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表现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杓进堂,翟丽梅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表现和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同时检测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NO和NOS。结果 中毒组83%的患者有明显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明显,治愈出院26例,3例死亡;中毒组患者血浆NO和N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头碱中毒可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同时可以导致NO和NOS升高,造成细胞毒性。

【关键词】  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内皮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rrhythmia features induced by aconitine poisoning and its impacts on endothelium func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9 aconitine poisoning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heir plasma nitric oxide (NO)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level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20 normal controls. Results  Arrhythmias mainly includ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 occurred in 83% of the patients. Twenty?five aconitine poisoning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left the hospital, and three patients died. The NO and NOS levels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poisoning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s. Conclusion  Aconitine, with cell toxicity, can cause arrhythmias, especially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can increase NO and NOS levels.

  Key  words: aconitine poisoning; arrhythmia; endothelial function

  生草乌、川乌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其剧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我国民间常用乌头碱类药物泡酒饮用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痛等病症,但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接近,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的心律失常。2002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收治乌头碱中毒29例,现将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以及乌头碱对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毒组患者均有口服草乌、川乌等含乌头碱制剂史,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35~79岁,平均(48.5±9.7)岁,服药后出现症状时间在0.5~2 h 不等;选择健康的2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平均(47.1±10.1)岁。

  1.2  临床表现
 
  中毒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三大系统,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口舌发麻、四肢麻木;所有患者均有心悸、胸闷;21例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5例有头昏、头痛;4例有四肢抽搐;2例意识欠清;9例有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3例有低钾血症;5例有代谢性酸中毒;4例有低氧血症。

  1.3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给予生理盐水或清水洗胃、15~20 g 硫酸镁导泻、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阿托品治疗,酸中毒者给予碳酸氢钠纠酸,抽搐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钠镇静,纠正电解质,对于低血压或休克者给予补液扩容和应用升压药物多巴胺、间羟胺等,相应的心律失常按照相应抗心律失常处理(包括利多卡因、电除颤等)。

  1.4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所有中毒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4 ml,离心后留取上清血浆,于-70 ℃ 保存,集中统一测定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对照组同样采取4 ml 静脉血,离心后留取血浆,检测方法同上。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5 进行两组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表现 

  中毒组29例患者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7%),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7%),心房颤动2例(7%),室性心律失常18例(62%),其中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6例(21%)、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14%)、持续性心动过速2例(7%)、心室颤动2例(7%);以上心律失常共24例,占总数83%。

  2.2  转归 

  中毒组患者住院时间4~9 d,平均(6.3±4.8)d,治愈出院26例,3例死亡。

  2.3  两组血浆NO和NOS比较 

  中毒组中NO和NO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中毒组和对照组血浆NO和NOS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川乌、草乌为毛茛科植物,主根是乌头,侧根是附子,主要有毒成分是乌头碱,加热后水解为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其毒性可大大降低,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低,如加工不当或用法不当可导致中毒,口服乌头碱0.2 mg 可中毒,致死剂量3~4 mg。其中毒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毒症状,心血管中毒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83%的患者有明显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比较复杂:(1)兴奋心脏迷走神经,释放大量乙酰胆碱,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和房室结的传导性,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另外,乙酰胆碱作用于心房肌细胞可导致心房肌绝对和相对不应期缩短,易于折返,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2)对心脏直接作用导致异位节律、心肌各部分兴奋、传导和不应期不一致,复极不同步,形成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严重时出现心室颤动[1]。乌头碱中毒目前缺乏有效解毒药,越早越好,主要是处理心律失常,基本原则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控制心脏异位起搏和消除折返激动[2],严重者需要血液透析治疗。
   
  本组观察发现乌头碱中毒患者血浆中NO和NOS较对照组升高,表明乌头碱中毒可以引起内皮功能损伤。乙酰胆碱是固有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的激活剂之一,当乌头碱中毒时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大量乙酰胆碱释放,作用于NOS释放大量NO;NO作为不稳定的自由基,产生过多会导致细胞毒性,NO可以渗入血管内皮基质,致平滑肌松弛和血管扩张、血液淤滞、组织缺氧细胞损伤[3]。
   
  本研究表明乌头碱中毒可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同时可以导致NO和NOS升高,造成细胞毒性。

【】
    [1]黄韵清,周玉淑,刘仁树. 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7-358.

  [2]赵华. 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探讨-附7例临床疗效的分析[J]. 循环杂志,2002,17(2):136-137.

  [3] Luscher TH, Wenzei RR, Noll G. Local regulation of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s: role of nitric oxide and endothelium[J]. Eur Heart J,1995,161(Suppl C):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