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慢乙肝; 拉米夫定; α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
近10多年来,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迅速。1998年以来世界各地相继批准上市的抗病毒药已有多种,如拉米夫定(LMV)、阿得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等。LMV作为第一代核苷类似物相继在美国和批准上市以来,使广大乙肝患者受益。LMV有强大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能力,长期服用还具有改善肝组织学病变及阻断病情进展的作用〔1,2〕。但是在多年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现象,尤其是不规范用药者或停药过早者数月后出现复发,更甚者发生肝衰竭。为进一步评价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规范治疗5年以上的慢性乙肝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1例均为门诊长期随访患者,选择其中42例获得完全应答并持续应答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18~55岁,均为汉族。均符合诊断标准:(1)均具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1.0×105 copies 、ALT≥80 IU;(2)病程半年以上;(3)临床上没有明显肝硬化表现。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甲丙丁戊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性肝病等。
1.2药物剂量与用法(1) LMV 100 mg/d,口服,持续5年以上;(2)16例在ALT异常期间同时服用复方甘草甜素、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3)11例在LMV治疗后3~6个月,叠加α干扰素600万单位,隔日1次肌肉注射,持续1年;(4) 6例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者,改用阿德福韦酯(ADV),10 mg/d,疗程至少1年。
1.3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BsAg、HBeAg,每3个月检查1次;采用5700型荧光定量PCR仪(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供试剂)检测HBV?DNA;YMDD变异(PCR+杂交,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试剂),每3个月检查1次;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每个月检查直至恢复正常后每3个月检查1次。
1.4疗效评价标准(1)部分应答:HBsAg、HBeAg、HBV?DNA、ALT 4项指标中仅1项好转(不属本组分析对象);(2)完全应答:ALT恢复正常,HBeAg转换为抗HBe, HBV?DNA转阴;(3)持续应答:获完全应答后持续6个月以上或5年停药后6个月仍保持完全应答;(4)持续应答伴HBsAg消失或抗HBs转阳判为临床治愈。
2结果
2.1服用LMV 5年以上的141例中获完全应答并持续应答42例,占29.8%。42例中1.5年、2.5年、3.5年、4.5年获得完全应答的分别是15例(35.7%)、13例(31.0%)、8例(19.0%)、6例(14.3%)。30例持续服用LMV 5年,停药后未见复发,4例HBsAg消失者中2例抗HBs转阳(该4例均出现在叠加α干扰素治疗的11例患者中)。4.5年获得完全应答者的6例HBV?DNA曾再度转阳(≥1×105 copies),出现耐药反跳,检出YMDD变异后加服ADV 10 mg/d,口服,3个月后单用ADV,6个月后HBV?DNA又复转阴,继续服ADV;8例持续服LMV 6年以上,停药后1年来未见复发;4例持续服LMV 7年未发生反跳。持续服LMV 6年以上的12例患者的ALT基线水平均为200~400 IU。 2.242例中38例停药后1~2年均未发生肝衰竭。不论单用LMV还是后来加用α干扰素,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3讨论
目前认为慢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是主导性措施,正确使用某种抗病毒药是疗效成败的关键。通常认为经抗病毒治疗后,如患者血清中病毒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生化指标均能获得良好应答(即完全应答并持续应答),则认为疾病得到缓解,病情稳定;若出现HBsAg消失、抗HBs转阳,则认为临床治愈。LMV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能力已被肯定,整体疗效可能与疗程、用药合理性、停药时间等因素相关。本组141例经LMV 5年和5年以上的长期治疗,有29.8%的患者达到完全应答并持续应答,与姚光弼〔3〕报道的30%~40%接近。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生HBsAg消失、抗HBs转阳达到临床治愈的4 例均出现在LMV叠加α干扰素治疗的11例患者中,与〔4〕报道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的观点相似。LMV抗病毒的机制是通过对逆转录酶的抑制,致使HBV的复制受到抑制,而α干扰素则主要是通过产生抗病毒蛋白对抗病毒,或者说通过刺激宿主细胞产生某些非特异性蛋白质,使宿主细胞建立所谓抗病毒状态,清除病毒并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进一步攻击〔5~7〕。这是两者联合或叠加治疗的依据,并说明联合或叠加治疗能得到更好的疗效。本组4/11例获得临床治愈,临床效果明显。有关研究报道LMV的疗效与患者初始治疗的ALT基线水平相关联,ALT基线水平均在正常水平上限的5倍以上〔8〕。本组持续6年及以上LMV治疗的12例,无一例复发或反跳,支持以上观点。LMV治疗期间的耐药反跳多因YMDD变异,本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文献〔9,10〕 报道的70%,而且加服ADV及时控制了病情。本组病例持续5年以上服用LMV或加用干扰素、改用ADV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说明LMV安全性好。总之,LMV价格多可被患者接受,口服方便,安全性好。因此,目前仍应将LMV作为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之一。
【文献】
〔1〕Yang HI, Lu SN, Liaw YF, et al. Hepatitis B e antigen and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 carcinoma〔J〕. N Engl J Med,2002, 347:168?174.
〔2〕Liaw YF, Leung NW, Guan R, et al.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 Liver Int,2005, 25:472?489.
〔3〕姚光弼.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突破〔J〕.肝脏,1999,4(4):193.
〔4〕翟晓勇,孙惠敏.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30?32.
〔5〕Gutterman JU. Cytokine therapeutics lessons from interfero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91:1198?1205.
〔6〕曾争,斯崇文,刘芳华,等. 人干扰素α基因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0,18(4):221?224.
〔7〕缪晓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J〕.肝脏,2006,11(4):230?251.
〔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肝脏,2005,10:348?357.
〔9〕于乐成,侯金林. 关于慢性感染抗病毒治疗若干热点问题的讨论〔J〕. 肝脏, 2006,11(4):227?229.
〔10〕Xiang S.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研究进展〔J〕. 肝脏, 2006,11(4):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