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手术体外循环640例临床体会
作者:杨雷一 黄建民 张金华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瓣膜病;直视手术
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设备的完善度、转流技术的提高与改进,瓣膜适应证不断扩大,使一些重病人得到良好的救治。自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640例。现将瓣膜手术体外循环临床体会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全组共640例,男302例(44%),女338例(56%),年龄12~70岁。风湿性心脏病520例,先天性心脏病58例,心脏瓣膜粘性变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2例。病变类型,二尖瓣304例,主动脉瓣110例,二尖瓣加主动辨160例,三尖瓣66例。心功能Ⅱ级180例,Ⅲ级330例,Ⅵ级130例。房颤或房扑188例,心室肥厚282例,频
发室早38例,心胸比例0.63±0.12≥0.80者22例。单瓣膜手术288例,双瓣膜手术224例,瓣膜成型术128例。
二、体外循环方法
全组于中度或深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采用中度血液稀释,血球压积在20%~25%。首次预充复方乳酸林格氏液500 ml,血定安1000 ml,20%甘露醇250 ml,5%NaHCO350~100 ml,MgSO4为0.6 mg/kg,肝素1 mg/kg,甲泼尼龙15 mg/kg或地塞米松针20 mg,常规应用抗菌素。体质量超过50 kg或血球压积较高者,在术前或转流前放自体血,进行血液稀释,手术后期将自体血回输。体质量小或术前贫血者,可预充适量库血,并加用超滤或应用改良超滤法。
三、结果
体外循环中HCT为(24±4.2)%,血压为(7.8±1.5)KPa,100例放自体血,平均放血量(500±120)ml,转中尿为(1000±600)ml,鼻温平均29℃。640例中有448例心脏自动复跳占70%。体外循环时间最长270 min,最短48 min,平均(150±72) min,心脏阻断时间最长121 min,最短30 min,平均(80±11) min。
四、讨论
1、CPB的插管
一般采取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单纯主动脉瓣手术可行单根右房插管。本组有6例,再行二次手术者,胸腔粘连严重,游离困难,行股动脉插管,腔静脉因难游离无法阻断,使用带气囊静脉插管。同时心内吸引是瓣膜手术的关键之一,特别是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应在CPB前或心脏停搏前放置好心内吸引管,防止并行循环后,动脉血经主动瓣大量反流,造成左心室过度膨胀而损伤心肌。
2、组织灌注
CPB并行开始应逐渐增加动脉灌注流量,静脉缓慢引流,维持出入量平衡,避免血压发生大的波动。动脉灌注流量,一般维持在2.0~2.8 L/(m2•min),MAP维持在50~80 mm Hg左右,CPB初始阶段,易出现低血压过程,应及时查找原因,减少缩血管药物使用;中后期由于麻醉的变浅,体内儿茶酚胺的增加,可能出现动脉压升高,若>90mmHg应适当加深麻醉或使用血管扩张药[1]。CPB转流中应维持静脉血氧饱合度在65%以上,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
3、温度控制
瓣膜手术一般采取中度低温,即鼻咽温28℃~29℃,直肠温
30℃左右,待心内操作完毕开始复温,注意温差≤10℃。开放升主动脉前,鼻咽温应达32℃以上,血温38℃有利于心脏复苏,停止CPB时鼻咽温应达37℃,直肠温度达35℃以上。
瓣膜手术病人多已长期服用强心利尿药物,易发生低血钾,而体外循环本身,也可引起血钾降低[2]。低血钾是导致严重心律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认真了解术前血钾水平,术中根据降温程度、利尿剂用量、尿量及超滤量、转流时间及血钾化验决定补钾量。复苏时血钾维持在5~5.5 mEq/L左右为宜。定时作血气分析,调整酸减平衡。
5、术中心肌保护
瓣膜手术的心肌保护十分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3]。特别是严重主动脉瓣病变者,更应引起重视。心肌保护是多方面的,要“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其措施包括:①首先维持良好的灌注压,保证心肌供血,特别是开放升主动脉后,应维持MAP在60 mm Hg以上,有利于冠状动脉血流;②注意左室减压,防止心脏过度膨胀损害心肌;③避免心室纤颤或缩短心室纤颤时间,减少心肌氧耗;在开放升主动脉前2 min,本组均给利多卡因针50~100 mg,减少心室纤颤的发生率。④注意阻断期间的心肌温度,低温环境是心肌保护措施之一,待全身降温外,心表面放置冰盐屑停搏液温度在7~10℃左右,阻断期间的心肌温度应在15℃左右,有利于降低氧耗。⑤心脏停搏液灌注,是心肌保护中的重点。停搏液一般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本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59例,经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并加经冠状静脉窦进行间断逆行灌注,注意此灌注压力<50 mm Hg。其中本组有45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前5~10 min采取半钾温血(37℃)灌注200~300 ml,提高了复跳成功率,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⑥防止冠状动脉气栓及异物栓子栓塞。⑦尽量缩短心肌阻断时间,减少心肌缺血性损伤。
6、心脏复苏和辅助循环
首先鼻咽温达32℃左右;血气血钾,酸碱度均在正常范围。开放升主动脉要注意左心减压,防止心脏过度膨胀,维持动脉灌注压在60mmHg以上,复苏后维持一段时间高灌注低负荷心跳,增加心肌血流灌注。不能复跳者,均及时采取低功率电击除颤复跳。复苏后,对心功能较差,心肌收缩无力者,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辅助心功能恢复。复苏后5~10 min,补充钙剂1~2 g,加强心肌收缩力。对心率缓慢者,经药物处理后效果不佳者,本组8例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
本组患者辅助循环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心功能较差者适当延长辅助时间,当心肌收缩有力,心电图基本正常或达术前状况,血压、左房压、血气、电解质指标满意,红细胞压积达24%以上,鼻咽温37℃,直肠温度35℃,调整体内容量缓慢停机。
7、复苏困难的处理
大量临床回顾性观察发现,复苏困难多发生在瓣膜手术,约占80%以上,其中又以主动脉瓣手术多见,这可能与瓣膜病的病理特点密切相关。近年来我院也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二次温血停搏液灌注的方法,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约80%病例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可自动复跳,术后恢复良好。方法为:用温血37℃半钾停搏液经主动脉根部灌注300~500 ml,心电活动消失即可,待3~5 min开放阻断钳,多数可自动复跳,不能自动复跳者,用低功率电除颤极易复苏成功。临床经验证明,此方法对复苏困难患者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复苏措施。
[1] 方海宁,谭伟,吴锋耀,等.重症瓣膜病手术中持续逆行灌注下室颤对心肌保护的影响.体外循环杂志,2008,6(2):82.
[2]张镜方,肖学钧,蔡增欣,等.二尖瓣主动脉瓣并三尖瓣病变的外科.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12(4):193.
[3]张振江.二尖瓣置换613例10年临床经验.中华外科杂志,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