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带教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患者交流之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1 教师与患者的交流
一个合格的带教老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并有一定年资的临床医生,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之外,还要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工作,也才具有教授学生的条件。以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患者有效的交流首先需具备诚实谦逊的品格,认真的态度,并且善用倾听的方法。
临床工作繁杂苛重又不乏可循,工作数年的临床医生基本都可以把握一些基本的规律从而使工作流程相对简单,以应对繁重的工作。以询问病史为例,有时对一些患者絮叨的叙述会不甚耐烦,随意打断,有时甚至主观臆断简化病史。当然,对年资甚高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说相当一些判断是准确的。但如果以这样的态度带教,对于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而言却是相当有害的。医学瀚如烟海,临床症状千变万化,而医生诊断处置的一点点失误就可能对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故而作为医者,必须有诚实谦逊的品格,视患者如师,认真地倾听,谨慎地处置。这是必须教授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一课!至于如何在实际工作当中灵活变通,则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沉淀,属于更高级别的技巧,对初涉临床的学生是不适用的。
所以,作为医学导师自己如何正确有效地与患者交流,乃是教授学生的基本功。
2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医学大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是提问回答,单纯知识理论层面的。进入临床实习后,除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技能带教外,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老师,当然增加了许多各种层面交流的机会。
作为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日常工作生活细节,学习老师的工作习惯和方法,模仿老师待人处事的态度,能学到大课所不能学到的许多有用的方法技能。作为教师,一方面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手把手地教授面对各种临床问题的处理方法,解释各种稀奇古怪的临床现象,即兴解决各种临床难题,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斐然!可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老师当然希望教授学生正面积极正确的知识方法。但是人无完人,社会也有阴暗面[1]。老师同样也可能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不好的习惯,往往在无意间感染了学生。学生犹如一张白纸,难免会困惑不解。
此时,一方面,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提高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应同样以诚实坦白的态度,直面问题,剖析错误的根源,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要回避隐瞒。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知道,反面教材也是教材。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能解决得当,还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真诚有效的交流是相当重要的。
3 教师引导学生与患者交流
在临床带教中,一方面为了医学生的成长,必须要给予其亲自动手实习操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必须要想办法说服患者接受实习医生。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患者,都希望得到最好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初涉医学的医生为其进行诊疗操作都不同程度存在猜疑、抵触心理。除了带教医师严格把关,保障医疗质量之外,引导医学生很好地与患者交流是最有效的办法。
首先,带教医师应该对患者病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诊疗有高度的信心并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关心患者,诊疗正确得当,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其次,严格把握教学诊疗的尺度,在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严格甄选病例进行带教。再次,在教学诊疗操作前充分细致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说明诊疗操作的意义、可能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让患者心中有底。同时说明医学带教的重要意义,凭借自己与患者建立的良好相互信任帮助学生获得患者的初步认同。但要注意绝不能勉强患者。
平时就有意识地安排医学生作为副手协助诊疗,熟悉诊疗程序,增加其接触患者的机会。以身作则,树立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锻炼其操作技能。根据学生特点水平选择相应难度的操作项目。操作前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细致讲明操作流程,树立其勇于尝试的信心,克服畏难心理。通过写病历,体格检查,日常查房等途径让学生逐渐熟悉患者,增加学生与患者的交流,依靠其本身逐渐赢得患者的信任。最终顺利进入角色,完成诊疗操作。
交流无所不在,以至于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技能。相当的医学生最终将成为临床一线的医生,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之外,如果能引导医学生学会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交流,必将对其成长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若能造就一代名医,必将造福万千百姓。
参 考 文 献
[1] 孔宪炳.外科实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J] 医学探索,2006,(8):76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