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双黄连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1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治涛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双黄连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静脉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d)及口服双黄连5~10 ml/次,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l/(kg·d)治疗,对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改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73%,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双黄连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双黄连 小儿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小儿时期(尤其5岁以下)较常见的急性皮肤黏膜传染性疾病,近两年有增多及严重的趋势,已不再是轻微的传染病。病变主要发生在手足掌部、臀部及口腔等部位疱疹。临床表现为发热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易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以尽快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为关键。既往一般用利巴韦林治疗,同时加强支持对症治疗,但效果欠佳。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武汉市武昌确诊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静脉注射更昔洛韦及口服双黄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观察对象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1)流行病学资料;(2)发热,多表现为中等程度发热,偶有高热,体温39 ℃以上;(3)皮疹,以手足掌部疱疹为特征,疱疹基底部有红晕,部分疱疹发生在臀部及膝部;(4)口腔溃疡及疱疹,一般与手足疱疹同时或先见于手足疱疹。

  1.2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武汉市武昌医院确诊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更昔洛韦联用双黄连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8个月~5岁,其中<1岁3例,1~3岁28例,3~5岁10例,平均(2.6±0.4)岁;对照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8个月~5岁,其中<1岁4例,1~3岁26例,3~5岁11例,平均(2.7±0.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就诊时间、体温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且所有病例均对更昔洛韦及双黄连无过敏史及过敏现象。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补液、退热等治疗,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组静脉给予更昔洛韦5 mg/(kg·d)及口服双黄连5~10 ml/次,每日3次,连用5天;对照组给予静脉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治疗5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消退,无新皮疹出现,一般状态正常,患儿无其他并发症;有效:体温基本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减少或消失,但散在新皮疹出现,一般状态好转,无其他并发症;无效:治疗5天后仍发热、流涎,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减少不明显或增多,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指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炎或心肌炎的症状及体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对结果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别χ2值和P值。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73%和70.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热退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 见表2。  表2 热退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多为柯萨奇病毒A16所致,而柯萨奇病毒A5-10、B5、ECHO病毒,及EV71病毒也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1]。近年来许多报道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亚太地区的手足口病流行还伴随较高的死亡率[2]。有研究表明柯萨奇等肠道病毒有嗜心脏性,易引起心肌损害[3]。这些均提醒我们积极有效地小儿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特点是高效低毒,选择性高。其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抗病毒药中活性最强的药物之一[4]。它的主要作用是进入宿主白细胞后,迅速被敏感病毒诱导的脱氧鸟苷激酶转化为单磷酸化合物(更昔洛韦单磷酸),然后被鸟苷激酶和磷酸甘油激酶等转化为活性形式的三磷酸化合物(更昔洛韦三磷酸),从而竞争性抑制脱氧鸟苷三磷酸激酶与病毒DNA多聚酶结合,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止DNA链延伸,并通过三磷酸化合物在病毒感染细胞中的聚集而得到增强更昔洛韦三磷酸在感染白细胞中的浓度比正常宿主中的浓度高10倍以上,而对正常宿主白细胞DNA作用较弱,因此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更昔洛韦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髓,造成可逆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本观察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等骨髓抑制情况,且治疗组病例1周后随访血常规,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值均在正常范围,说明短期使用更昔洛韦是安全的。而利巴韦林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干扰肌苷磷酸脱氢酶活性,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止病毒DNA复制,利巴韦林三磷酸亦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起到抗病毒作用,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且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5]。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由邪犯肺脾、湿热蒸盛或心火上炎所引起。双黄连由连翘、银花、黄芩提取制成。本方中银花甘寒,芳香疏散,善清肺经热邪,为君药;黄芩苦寒,善清肺炎及上焦之实热;连翘苦微寒,长于散上焦风热,并有清热解毒之功,为臣药;三药合用,共奏辛凉解毒、清热解毒之功效[6]。更昔洛韦对肠道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双黄连可辛凉、清热、解毒,两者合用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且用药时间短(5~7天),临床不良反应不明显。

  本文结果显示,更昔洛韦联合双黄连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P<0.01),热退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利巴韦林。由于病程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继发感染的机会,虽然价格稍高,但由于安全有效,疗程短、见效快,家长易接受。因此,我们认为更昔洛韦联合双黄连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董永绥.全国儿科临床病毒学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316.

  2 McMina PC.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aterovirus 71 andits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t.FEWS Microbid Rev,2006,26(1):91-107.

  3 何登明,张建勇.手足口病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实用医药杂志,2004,21(7):617.

  4 徐淑云.实用临床药.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010.

  5 李文汉,胡仪吉.小儿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9.

  6 陈水宏,王友敏,刘桂琴,等.双黄连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6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