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异体皮覆盖的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尚小鹏,刘海鹰,王坤,刘军,张中理,田鲁峰,李恩惠,王磊  

【摘要】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皮覆盖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伤口的效果。[方法]选择68例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减张切口内层用同种异体皮覆盖,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外层均用脱脂棉纱布覆盖,术后观察2组患者换药疼痛分值、换药次数、局部渗液量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换药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换药次数及局部渗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但其伤口愈合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伤口使用同种异体皮覆盖,能够起到减轻痛苦、减少换药次数及局部渗液量的效果,避免了局部电解质及蛋白质丢失。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异体皮; 减张切口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low temperature deposited allogenic skin for cutting of the compartment syndrome.[Method]sixty?eigh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e fracture of limb or electrical injuries and complicated  compartment syndrome were 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Low temperature deposited allogenic skin was used for the cutting of the open decompres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Petrolatum gauze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nalgesic effect,dressing times,local effusion and wound ihealing time were observed after operation.[Result]The pain value,dressing times and local exud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1),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ound healing time.[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the allogenic skin for the cutting of the compartment syndrome can reduce the severity of the pain,the dressing times,local effusion or local protein loss.

    Key words:compartment syndrome;  allogenic skin;  decompression cut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四肢骨-骨膜室内组织内压增高、神经、肌肉组织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简称“OCS”[1]。经过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其室内压不下降或者持续增高的情况下,则应及时行手术切开减压。对手术后减压切口的处理,传统上多采用切口敞开,内敷医用凡士林纱布,外用无菌外敷料包裹的方法[2],但此种方法处理后,由于切口渗液较多,外敷料较易渗透从而导致换药次数较多,换药次数较多增加了换药的痛苦。另外,大量渗液也导致了电解质和蛋白质的大量丢失。因此,作者试图找到另外一种能够避免这些缺点的切口覆盖方式。本研究应用低温储存异体皮覆盖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后伤口的方法对此做了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低温储存同种异体皮,医用凡士林油纱,医用脱脂棉纱布。

    1.2  实验分组

    2005年7月~2007年7月住院的小腿患有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平均28岁。均为单纯挤压伤所致。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实行小腿切开减张手术,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及减张切口大小、深浅方面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切开减张手术采用内外侧两个切口。外侧切口在腓骨干前方2 cm处,长约15~20 cm,可使胫前室、外侧室减压;内侧切口在小腿胫骨后缘的后方2 cm处,长约15~18 cm,可完成深后室、浅后室的减压。实验组切开减张后创面敷以低温储存异体皮、外层用16层无菌纱布覆盖并妥善固定,对照组内层用凡士林油纱、外层用16层无菌纱布覆盖并妥善固定,遗留创面根据小腿情况行延期缝合或择期植皮。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分值  疼痛分值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3],分别测试2组的患者在第1、2次换药去除敷料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准确记录。

    1.4.2  换药次数  以外层脱脂棉纱布被渗透为换药指标。

    1.4.3  局部渗液量  换药前纱布重量计为A克,换药后计为B克,渗出量计为(B-A)克。

    1.4.4  伤口愈合时间  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伤口对合良好,无渗液、无红肿即说明创面愈合。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分值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1、2次换药去除敷料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去除敷料时的疼痛分值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换药次数比较

    实验组患者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局部渗液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局部渗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换药次数及渗液量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愈合时间(d)试验组3420.26±5.29*对照组3420.56±5.18 

    3  讨  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前臂及小腿,而后者更为多见,也更严重。此综合征发生于前骨筋膜室最多,外侧者最少,但有时是多筋膜室同时发生。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如疼痛、皮肤温度异常、肿胀及压痛、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等。本病是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造成,的目标是敞开受累的骨筋膜室,达到减压。双切型减压术是从两侧分别将四个骨筋膜室全部切开,此种方法减压彻底,能够达到全部骨筋膜室减压的目的。

    大面积深度烧伤实行切痂手术后创面与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伤口有很多的相同的特点,如皮肤屏障破坏、渗出较多等,而应用同种异体皮覆盖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后,在减轻疼痛,防止感染,减少换药,减少创面渗出,提供创面修复的适宜环境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创面覆盖物[4],这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伤口应用同种异体皮覆盖提供了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1、2次换药去除敷料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说明应用异体皮能够减轻换药时去除外敷料时的疼痛。作者认为这主要与覆盖异体皮后减少了创面与外敷料的接触面积有关。其次,应用异体皮覆盖后,明显减少了换药次数(P<0.01),这不但减少了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和负担,而且减少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再次,异体皮覆盖后,明显减少了创面的渗液量,这就防止了通过创面损失水电解质和蛋白质,这对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最后,结果显示传统覆盖方法与同种异体皮覆盖在伤口愈合时间上基本相同。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低温储存同种异体皮覆盖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伤口是一种较好的覆盖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1] 张清元,张景春,李建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1999,2:98-99.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33-335.

[3] 郭彩霞,马成云,孔祥桂.感染的控制和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2:147.

[4] 黎 鳌,主编.黎鳌烧伤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