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小脑出血23例误诊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小脑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误诊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脑实质出血的10%[1],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自发性小脑出血23例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7例,年龄32岁-78岁,平均年龄60.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7例,冠心病史者5例,脑梗死病史者7例,脑出血病史者2例,糖尿病史者6例。
1.2 临床表现 23例小脑出血中,20例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起病。活动中起病者15例,安静时起病者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3天,平均8.5小时。临床症状:头晕18例(占78.3%),呕吐12例(占52.2%),耳鸣5例(占21.7%),头痛8例(占34.8%)。神经科体征:共济失调20例(占86.9%),意识障碍2例(占8.7%),眼球震颤16例(占69.6%),病理征阳性2例(占8.7%),眼底动脉硬化10例(占43.5%)。
1.3 确诊方法 参照中华神经会和中华神经外科学会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和《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23例均经头颅CT最终确诊为小脑出血。其中一侧小脑半球出血19例,双侧小脑半球出血1例,小脑蚓部出血3例,破入第四脑室8例,破入蛛网膜下腔2例。出血量为2ml-15ml,平均6.5 ml,少于10 ml者16例,大于10 ml者7例。
1.4 结果 误诊为椎基底动脑供血不足者12例(占52.2%),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占8.7%),高血压脑病者2例(占8.7%),脑干梗死者3例(占13.0%),癫痫者1例(占4.3%),美尼尔氏病者3例(占13.0%)。其中症状较轻、年龄偏大者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较多,重症者,神志不清的2例,均被误诊为脑干梗死,而被误诊为美尼尔氏病的3例中有2例均年龄在40岁以下。以上病例误诊至确诊时间为1-5天。
2 讨论
小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典型的小脑出血主要症状是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头痛,查体可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破入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可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等,压迫脑干可出现昏迷、偏瘫、锥体束征[2],早期误诊率高,纠其客观原因,(1)这些症状和体征不具特异性,且小脑出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因相同。支配小脑的动脉均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因此当少量出血,尤其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脑动脉硬化病史的老年人,病灶又主要影响小脑与前庭神经纤维联系时,极易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出血量大、意识障碍重、肢体瘫痪、颈部抵抗感者,易被误诊为脑干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3)年青人,伴耳鸣者,常被误诊为美尼尔氏病。(4)血压骤升,以头痛、呕吐为主者易被误诊为高血压脑病。主观因素:(1)临床医生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够全面细致,忽视了小脑体征的检查。(2)对小脑出血的发病率、危险性认识不足,未及时做颅脑CT检查。总之,笔者认为当临床遇到以眩晕、呕吐就诊者,要高度重视,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时做颅脑CT以免误诊误治。
参 考 文 献
[1]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7.
[2]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