务人才
  1.当好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慧琳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一文中提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层次定位应该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征。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温梅英认为,高职教育应从“素质十能力十专长”三维结构考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夏冬梅则从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实践基础人手,对其内涵及培养层次、质量保障机制、课程内容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指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实力,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唯有创新才有发展。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专业教师非常重要,并认为从培养目标看,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如果要当专业老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因此,专业老师要树立物流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保持物流教育的先进性。因此,教学内容要国际化和适用化,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工作,工作就受到企业欢迎。教师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本领。既要有制定宏观政策的知识、中观的管理知识与能力,也要有微观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教龄短的教师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要求新教师要向资深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学有所获。因此,我们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该了解物流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才,教师应该给学生开设哪些专业和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物流操作的技能,应该掌握哪些商务礼仪知识,应该了解顾客有哪些心理特征等。使学生真实的感觉到教师的真才实学,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2)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21世纪的企业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服务竞争,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服务质量的优劣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顾客对品牌的综合满意度,将判断未来的竞争强弱能力的最大试金石。高校也是一个市场,如何使我们学校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专业教师在教学前、中和后都要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的教师也要象进行物流促销一样,树立服务差异化,突出自己的特色,用心为学生服务,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在高职院校当好专业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要和同学做知心的朋友,要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他们有什么想法,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有哪些难度,如果不能在课堂解决的,可以在课后解决,与同学们经常进行沟通,请她们提意见,谈看法,要敢于让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批评的意见,让他们说出真实的想法。教师要使同学们信任你,你必须要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提建议,想办法,尽量能参加他们的活动,与同学们缩短距离,融入他们的生活。如采用邮件,QQ群交流,还可通过短信或电话联系等形式进行沟通。在沟通中,要尽量能够幽默一些,轻松一些,不要让同学感觉很紧张,使他们不便或不敢提意见,谈想法。另外,老师要尊重同学们的意见,对于合理化的建议要尽量能够满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给同学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比如是在下学期能够解决,还是到企业去解决或其它学校学习等,给出一个有效的思路或解决问题途径,使同学们总是在希望中生活,使他们感觉大学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
  

 

 3.合作伙伴--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
  教师的目标是教好学生,使学生能够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本领;学生的目标是学习好知识,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和要求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与学生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更广、更牢固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提升技术操作能力。因此,教师与同学们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它象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链伙伴关系一样,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供应链,老师就象是核心企业,学生就象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伙伴,最终的目的是大家共同获利--共赢(双赢或多赢)。
  研究表明,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人们无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从而无法逐步提高,甚至可能丧失继续努力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体现反馈过程。教师要提倡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具有管理能力与技术操作能力。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要体现其能力在不断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不断的修正,学生查资料,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课堂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和供应链的伙伴一样,把自己摆在与合作伙伴的位置上,与制定共同目标、共享信息,完成共同的任务。教师与学生合作伙伴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循环、反馈的过程,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如下图:

 
  图 教师与学生合作伙伴模式
  我们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最终目的,就向物流的绩效管理一样,不断的进行反馈,其绩效也在不断的提升。另外,课后还可以进行补充,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实操性。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五、结语
  我国物流企业迅速,使物流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职业型商务人才的缺乏尤显突出。因此,职业型物流商务人才的培养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的角度,阐述了物流专业的教师培养职业型商务人才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教师要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能力、各种操作的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实实在在的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并且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做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企业需要、想要的商务人才。
  
  :
  [1]潘安定刘会平:发展我国物流的探讨,广州大学学报(版) 2003,第2 卷第3 期,287-290
  [2]陈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大学教学 2006 年第8 期,22-23
  [3]夏训嘉廖馨李正军: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8,总571,3期,p86-87
  [4]李学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卷第2期 p96-98
  [5]李红梅罗生芳: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第35期( 总第531 期),98-99
  [6]莫柏预廖惠兰: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物流科技,2007 年第2 期,85-88
  [7]余群英: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年学术年会综述,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94-96
  [8]王骏:物流服务营销,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p24
  [9]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p307
  [10]黄福华吴可夫庞燕等:物流绩效管理研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p 223
  [11]Douglas M. Lambert,王平译,供应链管理---流程、伙伴、业绩,(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p19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