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药物导入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菊萍 陈美玉 周晓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中频药物 导入法 婴幼儿 腹泻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50%~80%为轮状病毒[1],对婴幼儿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本科自2007年9至12月应用北京东杰华医生产的HY-D01电脑中频药物导入仪,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腹泻患儿139例,男83例,女56例;年龄2个月~3岁,查大便证实轮状病毒感染91例。将139例随机分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病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指导、抗炎、抗病毒、补液、纠酸,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常规治疗。A组加用电脑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取专用中药药物贴片,一片贴在神厥穴(肚
脐),另一片贴在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将电极对置放在贴片上,根据患儿年龄及耐受情况选择治疗参数,1次/20min,1次/d,3~5d一个疗程,每次治疗结束后,保留贴片2h。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24~48h,大便次数减至2次/d,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48~72h,大便次数减至4次/d,大便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效:治疗72h后腹泻无缓解或无明显好转。

  1.4  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照表 (略)

  表1结果显示,加用电脑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明显较常规治疗效果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护理措施

  2.1  治疗前护理 

  (1)护理评估:着重评估患儿的年龄、病情、局部皮肤情况,是否有存在治疗的禁忌证,如过敏性体质、出血倾向、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及未满2个月的患儿,评估有无胶布、酒精过敏史。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以温和、热情的态度耐心地与患儿及家长交谈,在宣传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介绍本治疗的目的、方法、疗程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这是一种实用、、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2~3岁的幼儿首次接受治疗时,易产生恐惧心理而拒绝,需重视患儿心理、生理特点,加强心理支持,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循循善诱,耐心疏导,示范训练,与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主动配合。(3)仪器准备:治疗前10min打开仪器预热,并确定各项输出功能均处于完好状态。根据患儿年龄选择治疗所需参数:治疗方式选择导入,时间20min,温度调至中温(37℃~39℃),频率f范围4~2.5K,治疗剂量设置10~12个单位。

  2.2  中护理 

  (1)敷贴部位准确:患儿取侧卧位或坐位,检查穴位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溃,皮肤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先用温毛巾擦净、擦干,再用75%酒精涂擦穴位,目的是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角质,保证皮肤良好的导电性。将药物贴片的单面胶撕开,每片药垫滴入专用中药透皮剂2.5ml,以无纺棉浸湿为准,正确粘贴于神厥穴和大肠俞两个穴位。中药敷贴放置部位要准确,穴位在背部分布较密,其主治范围和治疗作用不同,因此,选穴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型仔细定位,使其与皮肤紧密接触[3]。过于消瘦及多动者,用弹力绷带加以包扎固定。嘱患儿在电疗时不要随便挪动位置,注意卧床体位和运动程度,以便药物固定在原穴位上。(2)脉冲强度适当:准确调节电脉冲强度是实施治疗的重要环节。电脉冲强度过强,易致局部皮肤灼伤;过弱,降低药物的渗透作用,影响疗效[4]。实践中发现,对电脉冲强度的耐受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选择强度时,需注重患儿的主观感觉,以有麻、热感并能耐受为度。但要注意因患儿不能表达,或叙述不清,加上小儿皮肤娇嫩,表皮角质层较薄,皮脂分泌少,防止过强的电流造成灼伤。护士在操作时先按照标准参数设定强度,<1岁设置治疗剂量为10个单位,1~3岁为12单位。治疗时再根据患儿的反应、效果,做个体调整并做好相应记录,以便于下次操作时参照。如本组1名3岁患儿,首次治疗时设置剂量为12单位,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对贴敷区域无感觉,予增加2个单位后出现轻微麻、热感。护士随即在该患儿治疗卡上注明14单位,次日治疗时设定强度首选即为14单位。(3)病情观察:电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 在治疗时腹部贴电极片处皮肤会有轻微针刺感或灼热感,过大的电流将会导致局部疼痛感。患儿如有不适只会以哭闹来表示,少数患儿可能还会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正确判断原因,及时处理。本组病例中有3名患儿在治疗中出现不明原因哭吵,予以减少治疗剂量2个单位,调低温度后,哭闹停止,顺利完成治疗。本组1名患儿在连续2d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哭吵、呕吐,经以上参数的调整不能缓解,停止治疗后患儿哭吵停止,呕吐消失。

  2.3  治疗后护理  

  (1)皮肤护理:电疗结束后, 贴片继续保留2h。2h后指导家长正确揭撕敷贴,忌硬撕、快撕,后用温毛巾轻擦洗敷贴处皮肤,本组7例患儿出现轻度皮肤发红,1例皮疹,经外搽消炎药膏3~5d治愈,余患儿均未出现变应性皮炎。
(2)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长治疗不洗澡。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外出,避免风寒刺激。合理安排起居时间,保证休息睡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喂养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奶具、餐具定期消毒。合理调整和适当限制饮食,停喂不消化和脂肪类食物,可进食米糊、粥、面条等,并少量、多餐。母乳喂养患儿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和时间,酌情添加米汤。
 
  3  讨论

  电脑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仪集药疗、电疗、热疗及穴位灸疗于一体,能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肠痉挛,改善肠粘膜微循环,从而使肠道的液体分泌减少。另外,也增强了肠粘膜对病毒的抵抗能力。通过79例中频药物导入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观察护理,发现该法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价廉、安全有效,治疗无痛苦,无副作用,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较好的方法。精心护理、规范操作可提高治疗效果,全面系统的护理评估,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

  2 方鹤松,魏承毓,段怒诚.腹泻防治学术研究会补充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6):380~384.

  3 余亚琼,朱建中.特定电磁波联合中药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护理与康复,2007,6(6):385.

  4 郑舟军.电脉冲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