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罗脑炎和尼派脑炎
1 致病因子
WNE和NE的致病因子均为病毒。前者属黄病毒科,和乙型脑炎病毒相似,其直径为30~35nm,属RNA病毒(见图1);有两个型,只有Ⅰ型与人类脑炎有关,Ⅱ型与人类脑炎无关,只在非洲局部地区使动物致病。早在1937年在乌干达的西尼罗(West nile)河流域从一名病妇身上分离 到一种未知的病毒,所以即称为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EV),其所致的脑炎即称为WNE;后者是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但不能归入已知的副粘病毒属,而和1994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的能感染马的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密切相关,但不属于这个病毒,故有人称之为亨德拉样病毒(Hendra - like virus),后来就与 其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副粘病毒属[1,2]。1998~1999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先后爆发了脑炎,就是由此病毒所致,其名称来自马来西亚一个死者所在的村庄尼派(Nipal),首次在该死者身上分离到一种以前从未认识的病毒,因而就把这个病毒命名为尼派病毒(Nipal virus,NV),并成为独立的名称,其所致的脑炎 即称为NE[3]。
2 流行简况
WNE世界流行的时间和地点见表1。表1 WNE的流行时间和地区(略)
WNE在全球其实已经爆发流行了半个世纪多,只是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WNE自发现以来,在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温、热带地区都曾经爆发流行过,直至1999~2002年的夏秋季,美洲也见有此病大爆发,流行凶猛。美国纽约州首先发现WNE,也是美洲的首次,属新疫区。截止2003年,美国已有45个州发病,各州WNE发病者或WNE的感染者,感染与发病数字已增至9300余例,其中240例死亡。去年又发现了2470例,其中88例死亡[4]。目前感染与死亡的病例数还在上升之中。至此WNE在美洲也才受到人们的关注。加拿大发病141例,其中疑似诊断84例,5例死亡 ,确诊57例,2例死亡。
我国也受到此病的严重威胁:我国存在着该病毒传入的条件;在我国鸟的种类很多,可为该病毒的宿主,且随着季节而南北迁徙;易感动物,马、猪等分布广泛,蚊子传染布全国;国际交往和贸易频繁;生物武器的恐怖威胁尚未消除[5]。
NEV也属RNA病毒,其大小为120-500nm。NE则是新发现的病种,首见于马来西亚。1998~1999年期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先后局部发病。前者发病265例,病死105例,病死率达39.6%;后者发病11例,病死1例。发病以男性成人为主[10]。灭蚊和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并不能防止NE的流行。
3 传播方式
WNV主要感染鸟类,如乌鸦、火烈鸟、杜鹊、海鸥、鸬鹚、秃鹫和鸽子等,其次感染哺乳动物,如马、狗、骆驼、猫、蝙蝠、鼠和家兔等。这些动物可成为病毒的宿主和传染源,并可致其大量死亡(例如乌鸦等),但典型的宿主是野生的鸟类和家禽[11]。
病毒在宿主鸟体内存活的时间很长,就秃鹫和鸽子而言,可存活20~100d;然后再经过蚊子特别是三带舌库蚊、尖音库蚊和致乏库蚊等携带病毒感染于人体。蚊吸血后,病毒在蚊体内的血中仍然可以复制。其流行环节为鸟-蚊-人。
当前WNE流行有三大特征:①人和马的发病率迅速增高;②重型病例增多,中枢神经损害突出,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各型病例增多;③脑炎爆发前夕,常有大批鸟类死亡(例如美国)。
NV可以感染猪、狗、猫、蝙蝠、大鼠及鸡等,使其成为传染源,尤其是猪。马来西亚有一种海岛蝙蝠[俗称飞狐(flying foxes)]可为自然宿主,猪食其吃剩的果实和其排泄物后而受感染。目前已经从蝙蝠中分离到四种副粘病毒,即亨德拉病毒、NV、Menangle病毒和Tioman病毒。前三种已知是人兽共患病毒[10,12]。人直接接触猪的体液和尿液,如接生猪崽、病猪、收取猪精和配种等,或接触病猪、猪的呼吸道分泌物,而受到感染。猪感染病毒后可无任何症状,或主要表现为肺炎,极少发生脑炎。猪的病死率仅为1%~5%,而病毒从猪传到人体,则主要表现为重度脑炎。目前尚无食用猪肉而得病的报道。NV可广泛侵犯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造成广泛的脑梗塞或病毒直接感染脑神经元而致死[3]。
4 流行特征
WNE无年龄、性别界限,好发于温带,特别是夏秋季节的三角洲和江河流域,因为该地区温暖、潮湿,所以蚊子更容易孳生、繁殖,加之人群裸露部位多,带病毒的蚊子叮咬的机会也多,所以WNE容易在此季节中扩散。主要发生于年老体弱者。NE多经呼吸道传播,故主要爆发于冬春季节。青壮年男性为好发对象,约占80%,男女之比为45:1[13]。儿童发病极少见。几无接触生、熟猪肉而感染者。但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尿液可能发生感染[12,13]。至目前,尚无NE再度流行的报道,但全球都有蝙蝠-猪-人的生物链,故再发生NE的可能性依然存在[12]。内传播的危险性很小[13]。
这两种脑炎均未见有人间传播。
5 临床表现
WNE和NE的潜伏期相仿,分别为3~15天和4~18天,均以隐性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基本相同,轻者如同感冒,症状轻微。部分病人在此基础上会继续,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肌痛、肌无力、嗜睡、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反射消失、共济失调和昏迷等表现,直至死亡[2,11,14]。临床上均可观察到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这三个类型。人类感染WNV的主要表现为亚临床型,显性感染只占1%[11]。WNE可并发 淋巴结肿大、皮疹、腹痛和腹泻。NE可兼有肺炎(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14],心和肾的炎性病变。病死率WNE为5.75%(214/3737例,美国)、3.5%(2/57例,加拿大),NE为40%,且有15%的患者留有神经后遗症[13]。
6 诊断
这两种脑炎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的脑炎相仿,只有依据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资料才能鉴别。WNE病初的常用方法是测定血清和CSF中的IgM抗体,发病首周即可阳性,总阳性率为81.4%,但与黄病毒有抗原交叉反应。另可用实时PCR(real time-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近有人用Tagman RP-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分别为100%和95%。NE可用ELISA法和免疫荧法测定IgM抗体。可从患这两种脑炎的患者的血液和CSF中分离病毒。NE首先应与乙型脑炎鉴别:NE以成人为主,同一猪宰点集体发病;接触猪者发病率高;同一环境,不接触猪不发病;有乙型脑炎的接种史[13]。
7 防治
我国已制订西尼罗热的防控方案。
WNE的有效预防在于早期控制幼蚊,消灭其孳生地,同时减少人群的暴露;当脑炎发作时,应在疫区开展大范围的灭蚊,并开展卫生宣传,减少人群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傍晚蚊子活动频繁时,更应保护好裸露部位。要观察鸟类的死亡情况,以及时地预测此型脑炎的爆发。至于NE则与感染尼派病毒的猪有关,故首先应对猪进行检疫,凡是感染的猪都应当予以活埋。马来西亚处死感染的家猪已达100多万只。非皮肤的传播,如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及组织都会含有NV,应避免吸入或接触。戴口罩可部分预防。新加坡曾有两个屠杀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猪的站点,一个站点的宰猪者宰猪时戴口罩,因而不发生感染,另一个站点的宰猪者宰猪时不戴口罩,都发生了感染、对这两种脑炎,有效的预防方法有赖于疫苗的发明。最近美国已将WNV DNA疫苗试验性用于临床[4],可望将来达到全面预防。
至今对这两种脑炎并无特殊疗法,主要用支持、止痉和对症处理。已确诊者可试用利巴韦林(ribavirin)及其衍生物等。利巴韦林轻型者可以口服,重型者可大剂量静脉给药,但注意毒性反应;也可选用阿昔洛韦(aciclovir)[9,14]。
【】
1 Chua KB, Bellini WJ, Rota PA, et al. Nipal virus: a recently emergent deadly paramyxovirus.Science, 2000, 288 : 1432~1435.
2 Goh KJ, Tan CT, Chew NK,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Nipal virus encephalitis among pig farmers in Malaysia. N Engl J Med. 2000, 342 : 1229~1235.
3 Chua KB, Goh KJ, Wong KT, et al. Fatal encephalitis due to Nipal virus among Pig-farmers in Malaysia. Lancet.1999, 354 : 1257~1259.
4 陈勇. 西尼罗病毒DNA疫苗开始临床试验 .健康报. 2005,4,25.
5 郑灵巧. 西尼罗热的威胁不可小视. 健康报. 2003, 9: 9.
6 Lancet. Exotic diseases close to home. Lancet. 1999, 354 : 1221.
7 Jia XY, Briese T, Jordan I, et al. Genetis analysis of West Nile. New York 1999 encephalitis virus. Lancet. 1999, 354 : 1971~1972.
8 魏民.徐丹. 西尼罗脑炎的爆发流行.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0, 27 : 159~161.
9 Jordan I, Briese T, Fischer N, et al. Ribavirin inhibits West Nile virus replication and cyto- pathic effect in neural cells. J Infect Dis. 2000, 182 : 1214~1217.
10 Parashar UD, Sunn LM, Ong F. et al. Case-control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ew zoonotic paramyxovirus,Nipal virus,during a 1998-1999 outbreak of severe encephalitis in Malaysia. J Infect Dis. 2000,181:1755~1979.
11 Nash D,Mostashari F, Fine A, et al. The outbreak of West Nile virus infection in the New York city area in 1999. N Engl J Med. 2001,344: 1807~1813.
12 鲁向锋,汪志国,王滨有. Nipal 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25:541~542.
13 Mounts AW, Kaur H, Parashar UD,et al. A cohort study of heath care workers to assess nosocomial tranmissbility of Nipal virus, Malaysia,1999. J Infect Dis,2001,183:810~813.
14 Paton NI, Leo YS, Zaki SR, et al. Outbreak of Nipal virus infection among abattoir workers in Singaore. Lancet,1999,354:1253~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