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UAP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及血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液粘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及降低血液粘度,毒副作用小。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心绞痛,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严重,常发生难治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又一危险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葛根素注射液治疗UAP 36例并进行了临床分析,观察其疗效及对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8例病例均参照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临床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均符合UAP的诊断标准,包括初发劳力型、恶化劳力型、自发型和梗塞后心绞痛。排除严重的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重度心律失常、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抗凝禁忌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0±5.6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9±3.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3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若心绞痛发作严重,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每次0.3~0.6mg。
1.3 观察指标
①心绞痛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程度、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②心电图监测:每2~3日查1次12导联心电图,如有心绞痛发作时随时记录心电图,密切观察ST-T改变;③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1.4 心绞痛缓解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
1.5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ST-T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1mV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ST段,T波改变均未达到有效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65.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比较 (略)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变化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变化比较 (略)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比较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见表3。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b: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面红,对照组有1例病人出现暂时性腹胀,均未影响治疗,继续用药后自行消失。两组均无出血、心梗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UAP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合并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缺血、缺氧[2]。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化学名为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为血管扩张药,具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改善缺血心脏的收缩功能,活血化瘀,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本组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说明葛根素注射液在改善UAP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粘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毒副作用小。所以葛根素注射液治疗UAP安全、有效。
【】
陈灏珠.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分类[J].中华内科杂志,1991,33(8):507-508.
张少华.水蛭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4,22(4):34-35.
刘素云,李拥军,齐华阁,等.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影响[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7):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