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预防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文玉平,田松莲,朱香玉,覃正茂

【摘要】  目的 观察思密达在预防危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危重症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上,观察组65例,给予思密达3 g,3次/d,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疗程7天;对照组58例,给予西咪替丁0.8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疗程7 d;检测胃液pH值,分析胃液及粪便隐血试验,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对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西咪替丁组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7.58%,明显高于思密达组(10.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思密达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危重症患者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

【关键词】  思密达;危重症;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合并症,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科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密达预防危重症患者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2],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经我院治疗需采取应激性溃疡预防措施的危重症患者123例,男71例,女52例,年龄2~81岁,平均(61.3±25.7)岁。本组病例中重症卒中39例,心力衰竭17例,呼吸衰竭20例,感染性休克10例,肝性脑病12例,重症多部位骨折15例,重症颅脑外伤10例。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选时均无上消化道出血、近期无上腹部及消化道手术。

    1.2  方法  针对患者的原发病分别进行相应的积极治疗,不能进食的患者予插胃管并留置,每间隔4 h在喂食前抽吸胃液测定pH值(试纸法,上海试剂三厂生产的广泛试纸)。消化道出血以显性出血为标准,即呕吐物或从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柏油样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在此基础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给予思密达3 g,3次/d,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疗程7天;对照组58例,给予西咪替丁0.8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疗程7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及病情程度均有可比性。

    1.3  疗效判断  凡住院期间肉眼见鲜红色或咖啡色呕吐物、果酱样或柏油样粪便以及呕吐物或粪便隐血(++)以上,视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65例有7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呕吐或柏油样便2例,呕吐物或粪便隐血阳性5例,发生率10.77%。对照组58例中有16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呕血或柏油样便6例,呕吐物或粪便隐血实验阳性10例,发生率27.58%。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χ2=5.70,P<0.05

    3  讨论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有效地预防消化道出血,是减少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发病机制为在应激状态下,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增高,同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损害胃黏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使胃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黏膜血流减少,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加重。胃腔内H+向壁内扩散,是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机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存在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先决条件,当胃pH>3.5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4]。思密达(smecta)是从天然蒙脱石中提取的,系双八面体层纹结构的微粒。颗粒直径细小,为1~3 μm,层与层之间还可滑动,使其有很大的表面积。由于其成分含有氧化硅和氧化铝,以及特殊的带电不均匀特性,因而有加强、修复消化道黏膜屏障、固定和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等多方面的作用。思密达口服后,与消化道黏液接触,可与消化道黏液糖蛋白相结合,使黏液的黏弹性内聚力增加,同时使黏液层增厚,从质和量两方面改善黏液,并且思密达还能加速受损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起到加强修复、保护消化道黏膜屏障的作用[5]。本资料显示,应用思密达预防危重患者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使用思密达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对预防危重患者应激状态下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作用,短期应用不良反应少,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一种较好选择。由于危重患者多处于昏迷、插管等状态,无法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不能及时得到患者的不适主诉,而此时大家注意力往往被极凶险的原发病所吸引,待发现呕血、黑便、血压下降时已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而贻误病情。因此,在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早期、常规留置胃管动态监测胃液变化,对及早发现急性胃黏膜病变及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提高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率亦具有积极的意义[1]。

【】
  1 尹利华,管晓萍,谢景红.危重病患者胃液监测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医药导刊,2002,4(5):331.

2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1000-1001.

3 代小菊,刘斌,张强,等.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83.

4 张贺.西米替丁预防危重症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斑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9(18):529.

5 姚光弼.思密达临床应用评价.中华消化杂志,1996,16(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