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新兰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求,探讨对其实施最佳的护理形式。方法 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干预。结果 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即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更使患者得到了最佳服务。结论 心理护理及健康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身医学研究的进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根据笔者多年来精神科临床护理的工作经验,认为开展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研究,加强其心理护理,是做好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促进其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虽然有了很大和,但目前社会上对患有精神疾病的这种特殊群体仍存在世俗偏见和岐视,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为突出。在对住院精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也常常忽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其原因,一是老年患者多数是独处一处,不打不闹,引不起护士的注意,二是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重视心理护理,三是虽已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但由于护理心知识掌握的不够,影响了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所谓心理护理的意义在于它将心理学与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运用于护理实践,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将老年患者在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测来安排护理工作。它指导护士在了解老年患者疾病的同时,还应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社会环境等与疾病的内在联系,以便主动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也就是说,老年患者从护士那里获得的不只是简单的打针服药,还应获得更多的是同情、温暖、鼓舞和信心。因此,搞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
  精神科护士除应具备各科护士素质外,还应具备特有的素质。?
  2.1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作为自己的神圣天职 由于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的是特殊服务,所以护士本身更应有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精神。当患者受病理心理的影响而产生异常行为和不协调的人际关系时,常表现为自伤、伤人、逃跑、破坏、冲动等,但患者缺乏正常的内心体验,是因病态所至的不可抗拒的行为,护士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树立高度的同情心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视患者为亲人,帮助他们尽早从精神疾病的痛苦和绝望中解脱出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2 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精神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表现喜怒无常,有的兴奋躁动、手舞足蹈、行为怪异;有的则少言寡语、独居一处、不饮不食,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可以发生转化而出现预想不到的危险。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现象的变化,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在紧急状态下化险为夷的应激能力,以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有忍者为贵的道德情操,在对待患者的病态反应时,护理人员应忍耐容忍,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耐心、细致、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实践证明,对患者的病态行为产生对抗,可激起患者埋在心里的暴力,而反之可溶化患者心灵深处的激情,使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
  2.3 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以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 护士接触的对象是具有各种不同经历、社会地位及文化素质的患者,因此,护士应涉猎广泛,掌握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学会懂得他们的语言和不同的心理要求,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写诗作画、运动等等,以多种形式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的休养生活丰富多彩,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3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3.1 急性期 此期包括患者首次发病和复发再入院二种情况。老年精神病患者多因急性精神障碍或老年性痴呆在家中难以管理而住院或长期住院,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离开亲人,往往使患者感到陌生、恐惧、孤独,怀疑被家人抛弃,害怕死在。针对上述心理活动,护士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要面带微笑,以和蔼的态度热情接待,将老人安置在阳光充足、安静舒适、患者较少的房间,同时耐心向患者介绍疗区的基本情况,如餐厅、饮用水处、洗漱处、卫生间、同室病友以及经治医生、护士的姓名等,以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尽量使患者感到有人关心和照料,使患者心情舒畅而主动配合和护理,减少患者恐惧陌生和不安全等心理因素,对于有自杀、伤人、破坏、冲动的患者应注意掌握其病情变化,严密监护防止意外发生,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痴呆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
  3.2 缓解期 此期患者通过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能基本回忆批判自己的疾病。正因如此,患者更是倍加思念亲人,不安心住院,急切想与家人团聚,个别患者对住院前的伤害亲人和危害社会的行为有后顾之忧,因而产生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必须熟悉每个患者的病情,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分析其心理状态,向患者疏导和解释,如某患者,入院前因嫉妒妄想将其爱人造成重伤,病情缓解后,非常懊悔,并担心爱人的生死存亡;某患者,入院前因病态心理所至非要买汽车,爱人及子女不同意,故大闹并提出要与爱人离婚,病情缓解后,担心家人能否接纳他,因此,整天少言寡语,情绪低落。此时护士通过心理护理,多次向患者解释,介绍其爱人目前身体情况良好,“对您没产生恶感,理解您是在病态支配下,故请放心。”但患者半信半疑,又经与家属联系,请家属亲自来院探望,经过面对面的交谈,解除的患者压抑在心头的忧虑。?
  3.3 康复期 当患者的病程进入康复期,自知力完全恢复,即将出院。在离院前,大多数患者心境较好,能顺从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但又有如下心理活动特点,应引起护士的注意。?
  3.3.1 担心疾病复发或病程迁延转为慢性。?
  3.3.2 出院后担心能否受到受到社会、邻里、子女的岐视。?
  3.3.3 忧虑和爱人及子女的感情问题。?
  3.3.4 多次复发再住院患者,对他的心理影响往往削弱了他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
  针对以上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主要是解决“担心”的问题。因此,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咨询工作,是此期心理护理的关键。首先要对患者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导,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及子女的健康宣教工作,如向家属及子女说明患者病情恢复的情况,出院后坚持服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对老人应如何关心体贴细致入微,要尊重老年患者的人格,避免冷言恶语和一些不良刺激,应根据病情适当的安排一些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保证睡眠等等,以确保治疗成果,减少疾病复发。?
  4 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情况,老年常见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老年精神患者更应得到高度重视,应加强对老年精神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