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急症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 高原
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这种环境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长期生活在高原还是暂时进入高原生活的人们,由于环境寒冷、干燥、缺氧,机体内各个器官及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了解高原环境的特点对急症患者开展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十分必要。
1高原环境对机体的影响
1.1缺氧对人体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下降,空气中的氧分压也随之下降,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 m气压就下降0.665 kPa,氧气压下降0.173 kPa,如果在海拔3000 m高原地区,其氧分压为13.7 kPa,但吸入空气中的氧分压只是12.46 kPa,仅为平原地区的65%,水的沸点也随之下降。低氧环境造成机体一系列不良反应,表现为类神经综合征、高原脑昏迷、高原血栓形成、高原心脏病、高原肺水肿等。高原缺氧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疾病发生率上升。有资料表明:长期居住在高原环境的人,其细胞免疫黏附功能较平原人群低,另外血流速度与平原人群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
1.2气温对人体的影响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另一种影响是寒冷,气温随着海拔每升高150 m而下降1 ℃,寒冷加上高原风速过大,可使皮肤的实际温度下降,尤其表现为四肢寒冷、麻木甚至冻伤。动物实验发现当环境温度有由10 ℃下降至0 ℃和5 ℃时,肺血流量和肺血管外含水量均升高。这就表明寒冷和高原肺水肿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3干燥对人体的影响高原环境日光过强,风大干燥,相对湿度会降低,人的呼吸代偿性加快,在通气过程中水分大量流失,使人的皮肤干燥瘙痒,口唇干裂,特别是鼻腔对空气的流加温、湿化和抗御病原体的保护功能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鼻中隔血管扩张容易形成干燥性鼻炎或其他疾病。
1.4日光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高原大多数地区的日照时间都在12 h以上,在海拔4000 m时,紫外线的放射量会比平原地区增加2.5倍左右,高原的日光和紫外线经过雪地反射后会更加强烈,一次直射和反射的紫外线加在一起,对人皮肤的刺激更大,长时间受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的细胞免疫反应较覆盖部位明显减弱,常见有湿疹、感光皮肤病、角化病、化脓性皮肤病及眼部角膜灼伤等疾病的发生。
2高原急症患者的护理
了解了以上的一些高原环境对人机体免疫的影响,对高原急症患者的护理有很大的帮助。急性高原病是指初入高原是机体对急性缺氧不适应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群体,以急性高原反应较多,其次为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脑昏迷症。初入高原地区3~7天是高原病发生的高峰期,第8天开始缓慢下降,直到半个月左右才趋于平稳。高原急症的发病于海拔高度有关在海拔3000~4000 m以上时,机体发病率高达80.98%,因此应了解高原急症的发病特点去做好护理工作。
3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护理
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主要表现是:常突然发作、高度气急、呼吸浅速、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面色灰白、口唇及肢端发绀、大汗、烦躁不安、心悸、乏力等。体征包括双肺广泛水泡音和(或)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区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左扩大可有心律失常和交替脉不同心脏病尚有相应症状和体征。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重症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救以免危及患者生命。其具体急救措施包括非特异性;查出肺水肿的诱因并加以治疗;识别及治疗肺水肿的基础心脏病变三个方面。
3.1非特异性
3.1.1纠正缺氧缺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而肺水肿形成后更加重了肺毛细血管缺氧形成恶性循环故纠正缺氧是治疗肺水肿的首要措施。可将氧气先通过70%酒精湿化后吸入也可用1%硅酮溶液代替酒精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通气功能。
3.1.2改善静脉回流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以改善肺活量和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3.1.3药物治疗
(1)吗啡:一般3~5 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隔15 min注射一次。病情轻者5~10 mg皮下或肌注。吗啡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又可反射性地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吗啡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对于高龄、哮喘、昏迷、严重肺部病变、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者应慎用或禁用。(2)氨茶碱: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增加肾血流并对心肌有短暂的正性肌力作用及静脉轻度扩张因而能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轻度利尿作用。常用250 mg稀释于20~40 ml溶液中静推10~15 min,1~2 g可重复一次。(3)利尿剂:可用髓袢利尿剂如静注速尿20~40 mg或丁尿胶1~2 mg以减轻血容量降低前负荷。(4)洋地黄:对于肺水肿伴有心房颤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很快的患者给予西地兰0.2~0.4 mg稀释于20~40 ml溶液中静推(缓慢)。(5)扩血管药物。若经上述治疗心衰仍未控制可静滴血管扩张剂常用硝普钠、硝酸甘油、酸妥拉明等。
3.2查出肺水肿的诱因并加以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找到一个或数个诱因如高血压者采用降压;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的肺水肿对一般内科治疗如不满意应考虑电复律缓慢型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3.3识别及治疗肺水肿的基础心脏病变在紧急处理以后;病情稳定时;应查找引起肺水肿的基础心脏病变;如胸部X线;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如二尖瓣狭窄者施行紧急二尖瓣分离术等。高原急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紧张、恐惧、忧虑与孤独对高原急症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患者一旦患上高原急症住进,由于环境陌生,举目无亲,除了紧张、恐惧和忧虑外,更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而使其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这些患者应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其提供感情上的支持,在患者倾诉病情和情绪感受时,护理人员应持同情态度去耐心聆听,不可随意打断或表现厌烦的情绪,不要将自己遇到的烦恼、不快情绪带给患者。要耐心地向患者讲解高原病的防范知识,纠正其对高原急症的错误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虑和恐惧心理,认真讲解使患者正确认识高原环境,调整心态,增强其自我克制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调动其积极性,防止不良心理的出现,促进疾病的好转和康复。高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这种环境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对高原急症的护理应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护理,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就要不断地掌握一些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以便更好地做好高原急症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