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强,陈阳,韦英海,农朝赞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出血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比较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观察组NSE水平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出血部位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血量大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小型(P均<0.01)。SSS重型者NSE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型(P均<0.01)。结论 NSE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eific eno-lase,NSE)是一种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细胞浆中,脑组织损伤后,NSE从损伤的神经元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外周血液,检测血液中NSE水平可反映神经元损伤的程度[1]。在一些脑损伤性疾病(如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癫痫等)患者中,脑脊液和(或)血清NSE均有明显升高[2]。本研究对4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进行了动态观察,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此次病前6个月内患有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外伤及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共入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8.22±9.41)岁。入院当天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3.42±15.74)分,其中轻型(0~15分)18例、中型(16~30分)16例、重型(31~45分)6例。脑出血分为大量脑出血(>30ml)、中量脑出血(15~30ml)、小量脑出血(<15ml)。出血灶位于脑叶7例,基底节区13例,内囊区10例,脑干区5例,丘脑区5例。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5例。发病后72h内死亡2例,1周内死亡2例,死亡主要原因为脑疝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56.21±7.52)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观察组于发病后48h内、3~5天、6~9天、10~14天清晨分别采空腹肘静脉血1次(不抗凝),每次3ml注入硅化玻璃试管内,即刻于4℃以1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吸取上清液,每0.2ml分装,-70℃冰箱保存待测。对照组在体检后只采血1次,方法同前。血清NSE测定采用NSE酶联免疫分析(NSE-ELISA法)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信德生物医学研究所提供,批号2005051206。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并结果。检测步骤:将丹麦生产的酶联板用洗涤液洗3次,去余液,在板内NSB孔内加入含NSE的标准物100μl,标准孔内分别加入含NSE 2.5、5、10、20和50μg/L的标准物100μl,取样品血清5μl,加样品稀释液50μl稀释后点入样品孔,轻摇混匀,3℃孵育30 min,洗板3次,甩干。每孔加酶标抗体100μl,3℃孵育30 min。洗板5次,甩干。依序每孔加入OPD液10μl,室温显色10~15 min,再依序每孔加入4mmol/L H2SO4液体50μl,终止反应。在BIO-RADUV-3550型酶标仪上492 nm波长处检测各孔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实际NSE浓度(μg/L),并进行各组间比较[3]。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NSE水平比较
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检测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血清NSE水平比较(略)
2.2 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SSS分型的关系
患者在脑出血发病后3~5天NSE水平达到峰值,脑叶、基底节区、内囊、脑干、丘脑NSE峰值水平分别为(21.26±5.71)μg/L、(20.31±7.52)μg/L、(19.58±9.13)μg/L、(22.45±4.55)μg/L、(21.31±4.12)μg/L,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出血量为大、中、小型者血清NSE水平分别为(30.37±3.59μg/L)、(20.87±3.51)μg/L和(19.31±2.72)μg/L,出血量大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小型(t分别为11.97、15.53,P均<0.01)。SSS轻、中、重型者血清NSE水平分别为(20.09±5.35μg/L)、(30.14±1.09)μg/L、(31.16±2.17)μg/L,重型者显著高于轻、中型(t分别为7.79、7.18,P均<0.01)。
3 讨论
NSE是烯醇酶5种同工酶中的一种,含有两个a亚单位,为神经系统所特有,分布在脑组织和脊髓的神经元和它们的轴突及树突中,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如松果体、垂体、甲状腺以及血小板、红细胞内也有一定的含量,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含量是周围器官的1000倍,而脑内的含量是周围神经的10~100倍,当在缺血、缺氧、脑出血等急性脑损伤时,神经元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使NSE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进入细胞间隙,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4]。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其绝大部分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系统中又以脑内最多,占全脑可溶性蛋白的1.5%。正常情况下体液中含量很低,而血细胞中的NSE比脑内至少低30倍,当脑组织缺血、中毒或损伤时,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在神经元损害的标志酶中,NSE与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不同,它不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结合,因而从缺血或坏死的细胞中最易释放。释放出来的NSE,首先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遂进入血液循环,这为脑组织损伤后检测血清中NSE的变化提供了依据[5,6]。经过多年研究已证实,多数有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疾病如脑炎、脑出血、脑外伤、脑梗塞、缺血缺氧性脑病,均可出现血清NSE水平升高,可作为对神经元损害和坏死程度的判定[7]。
脑出血患者NSE升高机理是:①血肿的直接机械性破坏:大量神经元坏死,NSE释放并进入体循环;②血肿周围水肿或半影区的形成:血肿越大,周围水肿或半影区越宽,缺血性损伤的级联反应就越重且广泛;③血肿内血红蛋白的分解及炎症解质的释放[8]。Lee等[9]认为,早期血清NSE水平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NSE浓度不仅显著增高,而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早期血清NSE水平与长期和短期功能恢复效果密切相关。脑出血后血清NSE升高可出现两个高峰,病后24h内较低,且恢复较快,为初期脑神经元损伤所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发病后72~96h,可持续9~1l天,恢复较缓慢,为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及再灌注脑损伤所致。脑损伤后若血清NSE持续升高,预示病变仍在。本观察组发病早期血清NSE即明显升高,3~5天达高峰,10~14天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NSE升高可能是由颅高压、脑水肿致神经元变性坏死,NSE从胞质内渗出,并通过破坏的BBB进入血液;NSE不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结合,较易释放,此为脑组织损伤后检测血清NSE变化提供了依据。观察组2例死亡患者的血清NSE均>50μg/L,提示血清NSE达该水平时预后不良。
本研究发现,脑出血急性期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提示SSS评分>31分和出血量>30ml为预后不良的标志。姜玉龙等[10]研究发现,出血量大、病情重的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极高(>25μg/L),且高水平NSE持续存在与下降缓慢预示病变仍在发展,被认为是脑组织再损害的表现。另有研究发现[11],脑出血后血清NSE水平升高早于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和一般影像学检查,认为血清NSE测定可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据赵明哲等报道[12],脑出血患者血清NSE峰值浓度与出血部位相关,基底节区最高、脑干最低。可能原因为脑叶、基底节区的病灶受损范围常较广,神经元含量丰富,蛋白质容易释放至血液和脑脊液中,测得的蛋白质浓度较高,而脑干病变区域小。本研究未发现NSE峰值水平与出血部位有关。
血清NSE水平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早期辅助诊断方法之一。虽然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对于某些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及使用呼吸机等的危重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检测血清中的NSE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能对脑组织的损害程度提供定量信息,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预后的评估、病情的监测以及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3]。
总之,临床上通过测定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并对其进行动态的观察,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脑出血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判断脑出血所致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是神经元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指标,也是脑组织破坏后较合适的外周血生化标记物,是一种较为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病灶的大小、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好坏,也为判断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程度提供了一个生化定量指标。同时也有助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监测、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
【参考】
[1]Barone FC, Clark RK, Price W, 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 increases in cerebral and systemic circulation following focal ischemia [J]. Brain Res,1993,623(1):77-82.
[2]邵慧军.脑出血急性期血清NSE测定的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6):364-365.
[3]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等.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1):34-36.
[4]陈芳,刘振玲. 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其意义[J].广西医学,2005,27(4):495-496.
[5]Missler U, Wiesmann M, Friedrich C, et al. S-100 protein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concentrations in blood as indicators of infarction volume and progno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J]. Stroke,1997,28(10):1956-1960.
[6]Wunderlich MT, Ebert AD, Kratz TY, et al. Early neurobehavioral outcome after stroke is related to release of neurobiochemicalmarkers of brain damage [J]. Stroke,1999,30(6):1190-1195.
[7]韦敏敏,陆元奉,代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J].广西医学,2007,29(7):1003-1004.
[8]黄菊明.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1):16-17.
[9]Lee JG, Oh SH, Na SJ, et al. The effect of initial 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level on clinical outcome in acute carotid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 [J]. J Yonsei Med, 2002,43(3):357-362.
[10]姜玉龙,陈皆春,孙德锦.急性脑血管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 22-23.
[11]赵庆杰,曹绪政.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65-366.
[12]赵明哲,史万英,朱荣彦,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134-135.
[13]关景霞,白润涛,余绍祖,等.急性脑血管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2,9(5):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