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勇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中西药结合26例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外洗方:苦参30 g,黄柏30 g,公英30 g,白鲜皮30 g,透骨草30 g,地骨皮30 g,儿茶20 g,乌梅15 g,雄黄10 g。水煎洗泡皮损后,再交替外用皮康霜、10%复方黄连软膏,同时口服酮替芬、维生素B6。一般用药2~4周脓疱明显减少,瘙痒明显缓解;6~8周病情基本被控制,此时逐渐停用皮康霜,再继续用药2~4周,患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结果 痊愈16例,显效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 本法治疗该病,虽疗程较长,但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脓疱病 掌跖 洗渍方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好发生在掌跖的慢性复发性脓疱性疾病,2003年1月~2008年5月我门诊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26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医学网www.yixueda.com
    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2例,女24例;年龄25~64岁,以31~50岁居多;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26例中皮损多位于双侧掌跖或双掌单跖或仅发生于双掌。皮疹为常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帽针头大至米粒大小的深在性脓疱及少数水疱,一般不破溃,干后可结痂、脱屑,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新的脓疱。皮损处表皮变厚变硬,弹性差,可发生皲裂,自觉疼痛。多数伴瘙痒,一般无全身不适。病情以天热多汗季节重,多数女性患者于月经前症状加重。

    1.2  化验检查  18例患者取脓汁做细菌检查,15例患者做真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1.3  既往治疗情况  全部患者既往用过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炎药物治疗,但效果均不满意;部分患者也曾用过抗真菌药治疗,效果也不满意或病情加重;部分患者还曾用过强的松等激素治疗,用药后见效快,但停药后复发也快。

    1.4  治疗方法  外用洗渍方:苦参30 g,黄柏30 g,公英30 g,白鲜皮30 g,透骨草30 g,地骨皮30 g,儿茶20 g,乌梅15 g,雄黄10 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30 min 左右,倒出药液再加水煎30 min左右,二次煎液混合,早晚各洗泡30 min,每次洗泡前将煎液温热后再用。洗泡后,再外搽皮康霜、10%复方黄连软膏于患处,交替使用,每日2~4次,交替使用。同时口服酮替芬,每日2次,每次1 mg;维生素B6,每日3次,每次20 mg。一般用药2~4周脓疱明显减少,瘙痒明显缓解,6~8周病情基本被控制,此时逐渐停用皮康霜,再继续用药2~4周,患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2  结果

    痊愈16例,显效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经1~3年随访,痊愈16例中有7例复发,显效8例中有6例复发,好转2例均复发。但复发的病例中多与间断用药有关,因此给予重复治疗时,效果仍然满意。

    3  讨论

    本病常在红斑的基础上,周期性地发生深在性小脓疱,脓疱培养呈无菌性,但皮损局部并伴有角化性脱屑,部分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见典型的银屑病皮损,故有学者认为是脓疱性银屑病的局部型。但多数学者认为病因不清,还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较为合适。本病治疗顽固,常反复发作持续多年,口服及外用激素后,见效快,但停药后复发也快。中医辨证该病为湿热蕴结肌肤,湿则渗液,热盛肉腐生疱,皮肤瘙痒,而苦参等中药的功能为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祛风止痒、润肤止痛。由于中药从本病机制上得到调理,所以收效明显。本法治疗该病,虽疗程较长,但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掌跖脓疱病时以少采用激素为宜。我们在治疗的患者中,发现多数女性患者在月经前病情加剧,其病因是否与内分泌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