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祈芝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护理
  
  随着医学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有了新突破,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uention,PCI)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疹疗过程中可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本文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8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82例,男性55例,女性27例,年龄49~87岁,平均57.5±12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4例,后间壁心肌梗死17例,侧壁心肌梗死11例,左心壁广泛梗死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3例,心律失常15例,心功能不全10例。平均住院日14±1.5d。
  1.2 方法
  AMI入选标准:①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②心肌酶学的变化;③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急诊PCI: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h内行PCI,本组共45例;择期PCI:Q波心肌梗死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实施PCI,Q波心肌梗死在下壁7-14d,前壁10-14d,本组57例行择期PCI。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外,加强术前宣教、术后并发症护理。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3 护理评价标准[2]
  1.3.1 穿刺部位损伤
  血液渗透纱布为局部出血;局部出现硬块或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改变,直径大于4cm为局部血肿。
  1.3.2舒适度差
  手术后4h出现肢体麻木酸痛、腰酸背痛、腹胀等不适,处理后不能及时缓解。
  1.3.3焦虑程度
  包括烦躁、紧张、恐惧等。根据焦虑对个体能力的影响,评估患者术后24h焦虑程度,采用0-3计分法,即无焦虑0分,轻度焦虚1分,中度焦虑2分,重度焦虑3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1.3.4排尿困难
  根据患者术后排尿情况,采用0-2计分法,即正常排尿0分,诱导排尿1分,导尿2分。分值越高表明排尿困难的程度越高。
  1.3.5失眠
  入睡困难、易醒、夜间睡眠少于6h。
  1.3.6迷走神经反射
  主要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心率迅速减慢至50次/min以下,伴血压下降,休克状态。
  1.3.7异位栓塞、猝死
  术后住院期间突然发生的梗塞、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进行静脉溶栓而直接行急诊PCI,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挽救存活心肌的一种治疗方法。在AMI发病24h内行直接PCI对于挽救心肌、改善预后最为重要。择期PCI其机制不是挽救心肌,而是预防梗死区扩张和膨胀、左心室重塑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何时行PCI目前争论较多,本文重点讨论两者术后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3.1 焦虚
  焦虑使病人的住院期延长,增加病人医疗费用,降低病人的依从性[3]。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危重,国际介入协会主张发病6h内行急诊PCI,术前准备时间少,难以充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过程,以及手术中配合的事项,多数病人存在恐惧和紧张等焦虑心理。而择期PCI术前准备时间多,可以详细解释手术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做耐心细致的解答以减轻思想顾虑,消除不安情绪。本组急诊PCI焦虑32例(91.4%),择期PCI术后焦虑12例(2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故对于急诊PCI患者应加强术前宣教,给予适量镇静剂,以便消除焦虑情绪。
  3.2排尿困难
  PCI术后时常发生,急诊PCI组16例(45.0%),择期PCI组6例(1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究期原因,急诊PCI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大多数是因为不习惯床上排便,术前卧床时间短,缺少床上排大小便训练而引起,训练床上排大小便可显著降低术后排尿困难,我们认为急诊术前应常规保留导尿,防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择期PCI术前卧床时间较长,适应床上大小便,术后发生排尿困难较少,发生排尿困难因为担心肢体体位改变引起穿刺局部的渗血、血肿,心理障碍引起排尿困难,及时给予这方面的护理指导,如术前加强肢体平移锻炼。
  3.3迷走反射
  本组患者迷走反射急诊PCI组14例(40.0%),择期PCI组6例(12.7%),两组比较急诊组明显高于择期组,其发生的诱因如下[4]:①术中长时间憋尿,术后排尿时易发生;②术后拔管时,对疼痛敏感的患者易发生;③禁食时间过长的人易发生。故术中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解除患者的顾虑,对于疼痛非常敏感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急诊PCI的患者一定要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适量给予静脉补液。所有患者均及时发现、处理,无一例发生意外。
  3.4异位栓塞、猝死
  本组统计结果是急诊PCI的异位栓塞、猝死较择期PCI的多,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因为发病早期血液流变学不理想、血栓未机化、梗死区瘢痕尚未形成、组织脆弱,术中易造成反复再次血栓形成及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对于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的患者,择期PCI的时机比较理想,此时患者多已从疾病的打击中恢复,精神及体力状态较好,对介入的配合和耐受能力有所提高,手术成功率高、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组择期PCI猝死1例患者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急诊PCI异位栓塞、猝6例,3例为排便后突发室速室颤,2例为活动后心肌再梗、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为与家属交谈时突然死亡。由此可知,急诊PCI患者遵从护嘱的行为较差。加强患者入院后疾病知识宣教:如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使用缓泻剂(开塞露、番泻叶等),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情绪勿激动,活动循序渐进等,对于PCI患者更为重要。
  3.5舒适度
  择期PCI的患者入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卧床治疗,对术后长时间卧床带来的舒适度的改变的耐受性较急诊PCI的患者强,仅12例发生舒适度差,且都能耐受,不影响睡眠。而急诊PCI的患者中,25例发生舒适度差,且多数不能耐受,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烦躁不安,不能自主睡眠,失眠的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择期PCI,部分患者因此拒绝治疗。研究表明PCI术后6h患肢适当活动不增加穿刺局部的损伤,24h可以下床,其次给予背部按摩,自主控制体位,根据患者平时对床褥的习惯改变床铺的软硬度,床头抬高30°后好转[5],均能增加舒适度。
  3.6穿刺局部的损伤
  多与术后卧床不良,排便时脚体弯曲用力有关。护理措施:①肝素停止泵入30min后拔除动脉鞘管,拔管后人工按压穿刺处20-30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②排便时整个肢体平移运动,保证有一个均衡的压力持续地作用于穿刺点。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9-300.
  [2] 殷磊.护理基础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96.
  [3]周晓荣、李津、赵铃.急性心肌梗死产现人焦虑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1):29-31.
  [4]吴德全.心脏介入术致血管迷走抑制性晕劂的护理体会[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