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占位性病变39例超声造影鉴别诊断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海燕,高勇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超声造影在不同性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和价值。方法:使用造影剂SonoVue及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成像CnTI技术,对超声检出的肝脏占位性病变39例行超声造影研究。病变经手术病理、增强CT或增强MRI等作为最终确诊依据。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准确36例(92.3%)。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术;定性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26~72岁,平均42岁,病灶12~63 mm,平均32 mm。肝占位性病变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10例,炎性假瘤2例,硬化结节4例,炎症性病变6例,局灶性脂肪堆积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诊断结果原发性肝癌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炎症性病变3例经随访证实,3例超声造影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病理证实为炎症性改变,其余病例均经增强CT或增强MRI及密切随访确诊。

    1.2   方法   (1)采用Bracco公司的造影剂SonoVue,造影剂微泡为磷脂微囊的六氟化硫(SF6),经肘部浅静脉注入人体,采用团注法,2 s内将造影剂全部推入;(2)使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先用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肝脏,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血供情况,频谱多普勒测其血流阻力指数(RI),作出造影前的初步诊断。然后采用与该诊断仪匹配的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机械指数<0.09,注入造影剂同时启动造影程序,仪器内置录像造影全过程。

    造影时相:10~40 s为肝动脉相,40~80 s为门脉相,80~240 s为实质相[1],记录病灶开始增强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成低回声时间,及增强方式。

    2   结     果

    2.1   原发性肝癌9例   病灶均在动脉期开始快速整体增强(12~27 s),并在动脉期达到峰值(16~35 s),减退成低回声时间1例于动脉期(36 s),1例于实质期(180 s),其余均在门脉晚期实质早期(70~100 s)。

    2.2   转移性肝癌4例   (5个病灶)均在动脉期表现为周边部环状增强(17~23 s),减退成低回声时间1个于动脉期(34 s),其余4个病灶均于门脉相减退呈低回声改变。

    2.3   肝血管瘤10例   6个病灶于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并呈结节状向中央充填,门脉期及实质期造影剂不断向病灶中央充填,表现为高回声或等回声,2个病灶于门脉期开始增强,增强方式同前,2个较小病灶整体均匀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未见减退。

    2.4   炎症性病变6例   5例动脉期开始不均匀增强(15~25 s),并于动脉期达到峰值(20~32 s),病灶内部可见低回声区(未增强区),门脉期减退成低回声。1例病灶与肝实质同步增强,30 s开始减退,门脉期呈低回声。

    2.5   炎性假瘤2例   病灶始终未见增强,硬化结节4例,病灶与肝组织同步增强同步减退。局灶性脂肪堆积2例,病灶与肝组织同步增强同步减退。

    2.6   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   病灶于动脉期从中央向周边部快速增强,并于动脉期达到峰值,门脉期及实质期未见减退呈等回声改变。

    3   讨     论

    由于超声造影可持续动态观察肿瘤及肝实质内造影剂进入及消退全过程,因此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定性诊断率[2]。根据本组病例,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观察:(1)动脉期是否增强,增强者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炎症性病变;(2)增强方式:原发性肝癌为快速整体增强,转移性肝癌为周边部环状增强,肝血管瘤为周边环状增强,并呈结节状向中央充填,局灶性结节增生为从中央向周边部快速增强,炎症性病变为不均匀增强、内部可见低回声区(未增强区);(3)是否减退: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炎症性病变大多快速减退,门脉期或实质期呈典型低回声。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未见减退,实质期呈等回声或稍高回声;(4)病灶与肝组织同步增强,同步减退:硬化结节、局灶性脂肪堆积;(5)病灶始终未见增强:炎性假瘤。

    本组病例中,6例炎症性病变与原发性肝癌在造影剂充填及减退方式上相似,其中3例临床症状明显(右上腹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结合临床表现得出准确结论,另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故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本组3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率92.3%,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优点:(1)无放射性辐射,造影剂无过敏反应,无肝肾毒性;(2)可动态连续观察,尤其一些病灶动脉早期的快速增强方式的观察较CT、MRI受扫描时间影响有一定的优越性。缺点:(1)超声造影检查只能局限于某个病灶的观测;(2)当病灶位置较深或位于右叶膈顶肺气遮挡区,或患者透声差等情况,则不能达到满意检查效果。对炎性病灶及不典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超声医学[M]. 第5版. 北京: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9-21.

[2] 徐海珊,范小明,汤富刚,等.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 全科医学临床与,2007,5(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