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杜玉梅 陈秀梅 时间:2010-07-13
 【摘要】下肢骨折患者使用单臂外固定架,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针眼处有无渗出血情况,预防针眼感染,术后第三天即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练习,并做好出院前指导宣教工作。
  【关键词】外固定架 骨折 护理
  
  临床上股骨干,胫腓骨骨折十分常见,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以往多采用髓内针或钢板、螺丝钉做内固定,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邻近关节僵硬等不良并发症时有发生。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锻炼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8年6月~2008年6月,选择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肢骨折患者,本组170例,男137例;女33例,年龄17~68岁,平均36.7岁,股骨干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5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98例,闭合性骨折72例,所有病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闭合装针,先将四枚平行骨牵引针分别固定于骨折的两端,再装上固定支架,调整锁紧固定好,所有病例外固定均不超越伤骨关节,消肿后扶拐行走,定期复查,术后8~14周发现骨痂生长并确认骨折坚固,愈合后门诊拆除外固定架,无需麻醉,无需住院,即可取出牵引针,术后恢复行走,无一例发生关节僵硬,明显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骨髓炎、针断裂、松脱、外固定器松动及血管神经损伤。
  
  2外固定架结构
  
  外定架由四枚骨牵引针和直型外固定支架组成.我科使用外固定架均由.张家港市富康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3护理
  
  3.1心理护理
  3.1.1消除精神恐惧意外事故发生对患者刺激很大,特别是在同一次车祸或其他事故中已有其他人死亡或自己受伤严重时,常导致患者产生可怕恐惧心理,感到自己的生命遭到严重威胁,这时患者便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我们护理人员要用亲切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安慰和劝说患者,并反复进行,使其紧张情绪平静下来,渐渐消除可怕恐惧心理,使病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中的幸运者,鼓起生活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消除患者对日后致残的担心外伤性骨折患者多见于中青年体力劳动者,由于中青年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又是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如骨折不能愈合担心会影响到家庭、事业和生活,特别是家庭困难者,造成上的负担,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主动热情向患者介绍所患骨折特点及外固定架的优点,说明应用外固定架术后能早期功能练习,并发症少,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可避免骨愈合后和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减少开支,并介绍同种病例及康复后的病友,激起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配合治疗,消除顾虑。   3.2术后护理
  3.2.1注意术后针眼出血外固定架是用4枚针,通过患肢外侧软组织至骨折两端内侧骨皮质来复位固定的,手术切口小(约1cm)而深,难以直接止血,术后24h内容易发生针眼渗血和出血,一般采用纱布缠绕针眼加压止血或使用止血药,一般都在24h内止血。
  3.2.2观察伤肢末稍血运情况骨折患者常出现肢体肿胀,要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是否苍白,紫绀,皮温等情况,将肢体放在稍高于心脏水平,以利静脉回流,促进肿胀消退。
  3.2.3预防针眼感染开放性骨折,伤口虽经清创缝合,但仍易发感染,一旦伤口感染,将会波及外固定架的四枚骨牵引针,引起骨髓炎,故在护理中,应加强对开放骨折应用外固定架,加强巡视和检查伤口、患肢如出现局部红肿,体温在39℃左右,白细胞明显增加,提示有感染的可能,护理上及时采用物理降温,并用75%酒精滴针眼(每日3次),用消毒纱布覆盖针眼,保持清洁,同时使用抗生素,患肢红肿消退,体温下降,感染得到控制。
  3.2.4经常检查外固定架的牢固性,骨折患肢经外固定架复位固定后,保持其稳定牢固,避免骨折再次移位直至骨性愈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经常观察外固定支架是否松动,及时调整,有效的防止患肢骨折移位。
  3.2.5早期的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就开始指导患者作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护士每日到床边进行指导二次,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min,患者主动配合,正确掌握动作要领。
  3.2.6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出院时,嘱患者在术后第二周起进行直腿抬高,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对儿童和青年患者,术后第6周进行患肢不负重的扶拐下地活动,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枝方法,防止患者跌倒,出现二次骨折。
  
  4小结
  
  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单臂外固定架下肢骨折,复位和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较,护理上不同之处是,采用外固定架复位固定,对患者创伤小,固定牢固,患者能进行早期活动,能及时观察患肢的复位,固定的效能,减少患者因骨折必须长期卧床而产生多种并发症,故护理上应着重做好观察外固定架是否松动,针眼是否感染,以及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指导,是保证患肢恢复正常功能的重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