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宁对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东东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强力宁对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为常见并发症。2005年10月~2006年6月在本地区造成大流行。我院在2006年1月~5月期间诊疗的门诊及住院病儿138例,分别采用强力宁和一般抗病毒治疗收到不同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8例患儿均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两侧或单侧腮腺及颌下腺肿痛。发热108例,体温38~39.5℃,出现头痛102例,呕吐72例,腹痛36例,颈抵抗3例。脑电图轻度异常66例,中重度异常9例;淀粉酶200~300u/L 6例,300~500u/L 39例,>500u/L 15例;肝功能示ALT升高15例,AST升高30例;血常规WBC>10×109/L 33例,<4×109/L 15例,余正常。男99例,女39例,平均年龄7岁。其中75例经脑电图、脑脊液检查证实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2例因腹痛明显,左上腹压痛,呕吐及血淀粉酶明显升高(最高达1950u/L)并经查血脂肪酶证实,诊断为合并胰腺炎。将138例随机分为两组:75例为治疗组,63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把对强力宁和病毒唑等药过敏者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列入本次分析,同时排除各型传染性肝炎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强力宁0.8~1.6ml/(kg·d)加葡萄糖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分别用病毒唑10~15mg/(kg·d)或穿琥宁或阿昔洛韦静滴,或者予干扰素肌注。其余对症处理相同,5~7天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行1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24~48h内体温正常,无头痛,无腹痛、呕吐,两腮部及颌下腺肿胀明显消退;显效:48~72h内体温正常,无头痛、呕吐,腹痛止,腮腺肿痛明显减轻;有效;72~96h内体温正常,腮腺肿痛减轻,头痛、腹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96h后体温不退,仍腹痛、头痛、呕吐或加重。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表1显示强力宁治疗组治愈率50.67%,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33.33%,有效率82.53%。经χ2检验两组治愈率(χ2=4.02,P<0.05)及有效率(χ2=3.89,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

    2.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 见表2。两组资料显示,治疗组退热时间,头痛,腹痛消失及腮腺肿痛消退时间明显缩短,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 (天,x±s)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有时其他唾液腺亦可累及。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RNA),病毒呈球形,直径100~200nm,包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腮腺肿大前6天至肿后9天从唾液中可分离,其传染期则从腮腺肿大前24h至消肿后3天。因此腮腺肿胀尽早消退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睾丸炎、胰腺炎等为常见并发症。有谓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30%~50%甚至60%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系因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 临床上发现部分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查肝功能ALT、AST升高,肝脏作为消化系统重要的腺体器官,亦可被腮腺炎病毒损害[2]。在对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应用强力宁治疗时,发现该药对流行性腮腺炎多数临床表现均有较明显改善作用。

    强力宁为复方制剂,由甘草酸单铵,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在流行性腮腺炎过程中考虑通过以下机制完成:(1)甘草酸单铵肝脏的固醇代谢酶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醇的灭活,使用后显示明显皮质激素样效应,如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膜结构等作用,无明显皮质激素样副作用[3,4]。(2)诱生γ-IFN及白介素Ⅱ,提高NK细胞活性和OKT4/ OKT8比值和激活网状皮质系统,调节免疫抗病毒作用[3]。(3)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细胞膜磷脂酶A2(PL- A2)和前列腺E2(PGE2)的形式和肉芽肿性反应;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脂的产生和形成,降低脯氨羟化酶的活性[3];调节钙离子通道,保护溶酶体膜及线粒体,减轻细胞的损伤和坏死。(4)盐酸半胱氨酸在体内转换为蛋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合成胆碱和肌酸,可以保护肝脏作用[5]。

    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多种抗病毒药物均不敏感,临床应用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由此可见强力宁通过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避免细胞损伤和坏死,抑制病毒等不同作用机制,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效果明显。本组资料显示,强力宁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强力宁组退热时间和腮腺肿胀消退、头痛及腹痛缓解时间均缩短(均P<0.01)。从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实践证明,强力宁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过程中,具有疗效好、作用快、副作用小等特点,明显优于一般抗病毒治疗,值得推广。

【】
  1 陈灏珠.实用内,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4-327.

2 杨好妹,李伟.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肝功能生化改变29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2):728.

3 李岭森.强力宁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医师进修杂志,1994,17(8):40.

4 蔡美江.强力宁的临床应用.辽宁医学杂志, 1996,10(3):150.

5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