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设备对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的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 冠心病监护室
冠心病监护室(CCU)是收治心内科重症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1]。当代的CCU设备有单个或多个导程的心电图非创伤的监测心律失常,ST-T段偏移、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通过对机处理显示流程图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分析病情。高尖端仪器能使患者对信心倍增,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据统计仍有50%患者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对患者造成损伤。损伤可分为心理和生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 监护设备给患者带来心理的损伤[2]
1.1 恐惧、焦虑 刚进入CCU病房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的不良心理,一般都发生在入病房后的1~2天。这种心理主要来自:CCU病房布满了各种仪器,有除颤器、呼吸机、抢救车、每张床边的监护仪等患者不熟悉的仪器;严格的探视制度使患者与外界隔离;仪器的噪声,光线的刺激以及目睹同病房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死亡。这种不良的心理会给患者的生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过度换气,心肌耗氧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心源性猝死。
1.2 强迫感 在监护或抢救过程中,患者全身多部位被导联线和各种导管牵连,活动受到限制,难以保持舒适的体位,使他们有被强迫的感觉而产生忧虑。
2 监护设备对患者造成身体的损伤
2.1 黏贴部位皮肤过敏 常见过敏表现为轻者发红、瘙痒,重者出现水疱。黏贴时间越久过敏者就越多。
2.2 医务人员过分依赖仪器提供的信息 尖端科技的应用常导致医务人员对仪器的过分依赖,如果盲目的依靠仪器提供的信息,一旦信息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矛盾,将会导致错误的处理,使患者病情恶化,造成不可逆的危害。临床经常碰到在为患者拍背协助其排痰时,监护仪就会提示类似室速的图形且报警,只要停止动作,报警就会停止且监护仪显示他原有的波形,如果不及时查明原因即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则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2.3 噪声 监护仪的报警声、机器的运转声、吸痰声、患者的呻吟声、夜间的谈话声、走路声和关门声都是噪声的来源。有调查发现,危重病房是噪声最强的地方。噪声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重,使患者烦躁而影响到睡眠和休息。
2.4 视觉的干扰 患者面对仪器闪亮的指示灯,运行中的心电、呼吸、血压的曲线和医务人员紧张严肃的表情,刺激视觉引起紧张、恐惧感。
2.5 睡眠障碍 CCU特殊环境和患者的不良心理及疾病的困扰使患者难以有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不良的睡眠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可采取以下护理对策。(1)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正确识别仪器提供的信息。及时更换电极,在更换时用松节油擦净黏贴电极部位的皮肤并避开原黏贴的部位,以免长久的刺激而引起过敏。(2)整洁、舒适、安全、安静的环境能使患者安宁愉快,易及早的适应监护室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为了降低噪声,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调低监护仪的报警声,待患者病情稳定即转入普通病房。抢救危重患者时应保护好周围的患者尽量减少干扰,同时规定探视时间,做好宣传以共同保持安静的环境。(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调整适宜的光线、温度、湿度,减少外界对视、听、嗅、触感官的刺激。做好晚间护理,以助患者的睡眠,夜间护理活动集中进行,尽量保证患者睡眠周期。(4)必要的仪器设备教育。由于文化程度不同,对疾病的认知也不一样,所以对不同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不同护理方法,有针对性的对患者使用的仪器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和报警做个简易的解释,虽然导线和监护仪的要求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度,但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告知如何活动可以不影响监护的结果。(5)医务人员必须注意病室的气氛、言行场合,协调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不要只注重监护的图形、数字而忽略了患者的存在,在晨晚间护理、时与患者沟通询问鼓励其说出自己的不适对其功能性不适的症状,应给予及时、热情和的解释,以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这样既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又能了解监护仪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
1 Braunwald.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2 张明岛.医学心.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