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护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贺凤荣 时间:2010-07-13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对产科不可控制的出血,适时切除子宫是抢救产妇生命最重要的手段,但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现将我院1997年10月~2003年12月,因产后出血经各种方法处理无效,最后行子宫切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7年10月~2003年12月分娩总数14 689人次,发生产后出血586例(4.0%),经各种止血处理无效,行子宫切除19例,占分娩总数的1.3‰;同期阴道分娩9 608例(65.4%),子宫切除5例,占阴道分娩的0.5‰;剖宫产术5 081例(34.6%),子宫切除14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2.8‰。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29.7岁),孕周31~40+5周(平均38+1周);初产妇111例(57.9%),经产妇8例(42.1%)。
        1.2孕产史  12例病人分别或同时兼有人工流产、流产、中孕引产、清宫、剖宫产史等。孕次≥2次12例(最多达5次),7例病人为首次妊娠分娩。
        1.3子宫切除原因  胎盘因素9例(47.4%),其中胎盘植入4例,前置胎盘4例,胎盘早剥1例;宫缩乏力6例(31.6%);羊水栓塞4例(21.1%)。以上原因均分另4或兼有相关的高危因素,如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胎儿、子宫畸形、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羊水过多、流产史、剖宫产史等。
        1.4产后出血至子宫切除的时间  10例病人(52.6%)在第三产程结束及剖宫产取胎后即行子宫切除术;9例病人(47.4%)在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术后,最短2小时50分,最长7小时行子宫切除术;1例(5.3%)在剖宫产术后10天行子宫切除术。
        1.5出血及输血量  出血量600~5500ml,平均2809ml(本资料中,18例出血量超过1500ml后,无法控制出血,则行子宫切除术。只有1例出血量为600ml,因胎盘植入,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输血量400~4800ml,平均2585ml。
        1.6结果  19例病例均抢救成功,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0.5天。1例子宫切除术中损伤输尿管,经输尿管移植术,治愈出院。1例由于羊水栓塞、DIC、失血性休克、心跳骤停,经抢救,复苏成功后,转上级继续。
        2  护理
        2.1预防与护理
        2.1.1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致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者9例(47.4%),占首位,其中8例均分别或兼有人工流产(最多达3次)、自然流产(最多达3次)、重度妊高征、剖宫产史等。1例为首次妊娠分娩。胎盘早剥是妊高征的并发症之一,所以要降低产后出血应避免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胎盘植入的发生。必须对育龄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及健康,落实避孕措施,减少妊娠次数,避免不必要人工流产和引产,预防妇女盆腔炎症,降低孕期感染率。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护理,定时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高危孕妇。提高医务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等,是减少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2.1.2子宫收缩乏力  6例子宫收缩乏力致子宫切除病例中,分别或兼有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子宫肌瘤、子宫畸形、高龄初产妇、产钳助产等,以上均属高危因素。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瘤、高龄初产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均可引起宫缩乏力。所以产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及产检情况。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胎儿、双胎、多次妊娠、流产史、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宫内感染、高龄产妇等情况,都有产后出血的可能,必须在产前填写产后出血评分表,对高评分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系统的监护。向孕妇提供妊娠、分娩、保健的相关知识,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必要时提前住院待产。在临产后做好输液、输血和急救药物等预防准备工作。积极处理和缩短第三产程,常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静脉推注催产素10~20u。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或米索前列醇400μg塞入阴道后穹窿,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可使产后出血减少40%[2]。产钳助产时技术要熟练,操作不可粗暴,对减少产后出血起重要作用。
        2.1.3羊水栓塞  本组有4例由于羊水栓塞继发DIC产后出现大出血。其中1例为产钳助产,3例为剖宫产。3例发生于产时,1例发生于产后1小时。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寒战、胸闷、烦躁、呼吸困难等与出血量和休克程度不符的症状。所以对所有可能诱发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如胎膜破裂、人上破膜、宫缩过强、巨大胎儿、宫颈及宫体有病理性开放血窦、死胎等,都必须提高警惕,熟悉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对不明原因的不凝性阴道出血、休克程度与阴道出血不呈正相关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2.1.4临产  实行一对~全程陪伴分娩,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以减轻焦虑,解除思想顾虑及分娩疼痛带来的恐惧。保证休息和饮食,避免产妇的过度疲劳。产程中静滴催产素要准确监测宫缩强度,并根据个体敏感性调整滴速,避免宫缩过强及强直宫缩,密切观察产程进展、胎头下降及胎心音情况。正确处理好三个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宫缩乏力及产妇衰竭等情况。胎盘未剥离、阴道出血达200ml者,在建立静脉通道下,即行徒手剥离胎盘。分娩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宫颈、阴道及会阴切口,及时缝合,彻底止血。
        2.1.5产后  注意加强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的观察,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观察(本组资料提示,24小时内发生产后出血率高达95%);注意患者精神状态、面色、生命体征及膀胱有无充盈。每15分钟按压一次宫底,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正确估计出血量(用接血器垫于产妇臀部,收集血液,观察量、色及有无不凝固现象)。对具有高危的产妇,应特别警惕产后出血的发生。
        2.2抢救与护理  产后出血会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血液,造成产妇血容量不足,迅速进入休克、DIC,甚至发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所以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2.2.1建立静脉通道  积极配合医生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2~3条),以便输液、输血。静脉穿刺一般选择18~20号针头(用三通管套管针)。如静脉萎缩不能成功穿刺,应尽快进行静脉切开,尽早给予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力争在1~4小时改善微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补充凝血因子,防治DIC。
        2.2.2防止脑缺氧  产妇取平卧位,保证脑部血供,正压输氧,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
        2.2.3持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测定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在止血及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积极查找出血原因,正确使用宫缩剂,及时给予止血药物,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做好相应的处理和护理。注意保暖(最好不使用热水袋),正确记录尿量,遵医嘱准确及时静滴肝素并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做好各项抢救护理记录。
        2.2.4子宫切除的准备  产后出血大于1500ml,若保守无效时,快速做好子宫切除的准备,其中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应鼓励、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勿失去抢救机会。术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证静脉通道通畅,术后加强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
        3  小结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的重要课题。子宫切除是治疗难控制的产后出血、抢救产妇生命的快速有效的措施,但也应该注意到子宫切除对产妇心理及生理上的影响。所以要降低产后出血率,避免子宫切除,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健康、围产期保健和护理,及产后出血的预防,要对产后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和全方位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