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是组织部门的最大公道正派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8
一、准确“知”人就是要提高考察质量,公道正派选人
公道正派选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善于“知”人。《列子·说符》中有“治国之难,在于知贤”之说,可见知人的重要性。“知”人就是要发现真正的人才、正确评价人才、辩证认识有缺点的人才。推(举)荐、、考察等是几种常见的“知”人途径,目前在“知”干部的过程中,考察占主导地位,即使是通过推(举)荐和考试的干部,最后也还要进行考察,因此,做好考察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考察来准确地“知”人,必须学会几种“拍照”技术和相应的“读片”本领。
1、 学会四种拍片技术
一是拍好“登记照”,看其“五官”是否端正。即看工作、学历与专业、特长与爱好、文字与口头表达情况、为人处事及协调能力等五方面,对这几方面的详细了解,有助于勾勒出其基本肖像。
二是拍好“全身照”,看其“形态”是否优美。除了看其“五官”情况外,工作方面重点考察其工作态度及表现、工作能力及水平、工作业绩及影响;生活方面主要了解其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廉洁方面主要了解其在办事过程中是否有“吃、拿、卡、要”之嫌,是否有“雁过拔毛”之举,是否有与实际收入不符之处,以及是否有生活腐化、采花养“蜜”之糜等,从而大至显现出外貌特征。
三是拍好“x光片”,看其素养是否高洁。主要是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手段,分析判断其理论功底是否深厚,能否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实践党的宗旨;思想道德品质是否纯正、为人处事是否真诚友善,能否带动和团结其他同志一道工作等,由此初略判断出被考察对象是否德才兼备。
四是拍好“CT片”,看其是否全面健康。即对被考察对象某一时间段,在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一热点、焦点问题中的立场、表现进行重点透析,侧重于对其本质进行探层次的剖析了解。主要是观察其是否存在苗头性、倾向性的恶性病兆;是否已经病变,但还在早中期,且非关键性部位,尚可实施“手术化疗”;是否已“病人膏盲”,已步人不可救药之路等,从而对被考察对象是否“靠得住”作出一个确切的诊断。
2、 掌握正确的“读片”本领
要想把这“四张片子”真正拍好,并写出恰如其分的“读片”报告,则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有“性量结合”的评价体系。目前的考察大多以定性为主,得出的结论往往较为模糊,特别是有多个候选人时,难以有明确的取舍依据。量化考核通过数字化语言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考核的不足。因此,应注重性量结合的考察方法,化抽象为有形,化模糊为具体。
二是实行公开考察。公开考察,实行“阳光作业”是防止考察失真,深入知人的良好途径。应该说实行考察预告已迈出了一大步,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要做到真正的民主、与透明。还应做到考察人选通过公开推荐产生,以保证考察对象是优中选优,是大家公认的;考察形成的结论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以检验是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被考察对象的本质;要妥当地向本人反馈考察中所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将考察过程作为干部、帮助干部科学认识自身不足、促其健康成长的良好时机。
三要拓宽考察视野。干部考察的范围也应由历来的“平面”劐向“立体”型转化,应尽量拓宽考察的时空范围,求做到广泛了解与深入考察相结合,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相结合,平时考察与集中考察相结合,同时要领通群众来信来来访渠道,通过一定手段听取其下属和社会生活圈子中特殊矢情者的反映,从而通过被考察对象的自我评价、群众评价、领导评价及上下左右的生活圈、社交圈等多维度的反映,立体式地展现出被考察对象的品位。
四是要准确、公正地写好考察材料。考察材料是对考察对象的综合评判,在短短一千多字中反映出一个人的全貌,既需要高度精炼的文字,更需要鲜明的语言,把人画准画象。但往往在写考察材料时,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千篇一律,远看谁都是、近看不知是谁,缺乏个性;二是不敢写缺点,特别是对于“上面”想用的人,即使写也要反复研究,挑无关痛痒的。这样就失去了真实性,从而失去了公正性。因此,写好考察材料,必须坚持真实性,优点和不足要同时如实地反映出来,考察组成员要反复核对认定,最后还要反馈给本人。
3、 辩证地看待有“毛病”的人
辩证地看人,一是要有容过的肚量,二是要有的眼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过分求全责备。美国著名管者杜拉克曾说:“倘若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能。”他还如此断言:“一位经营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见人之才,刻意挑其短而非着眼于展其才,则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一个人有缺点或弱点是正常的,只要这种缺点不是原则性的,不影响大局就是可容的。准确地判断一个人,要对其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以及表现和才能作出全面、历史的分析。不能只看档案材料,只看一个时期的表现,只听一个方面的反映,要在发展变化中看人。更不能因为某个时期曾犯过错误,就永远地弃之不用。二、“善”任就是合理配备干部,公道正派用人
公道正派还体现在善于用人上。明代归有光曾说过:“任之不以其宜,则无以使之效其用。”意思是说,对人才的任用如果不当,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见知人善任,最终要落实在“善任”上。知人是前提,善任是目的与归宿,二者相辅相成,反映了组织人事工作的基本。要做到“善任”,有这样几条值得注意:
1、 要有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
当今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切资源的上游。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曾坦言:“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4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事实上,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善于用人,他死后,其墓碑的碑文刻的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善于使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在用人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的首要表现是任当其时。古人云,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可见,用人一定要用在其才华鼎盛、正值创造最佳年龄区时。对年轻优秀人才一定要早发现、早扶持、早使用,让他们在创造或创新的高峰时期唱主角、挑大梁,及时地任用到所需要的岗位上去。这才是对人才资源的最佳利用。其次是任当其位。在使用和配备干部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专业和特长,尽可能地把工作需要与个人专长结合统一起来,让有才能的人做他最适合做、最愿意做的事情,即任用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去。
2、 合理搭配,整合团队力量。
一个人即使再能干,其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和搭配班子时,要认真研究个体,通过合理搭配,发挥出整体效益。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有的班子成员个人能力都很强,但整体力量并不见得就好。这样的团队往往因为彼此并不服气,配合不默契,形成内讧,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而有的班子看起来成员间能力参差不齐,各有所长,由于做到了优势互补,配合默契,工作中常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班子选配中,要扬长避短,唐代陆贽就有“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之绝论。唐代韩愈在《送张道土序》中也说:“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用人也是如此。俗话说:“人无弃才。”关键在于“知人善任”。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配班子就像下棋,有的是坚韧不拔的“马”,有些像勇往直前的“车”。各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自的道路,通过知人,明确其是走哪条“道”的,再将其安排到相应的“岗”上去发挥作用。也就是先辈哲人出的:“善官人者,必先考其能,然授其事。使轮辕凿枘,各适其用。”
3、 善任也要善免
知人善任和知人善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只强调知人善任,而不提知人善免,必然导致用人能上不能下、能任不能免,使机构臃肿,冗员增多,降低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因此,我们在强调知人善任的同时,必须强调知人善免,要把那些贪官、庸官、太平官及时免掉,让那些有能力、有魄力、有事业心的干部及时走上领导岗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当初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中学当教员,很是不胜任。后将其教业免了,调其到数学研究所工作,用其长,避其短,极大地发挥了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知人善免”却十分艰难。有的干部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担任领导,政绩平平庸庸,很不胜任,有的甚至劣迹斑斑,但却能稳坐钓鱼台,直到实在混不下去时,组织上对其往往不是就地免职,而是易地做官。这种现象反映了我们干部工作中的一些陋习,是对公道正派的一种伤害。
用人是一门,而“知人善任”,则是这门艺术的最高境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团结干部的基本方针,出以公心,大胆探索,就一定能够朝着这个境界不断迈进。
上一篇:需要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