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8
关键词:湘潭市;人文精神;旅游地理
人文地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很多旅游景点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湘潭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乡,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人文精神将为本世纪培养具有一定地理意识、学习能力、理想信念和道德理念素养的人才。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基于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通过行动实现价值取向、人生意义和人的责任并以和谐互动的态度对待个人和社会、人类与之间关系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1]。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它贯穿于全部人类,融会在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于言、行、情、理等,负载于各种具体事物。
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同时又通过人的语言、行动外显出来。人文素养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教育,在几千年前的中、西方教育家孔子、柏拉图等人那里,就是一个重要议题,后来,历代大教育家也都对此有过或多或少的研究和思考[3]。
关于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研究,1984年,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就发表过《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素养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呼吁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原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柏(T.Hesburgh)指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大部分[4]。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也指出:“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5] 国内学者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陈友兴指出: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当代地理教学的基本构成理念,理应使我们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6]。
三、湘潭乡土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湘潭乡土人文精神的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之风雨,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乡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主心骨,其一脉相承造就了民族文化生命的主力。乡土文化为一民族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本乡本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7]。
湘潭的发展也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其文化构成具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民族特点,特别是湘潭的人文资源很丰富,也很独特。就因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湘潭的历史悠久长远。湘潭自古以来便是湖中重要的商业中心,早在17世纪就是全国著名的“米市”和“药都”。湘潭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猪生产基地,因盛产湘莲被称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是新中国重要的机电基地,现以形成以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建材为主体并极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湘潭人文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均很丰富,但两者比较而言,其人文特色更鲜明。湘潭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和重镇,历史上人才辈出。全市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有30多位,不仅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罗亦农、陈赓、谭政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秋瑾、刘道一等,而且有一代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历史上留下的宅地、墓冢、碑坊、亭台、寺庙等许多纪念性建筑,构成了堪称无价之宝的人文资源。湘潭市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湘潭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锰矿基地,其电解二氧化锰产量占全球的70%,中国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第一台315吨自升塔式起重机、第一辆最大牵引力和最大吨位的工矿电力机车均出自于此。
从以上叙述中不难看出,湘潭的人文资源中,一个较大的特色堪称为品位高:有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0处,市县级40处。名山11座,名水4处,名泉1处。国家及省级民俗民间4项。文化方面又以“湘莲文化”、“湘军文化”、“湖湘文化”、“宋窑文化”、“白石文化”,特别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
湘潭乡土人文文化的根本特性,或者说它的个性到底是什么呢? “独立根性”是湘潭乡土人文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湘潭乡土人文文化作为湖湘文化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根本所在,是湖湘人的气质、风气、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独立根性”的主要表现即在于“湘潭历代知识精英均焕发着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而不囿于陈见的创新精神。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能够正确的运用这些湘潭乡土地理的文化知识,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活的热情和人生的信念,树立伟大的人生奋斗的目标。 (二)湘潭乡土人文精神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认为湘潭乡土人文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一个学派,而是长期以来在现今湘潭地域范围内形成和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从地理原因上分析,湘潭市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中游, 湘潭地处丘陵地带,古代不便,长江以南为吴、楚两大诸侯国的封地。两国未立之时,这里都是蛮族居住的地方。湘潭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湖湘文化的前身就是楚蛮文化。这种带有原始野性的“蛮”,使得湘潭人民作风强悍、性格强悍、急躁、脾气倔强,这种人不易被外人接受且易招人排斥,故人人带有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情结,这也使得湘潭人具有彪悍的性情且同乡间易于团结。从气候原因上分析,也能看出湘潭人文文化的特殊性:湘潭的地形西北、南两面环山,冬季:凛冽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夏季: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集而不得散发。而春秋两季: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方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这也使得培养了湘潭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从形成的背景环境上分析,湘潭人文精神形成的真正的原因是一种湖南人的人文精神的影响。古时严苛,文人骚客一个不小心就被贬流放!湖南人以博大胸怀全方位的接受了他们。湖南人在当时由蛮人一下子接受到了当时的主流文化。流放的地方,很多。但没有一处使得被贬流放者将自身的文化理念完整的保留下来!从楚辞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中跳动的情感和不畏困苦的精神。从“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中忠君爱国的思想。从张朱会讲“先察时后涵养”与“经世致用”中。这些构成了湖南的地域文化,而真正应提倡的是具有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的湖南的人文精神。正是在这种湖湘文化精神的笼罩下,湘潭成为了一座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诞生了毛泽东、彭德怀、陈赓、谭政、萧三、齐白石、张天翼等英才;也产生过杨度、刘道一、曾国藩等非凡的历史人物。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湘潭将与长沙、株洲共同构筑省实力最雄厚的“金三角”,人文文化将更优越。湘潭交通便捷,通信和城市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投资环境优良;具有雄厚的科技优势,拥有湘潭大学等5所高校和15所中等专业学校,拥有科研机构280多家;湘潭资源、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拥有韶山、乌石等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以及湘江、水府庙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景色。
四、乡土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乡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指通过乡土文化的传授,对受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可以通过乡土文化知识学习的途径来获得,包括乡土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乡土文化生成,更强调自我体验与心灵觉悟,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家乡以及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这样也在根本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8]。
湘潭乡土人文文化底蕴下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崇尚道德、爱国爱家、自强不息、厚道宽容和爱岗敬业等精神。如上述所知:湘潭乡土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湘潭乡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湘潭乡土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湘潭乡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主要原因。如何继承这些优秀的人文精神呢?当然先要学习,后才能继承。因此,在地理中渗透这些乡土精神,并且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精神上来继承,学习实质,学习精髓,那对于我们培养一代人有着深刻的意义。
:
[1]张鸿秋.试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J].技术开发,2001,(10):8-9.
[2]施玉滨.21世纪青年的人文素养教育与中华文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3):133-137.
[3]潘艺林.论人文素养教育的三级功能[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4):5-7.
[4]郭为藩.科技时代的人文教育[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3-4.
[5]吴绍春.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J].石油教育,1998,(9):6-8.
[6]陈友兴.地理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02,(3):18-19.
[7]王财印.教学原理[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23-24
[8]刘桂侠,仇奔波.新形势、新体会 新标准、新理念[J].中地参,2003,(6).
上一篇:旅游人口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
下一篇: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