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致视神经损伤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怀宇,王鹏 时间:2010-07-13

【摘要】  通过对12例视神经损伤患者的非手术,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变化情况,探讨视神经损伤行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认为积极的药物治疗对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视力恢复是有效的。

【关键词】  颅底骨折;视神经损伤;手术

颅底骨折容易合并视神经损伤,现将我院非手术治疗12例视神经损伤的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7~62岁,平均43.03岁。致伤原因:道路伤5例,钝器伤3例,摔伤4例。颅脑外伤后就诊时间2~73小时,平均30.7小时,均为单眼视神经损伤。

  2 影象学检查 CT眼部及眼眶薄扫、眶骨三维重建、眼部MR成像及视神经管X线平片检查。结果:颅底骨折12例,其中有9例可见骨折线经过视神经管,但未见明显有骨片嵌入及视神经管受压。

  3 治疗与结果 12例均采取非手术治疗,确定诊断后均立即给予甲泼尼龙(大剂量)、甘露醇、甲钴胺、低分子右旋糖苷、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及面罩高流量吸氧(5L/min)治疗。甲泼尼龙剂量:500mg/d,2次/d,连用3天;200mg/d,2次/d,连用2天;120mg/d,2次/d,连用2天,同时应用抑酸剂预防消化道溃疡。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见表1。表1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例)

  治疗前治疗后视力完全失明66仅存光感2130cm手动1030cm指数30优于30cm指数05视乳头水肿60视神经萎缩07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无反应56 P100异常(潜伏42 期比正常延长(波幅明显低于健眼)(波幅明显低于健眼) 2~3SD) P100不肯定(潜34 伏期比正常延(波幅低于健眼)(波幅低于健眼) 长1SD)

  讨 论

  视神经损伤是造成视力障碍的一种常见原因。颅底骨折容易合并视神经损伤。分析其造成视神经损伤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视神经管骨折有骨片切割和嵌压视神经造成视神经横断或视神经管狭窄神经缺血变性;(2)暴力作用瞬间骨折线两侧骨体发生移位,随后又复位,造成视神经受到捻挫,逐渐出现视神经的水肿,视神经管内压力增高,视神经缺血甚至变性坏死,这是伤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3)受伤瞬间头部受到暴力作用引起组织的移位,视神经受到牵拉和挤压。从理论上讲,视神经的损伤还分成眶内段损伤、视神经管内段损伤和颅内段损伤3种,但临床上很难准确区分视神经损伤的部位,指导意义不大。

  对于视神经损伤的目前国际、国内争论不一[1-4]。我们通过对早期确诊都没有明确视神经管狭窄的12例患者进行了非手术治疗。治疗内容包括:(1)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减轻视神经水肿;(2)脱水降低视神经管内压力;(3)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4)吸氧疗法改善视神经缺血缺氧;(5)同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等多方面治疗。从上述相关数据分析,伤后立即出现完全失明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没有任何效果,而伤后残留视力者经积极药物治疗多数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这与有些相关报道结果相似[5]。分析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为伤后立即失明者是视神经原发损伤严重,所以后期药物治疗无效;而伤后残留视力者可能为原发损伤相对较轻,未造成失明,经过积极药物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或缓解,未造成继发性损害。

  总而言之,根据本组小样本治疗结果,我认为虽不能全面的说明问题,但仍能说明积极的药物治疗对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视力恢复是有益的。此类患者的预后取决于视神经所受损伤的程度、治疗的时间、治疗的方式和技术水平[6]。

【】
    [1]Wohlral TM,Maas S,de Carpentier JP.Surgical decompression in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J].Acta Ophthalmol Scand,2002,80(3):287-293.

  [2]Li N,Zhang N,Ju J.Endoscopic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in traumatic visual loss[J].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Ke Za Zhi,2003,17(4):205-206.

  [3]Wilhelm H.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he present state[J].Klin Monatsbl Augenheilkd,2004,221(8):702-705.

  [4]Kesler A,Feinsod M.Indirect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diagnosis and uncertainty in treatment[J].Harefuah,2004,143(5):359-363,390.

  [5]Zapala J.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optic nerve neuropathy[J].Klin Oczna,2005,107(4-6):263-265.

  [6]Zhang H,Zhang D,Chen X.Transnasal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for optic nerve injury[J].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Ke Za Zhi,2005,19(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