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外科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李百川,张 明,徐友高,石丹,杨智贤,朱成明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成因及外科。[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11例经病理证实的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外科治疗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术前接受消炎痛、二磷酸盐和蛙鱼降钙素治疗。术中予包膜外完整切除关节周围成熟后的骨化灶。[结果]症状消失8例,改善3例。[结论]创伤性骨化肌炎的主要成因是骨伤后治疗和活动不当所致。发病18个月后,待骨化成熟时,可通过手术切除关节周围病灶,改善关节的活动。

【关键词】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


    骨化性肌炎分为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1],创伤性骨化性肌炎(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TMO)较为多见。现就2000年1月~2007年12月11例在本院就诊的TMO外科治疗情况做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 年龄17~42岁,平均34岁。事故伤9例,跌伤2例。复合伤8例,合并脑外伤3例。11例全部为粉碎性骨折,局部肌肉均存在较重创伤。发生在股骨粗隆骨折术后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1例,肱骨髁3例。7例并发于术后。

    1.2  发现时间

    首次发现3周,最长16周,平均6周。

    1.3  诊断

    (1)局限性肿痛、热感,数日后形成质硬的团块,受累关节僵硬。(2)X线表现见表1图1~4。CT提示:病灶呈斑块状钙化,边缘为高密度钙化带,中心为低密度区。 (3)病理检查呈区带分布,中央为坏死区。(4)红外线热成像:反映异位骨化活跃程度(图5)。(5)血常规:WBC轻度升高; AKP及ESR升高,可有血镁升高。(6)核素扫描可早期检测,并可了解骨化的活跃度和成熟度。表1  各时期X线片表现

   1.4 外科治疗方法

    11例均接受消炎痛、二磷酸盐和蛙鱼降钙素治疗。发病18个月后,予包膜外完整切除关节周围成熟后的骨化灶,连同贴合的骨膜一同切除。骨面光滑,术后充分止血及引流,创面以骨蜡封闭。病理报告均证实为骨化性肌炎(图6),可见纤维组织及成熟骨组织将横纹肌纤维分割、包绕,少量淋巴细胞呈多灶性浸润;大体标本(图7)。

    手术适应证:存在骨化性肌炎并造成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1)经药物的有效控制;(2)病情稳定1年半以上,骨化成熟,方可考虑手术[2];(3) X线显示骨化已成熟,边缘已形成完整骨皮质,或骨扫描证明骨化成熟,AKP、ESR正常后方可手术;(4)严重功能丧失者尽早手术,避免严重的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

    2    结  果

    本组病人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8例,改善3例,其中1例术后髋关节仍存在外展20°受限,1例膝关节屈膝100°受限,1例肘关节伸肘15°受限,该组病人中无术后复发病例。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1)局部血肿是形成骨化性肌炎的基础,血肿大小、持续时间与TMO发生率成正相关;(2)35岁以下,伴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易发;(3)髋、肩、肘、膝关节及附着肌群直接接触骨膜,成骨活性介质易通过血肿弥散,易导致骨化发生[3];(4)肱骨髁上骨折或肘关节脱位,伤后复位过迟,或“暴力推拿”,可致广泛的骨膜下血肿骨化,股四头肌及髋关节周围也易发。主要成因还是骨伤后和活动不当所致,改进操作可降低其发生。

    3.2  治疗原则

    早诊早治,预防为主,减轻炎症反应,防止肉芽形成,抑制介质活性。消炎痛、布洛芬、阿斯匹林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能抑制骨基质细胞或成骨细胞形成,可阻止TMO形成。早期可选用阻止钙沉积药物,如第1代依替膦酸二钠(Didronel),通过抑制骨质矿化来缓解病情,是惟一的可致骨软化的药物[4]。成人400 mg/d,清晨空腹服用,3个月为一治疗周期,持续2~5年。手术切除是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唯一治疗手段[5]。

    3.3    注意事项

    (1)术中轻柔操作,减少对骨膜和肌肉损伤,术后充分引流,减少介质扩散;(2)早期应用消炎痛、布洛芬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间充质细胞分化。术后继续服用二膦酸盐1年。

    3.4  其它辅助性治疗

    (1)放射治疗:可用于骨折后多次整复患者,亦可作为预防术后复发手段;(2)合理康复训练:早期被动活动训练是危险的,要适当制动,主动活动应在无痛范围内。禁止热疗及按摩,缓慢、柔和的运动能预防挛缩。

    3.5   TMO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差别,见表2。表2  TMO与HO的差别

    项  目TMOHO发生原因肌肉组织损伤或出血组织机化发生原因不明,未必和外伤有关。损伤部位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存在骨膜大范围剥离及大的血肿偏瘫、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等常见,亦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少数可见于烧伤或破伤风病人症    状疼痛不明显疼痛明显发生部位好发于髋、肩、肘、膝关节及附着肌群;发生于肌肉中主要在关节周围,部位以髋关节附近多见,膝、肩、肘少见;未必在肌肉内病理改变血肿及肌肉的机化或钙化纤维结缔组织中,原始细胞增殖活跃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钙盐沉积

【】
  [1] 张 浩,金大地.进行性骨化性肌炎[J].矫形外科杂志,2002,6:609-610.

[2] Shehab D,Elgazzar AH,Collier BD.Heterotopic ossification[J].J Nucl Med,2002,43:346-353.

[3] 刘兴炎,葛宝丰,甄 平,等.邻关节骨化性肌炎的外科处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4:323-324.

[4] 傅得兴,孙忠实.双膦酸盐类药物的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1999,6:371-373.

[5] 毛玉江,王满宜,吴新宝.异位骨化[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8:9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