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和浙医一院2003至2005年28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均为继发性感染即条件性致病。原发基础疾病:糖尿病3例,皮肌炎长期行免疫抑制剂1例,恶性血液病化疗9例,小细胞肺癌放化疗3例,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重症肺部感染,长期大剂量抗生素治疗2例,肺结核7例。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体征均无特异性,除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外,有畏寒、发热(长期低热或中度及高热)、盗汗、咳嗽、咳痰、胸闷、气喘、消瘦、乏力、恶病质等,部分患者伴咳血。
1. 2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常规胸部正侧位片和CT平扫,部分患者加CT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CT检查。CT扫描用Philips 4层螺旋CT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或GE Hispeed CT/i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110mA,重组层厚、间隔5~10mm,300mgI/ml非离子型造影剂90ml,注射速率3ml/s,延时30~40s扫描,部分病灶行1~2mm薄层高分辨率扫描,怀疑曲菌球的患者采用仰卧和俯卧2种体位扫描方式。
本组病例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最终确立,依靠分析其CT征象并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痰液、支气管吸出物涂片和真菌培养,经皮肺穿刺及剖胸组织病和微生物检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疗效的观察。
2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复杂多变,呈多种性质和形态学改变,肺部可见单一性质的病变,也可见多种性质病变同时或先后并存。
2. 1结节性病灶5例结节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中下肺野分布为主,轮廓欠光滑,可有分叶和毛刺征象,大部分边界清楚,仅少数结节周围绕以磨玻璃样阴影呈“晕轮”征(图1),此类结节又称出血性结节,有报道认为此征象为肺部真菌感染特征性征象之一[1]。
2. 2肿块5例单发或多发,有分叶、毛刺、周边棘状凸起、胸膜凹陷征象,单发的肿块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困难(图2)。
2. 3肺炎性实变5例单一或累及多个肺叶、肺段的大片实变,可有“充气支气管征”,其中1例同时有厚壁空洞形成(图3)。
2. 4支气管肺炎样改变4例沿支气管分支走行的斑片和网絮影。
2. 5空洞4例薄壁或厚壁空洞,以厚壁空洞多见,壁厚薄不均匀,内壁不光整,见细小的结节样突起,外壁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征象,空洞可在原真菌感染结节和肿块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前者的空洞内壁较光整。
2. 6曲菌球3例为诊断肺部曲霉菌感染最具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呈圆形、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可寄生于肺部原有的空腔或空洞病变内,也可发生在真菌结节、肿块形成的空洞中。可有钙化,其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病变与洞壁间有一新月形间隙,称“新月征”(图4),改变扫描体位曲菌球位置变动,提示病变在空洞内呈游离状。
2. 7磨玻璃样阴影6例密度淡薄,边缘模糊,内可见血管影,少数病例病变游走,似过敏性肺炎。
2. 8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淋巴结轻、中度肿大,一般<1.2cm, 由真菌沿淋巴道播散引起。
2. 9胸腔积液2例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一般与肺部病灶同侧。
3讨论
真菌广泛存在于界,也可寄生于人体的某些部位,如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或阴道等处。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人类感染性疾病,它不仅可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板,而且可侵犯真皮、黏膜和内脏,其中呼吸系统真菌病为所有内脏真菌病的首位。按真菌的致病性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两类。肺部真菌感染绝大部分为条件致病性真菌,以念珠菌、曲霉菌最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等。患者常有基础疾病或有诱发因素,使免疫力低下而发病。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两种,继发性真菌感染由于肺周围器官感染的真菌直接蔓延而来,或为远处器官感染的真菌经血或淋巴播散至肺部。
本组28例肺部真菌感染,X线胸部平片除了3例临床高度怀疑真菌感染,结合系列胸片动态观察提出了诊断外,其余25例均未考虑真菌感染,而通过CT扫描,对19例首诊提出了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从而指导临床作更进一步检查,最终对疾病的明确诊断和积极起了关键作用,可见CT检查对部分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真菌侵入肺组织后将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急性炎症反应的基本病理改变有凝固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脓肿形成;慢性炎性反应包括肉芽肿和肺纤维化[2],与传统X线平片相比,CT由于其自身优势,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能较好的反映上述病理变化。回顾分析本组28例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作者认为有发生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和高危因素者,若出现下列征象,应高度怀疑真菌感染可能:肺部空洞或空腔病变内可见随体位改变而变动的球形病灶,病灶与空洞间有“新月征”;双肺多发结节和/或肿块,结节肿块周围绕以磨玻璃样阴影呈“晕轮征”;肺部结节、肿块、空洞及其它性质的病变,发病部位在非结核好发部位,形态学非典型肺转移性肿瘤表现[3];肺内出现多种性质、形态的病变,临床抗炎、抗结核疗效差且病变在治疗同时呈进行性。肺内弥漫性炎性实变灶伴结节、肿块、空洞等是真菌感染肺内播散的常见CT表现,需与结核播散、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等鉴别。询问病史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也是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线索和依据[4]。
【】
1 杜湘珂,罗德磬.胸部CT图谱.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16.
2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90~91.
3 Lacomis JM,Costello P,Vilchez R,et al.The radiology of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in a tertiary medical.Thorac Imaging,2001,16:139.
4 Erasmus JJ,McAdams HP,Rossi S,et al.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 intrapulmonary air and fluid collections.Radiol Clin North Am,2001,38(2):38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