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随机尿中尿微量蛋白(β2?MG、mAlb)的检测对发现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尿液微量蛋白(β2?MG、mAlb)用放免法进行测定。结果:HbA1c和尿β2?MG、mAlb在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β2?MG、mAlb和HbA1c的检测可作为诊断1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敏感而又可靠的常规指标。
【关键词】 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起病隐匿,早期阶段常规尿蛋白检测的敏感度较低,往往不能满足临床上早期诊断的需要,部分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就已有发生了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IAU)。因此,早期发现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随机尿中微量蛋白探讨其在预测和延缓糖尿病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糖尿病组 2002?2~2004?8月我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31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1],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55岁,平均年龄22?5±8?6岁,病程1~15年。按尿蛋白定性分为尿蛋白阴性组(A组)19例和尿蛋白阳性组(B组)12;按病程长短分为糖尿病1组(病程<10年)23例和糖尿病2组(病程>10年)8例。
1?1?2 对照组(C组) 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6?3±5?6岁,均排除糖尿病及其它肾病相关病史。
1?2 方法 空腹排空晨尿,饮水300ml,1h后收集尿液送检,同时抽取静脉血3ml EDTA?K2抗凝,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定性采用尿常规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条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尿液微量蛋白(β2?MG、mAlb)的测定用放免法(RIA)。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结果比较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由SPSS12?0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按尿蛋白定性分组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检测结果见表1。β2?MG、mAlb和HbA1c在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按病程分组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见表2。β2?MG、mAlb和HbA1c在糖尿病1组、糖尿病2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按蛋白定性分组的各组测定结果(略)
表2 按病程分组的各组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0?6/10万左右,属低发病区,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绝对数字并不少。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也是DM患者早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1型DM患者。过去已有研究表明尿mAlb升高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与糖尿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2?4],尿mAlb发生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最早的信号和指标,此时良好的能逆转或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而患者一旦进展到蛋白尿的显性糖尿病肾病阶段,则很难阻止其进展。而此时尿常规蛋白常为阴性,因此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在早期监测肾功能损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糖尿病性肾病的概念包括动脉、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的损害,本研究测定糖尿病1组和2组的尿β2?MG平均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在DN早期,肾微血管病变已波及到肾小管,DN同时存在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受损,尤以肾小管功能受损发生早且重,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同样结论[5,6]。随着病程的延长,这种增高更加显著,动态观察尿β2?MG含量,可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前发现糖尿病性肾病,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血糖是关键,在D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激活以下3条途径损害肾脏:(1)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2)多元醇通道的激活;(3)蛋白酶G的作用。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精确指标,反映一段时间以来(1~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因此,持续而良好地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是防治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键。在DN分期的Ⅰ?Ⅲ期内肾脏损害是可逆的,及时治疗加上合理的控制,持续性微量蛋白尿是可以消失的。因此,在常规尿蛋白出现阳性之前,监测尿mAlb、β2?MG的变化,及早发现患者肾微血管病变,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纠正脂代谢紊乱、低蛋白饮食等,能延缓和阻止DN的发生[7]。
【】
1 罗飞宏,沈水仙.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分册,2003,30(1):7?9
2 Salem MA,El?Habashy SA,Saeid OM,et al.Urinary excretion of 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 and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as alternative indicators of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Pediatr Diabetes,2002,3:37?41
3 Weir MR.Microalbuminuria in type 2 diabetics:an important,overlooke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04,6:134?141
4 Lane JT.Microalbuminuria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risk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temporal perspective/[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4,286:F442?450
5 王蕾,罗坤年,孔宪涛,等.尿系列蛋白的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7):133
6 吴良范,雷红华,乔祖丽.β2?MG蛋白及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功能的评价/[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5):290
7 刘敏,朱逞,巩纯秀,等.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