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1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0例重症MP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MP肺炎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刺激性干咳,X线胸片表现大片实变影,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红霉素、阿奇霉素、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有效。结论 重症MP肺炎病程长,临床症状、体征重,但经合理治疗可以治愈。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随着病原学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并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原因。随着MP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重症MP肺炎也有增多。为了提高对重症MP肺炎的认识,现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0例重症MP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MP均符合诊断标准[1]1204-1205,热程>15 d、肺部体征严重、肺实变、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或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无反应者诊断为重症MP肺炎。本组重症MP肺炎共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4岁,平均9.5岁,于发病后5~10 d 入院,住院15~35 d。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10例均有剧烈刺激性干咳及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8.5~41 ℃,其中体温>39 ℃ 8例,热型不规则,呼吸急促7例,胸痛5例。肺部湿啰音2例。呼吸音减弱6例。
1.3 并发症及肺外症状 8例伴有不同程度胸腔积液; 6例出现心肌损害,心率增快(除外发热所致者),心音低钝;3例伴皮疹(为斑丘疹);2例伴胃肠功能障碍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胃肠道症状; 1例合并肺不张。
1.4 实验室检查 10例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均阳性,效价≥1:160。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者8例,升高2例,均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血沉:10例均有不同程度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8例。心肌酶谱AST、CK、CK?MB升高6例。心电图异常3例,表现ST?T改变。胸液检查均为渗出液,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不低,蛋白升高。1例痰细菌培养阳性,为肺炎链球菌。
1.5 胸部X线检查 10例X线胸片均可见大片状高密度肺实变阴影,以中下肺野多见,其中1例为双侧肺炎肺浸润,9例为单侧肺浸润。8例伴不同程度胸腔积液,其中5例为中重度胸腔积液。1例左肺不张并感染。
1.6 治疗 所有病例确诊后,除给予降温、止咳、平喘、化痰、输氧、镇静等综合治疗外,6例给予红霉素30mg/(kg·d),3次/d 静脉滴注,疗程2~3周,病情平稳后改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d),用3 d 停4 d 为1疗程。1例合并细菌感染者合用头孢曲松钠治疗。4例应用阿奇霉素10 mg/(kg·d),1次/d 静点,用3 d 停4 d,为1疗程,待热退,症状缓解改口服罗红霉素,每次2.5 mg/kg,2次/d。抗菌治疗总疗程3~5周。10例全部短期予地塞米松0.3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5 d。5例应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1周。对胸腔积液多者给抽取胸水对症治疗。
2 结果与转归
用药后5~10 d 患儿热退。心电图于治疗1周后检查恢复正常。心肌酶2周后恢复正常。2例严重胃肠道症状者,胃肠道症状持续至用药2周后缓解。胸腔积液于2周后逐渐吸收。经治疗有1例患儿因原因好转后回当地治疗外,其余9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其中2例患儿出院时肺部仍有阴影,随诊半年,阴影消失。无后遗症发生。住院时间15~35 d。
3 讨论
3.1 重症MP肺炎的临床特点 进入90年代,随着MP肺炎在小儿肺炎中比例增多(约占25%,而在学龄儿中有时达50%~75%[2]),重症MP肺炎病例亦逐年增多。重症MP肺炎又称难治性肺炎,其临床常表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呼吸急促,病情进展迅速,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合并肺外并发症,肺部病变严重,可为双侧或单侧肺部浸润影,肺大叶实变,可见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并存。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其中最常见心肌损害。本组10例中6例有心肌损害,占60%。重症MP肺炎形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诊断不及时。医生对MP肺炎缺乏认识或不了解检查MP抗体正确采血时间,导致病情延误。本组有2例患儿在外院早期支原体抗体检测阴性,而单纯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病情加重后转入。(2)MP感染后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变态反应,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肺部大面积受累。(3)MP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
3.2 重症MP肺炎治疗 本组10例中6例给予红霉素30 mg/(kg·d)3次/d静滴治疗,可维持较高的血清浓度,由于本病疗程长,应用红霉素多为2~3周,其浓度要求严格,不能超过0.1%[3]。对于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本组6例在静滴前20 min 给予口服思密达可明显减轻反应,疗效良好。阿奇霉素由于其胃肠道副反应小、用药次数少及依从性好等特点,口服或静脉制剂近年来应用于小儿呼吸道MP感染已愈来愈多,有人认为阿奇霉素可代替红霉素静脉滴注[4]。本组4例应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取得良好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抗炎作用,防止胸膜粘连,本组对10例患者早期使用地塞米松3~5 d,取得良好的治疗作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调理功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双重治疗作用,对控制病情,促进恢复有很好作用[1]1183。近年来开展的通过经纤维支气管镜镜下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方法,有望使临床难治性肺炎的大片影迅速吸收成为可能,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发生。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重症MP肺炎的认识,积极防治并发症,一旦确诊,尽早、足量、足疗程用敏感抗生素,对单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不佳者,可及早联合应用其他类抗生素、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虽然本病病程较长,症状重,但若经早期合理治疗则可治愈,预后良好。
【】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袁 壮,薛辛东.儿科危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袁 壮.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4] 金雅磊,熊 英,王红玲,等.希舒美治疗小儿呼吸道MP感染的疗效判断[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5):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