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功霞 时间:2010-07-13

【摘要】    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 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险。助产士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 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暴露 防护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 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 左右[ 1] , 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2 ] 。随着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增加, 威胁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也日益增多。助产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特别是助产士在产程观察、肛诊、内诊、接生、会阴缝合、人工破膜、外阴备皮、新生儿复苏等操作时更容易被血液, 体液污染和被锐器刺伤从而增加被感染的机会。因此, 要关注助产士的职业暴露, 加强助产士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自我防护, 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 保障助产士身心健康。

  1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 恶露或其他分泌物。资料显示病房护士有85 . 7% 被羊水、血液、分泌物污染过, 而产房的助产士100% 被污染。污染后只有52% 的护士及助产士采取标准处理方法[ 3] 。助产士在做阴道检查和接生过程中频繁地使用刀、剪、针等极易造成损伤, 特别是在会阴裂伤缝合过程中, 由于阴道解剖位置的关系, 意外切割伤, 针刺伤的机会很多。发生率80. 5% , 年人均刺伤3. 2 次[ 3 ] 。经针刺或经破损皮肤黏膜传播的疾病最常见的有乙肝、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护理产后患者时接触血液的概率作者单位: 256300 山东淄博, 高青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也很高, 新生儿出生后称体重、盖脚印、戴手圈、沐浴, 不可避免造成污染。因此, 助产士是职业暴露最危险的群体。

  1、2 化学因素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 相对密闭, 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 污染的空气可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各种消毒剂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缓慢却不容忽视。如戊二醛对细菌, 病毒和分支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但对使用着有刺激性作用和致敏作用,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哮喘和鼻炎, 甲醛可诱发细胞突变, 并且有积累效应, 含氯消毒剂对皮肤, 黏膜均有一定的损害。

  1、3 物理因素在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时被针刺伤也是助产士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 另外, 助产士在做阴道检查, 听胎心音, 接生等均需做弯腰, 和身体前屈侧屈的体位, 容易引起腰背部疼痛, 颈椎病、肩周炎等。

  1、4 心理因素助产士的心理因素主要为精神紧张和心理疲劳。产科医务人员的每项工作都关系到母婴安全, 责任重, 压力大, 使助产士在工作中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 如新生儿窒息抢救, 产后大出血抢救, 羊水栓塞等, 这些都会对助产士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同时随着时代的需要和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 社会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使得助产士面临着专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紧迫感。

  2 助产士职业性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 提高防护意识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 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防护知识宣传教育, 让他们充分了解职业感染的危害性, 增强防护意识, 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 使医务人员能及时缓解心理压力, 保持健康的工作心理状态。

  2、2 改善工作条件, 创造安全, 健康的工作环境医院管理者应坚持“ 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工作环境定期进行质量监测, 监督管理。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改变工作流程, 完善排污系统, 创造减少职业暴露的个人保护装置。

  2、3 医务人员必须时刻做好个人防护

  2、3、1 树立标准性预防观念对 所有产妇采用普及性防护, 严格执行接触产妇前、后认真洗手的制度, 按照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如婴儿吸痰管、备皮刀、灌肠袋、手套等。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 应隔离待产, 分娩, 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 所有用物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助产士在行阴道检查, 人工破膜时接触到孕产妇的血液、体液、羊水等分泌物, 均需戴乳胶手套。研究表明: 只需0. 004 ml 带有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的血量少50% 以上[ 4 ] 。接生时, 应穿一次性防水接生衣, 手皮肤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在操作中若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如产妇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
脸上或眼中, 应立即用清水或消毒剂彻底清洗。

  2、3、2 避免针刺伤, 安全使用锐器, 制定和完善避免锐器伤的防护措施助产士在进行会阴缝合过程中, 应避免用手接针, 养成用镊子或持针器放取缝合针。使用注射器时原则上不要将针罩罩回针头, 一定要套回时运用单手套法, 禁止双手回套针冒, 禁止直接传递针头及锐器物。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 防渗漏的锐器盒, 统一处理, 锐器盒收集到3 /4 满即停止使用, 以减少刺伤的机会。如发生锐器刺伤, 应立即做好局部处理, 应捏住伤口近心端挤压, 注意不要采取一松一紧的方法, 以防止松开手时, 污染血液因压力突然降低会更加加速进入体内,应始终压迫住伤口近心端使伤口周围污染血液流出, 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 再用0 . 5% 碘伏消毒包扎, 同时根据情况, 尽早采取必要的预防用药, 并上报感染管理科, 进行定期随访和观察。

  2、4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5 ] 。助产士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 合理安排工作, 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以缓解自身的身心疲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 从职业道德和病人利益出发, 加强自身修养, 克服个性弱点, 从而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 以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在健康护理事业的今天, 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助产士已成为职业危害中最为危险的群体之一。医院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多从体制上进行职业安全的管理, 助产人员本身更应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保障自身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
  1 曹明霞. 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护士进修杂志,1999, 14: 51 - 52.
2 殷大奎. 认清形势, 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 1 : 35 - 38.
3 李淑兰. 妇产科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护士进修杂志,2004, 10: 34 - 35.
4 徐秀华. 临床医院感染学. 长沙: 湖南技术出版社, 1998, 535- 536.
5 李小妹, 刘君彦.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 35( 11) : 645 - 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