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关键词】 芬太尼
分娩痛是产妇中普遍存在的难以忍受的剧痛,给产妇带来很大的身心痛苦,有的产妇因惧怕分娩,从而使剖宫产率升高。随着医学的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减轻和消除分娩疼痛,已成为麻醉科和产科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院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至5月在本院住院待产和急诊入院的初产妇200例,年龄20~30岁;孕38~41周。无明显头盆不称及产科合并症,胎儿情况正常,其中100例无硬膜外阻滞禁忌证,孕妇及家属要求镇痛分娩的作为镇痛组,其余10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镇痛组临产后宫口开大2~3cm开始入产房,助产士常规测量产妇血压,心率,氧饱和度,胎心率,宫缩强度,同时开放静脉。麻醉医生让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置产妇于左侧卧位,麻醉医师开始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2%利多卡因2~3ml作为试验量,并向头端置管4cm,观察3~5min无全脊麻现象追加0.6%利多卡因6~8ml,使镇痛平面控制在T10以下,随后连接镇痛泵(博创PCA镇痛泵)[1],镇痛泵溶液配置为0.1%罗哌卡因与1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ml,持续量为5~8ml/h,产妇感觉疼痛自主进行加药,PCA量为3~5ml,锁定时间为10~15min,至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对照组产妇中宫口开大3cm后,未予任何镇痛措施,产妇接受常规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镇痛效果,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 评分,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方法(VAS)以100mm片段两端分别标上0和100,0端表示正常,10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让产妇在线上标出疼痛的准确位置,用尺子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以表示疼痛的强度,30mm以下为不痛[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镇痛前两组产妇均感到剧烈疼痛,VAS评分90~100分,镇痛后镇痛组VAS评分逐渐降低(0~40),与镇痛前比,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略)
2.2 产程比较
两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略)
2.3 分娩镇痛
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3)。表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略)
2.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4)。表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分娩镇痛是产妇中普遍存在的剧烈疼痛,不但可使产妇情绪紧张,焦虑,烦躁,进食减少,而且因害怕疼痛而导致剖宫产率上升;产痛还可致身体过度换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增高,向胎儿释放的氧减少,加之,因宫缩屏气均可导致母婴低氧血症,而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解决了自古以来产妇分娩时的剧烈疼痛,不仅使产妇消除了恐惧,能够进食和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并能与医务人员较好配合,减少了操作难度,还能使产道松弛,产程缩短,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应用镇痛泵维持,使药物浓度更稳定,而且给药个体化,更方便、 有效,母婴均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与布比卡因相当,对运动神经阻滞弱于布比卡因,具有感觉-运动分离明显的特点,在低浓度时更加显著,且毒性比布比卡因低,不增加妊娠期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胎儿耐受性更好,更安全,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影响小。
芬太尼属于麻醉性镇痛药,与脊髓中阿片类受体结合,阻碍痛觉的传入,与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合用,既可降低局麻药浓度,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减少运动阻滞,有利于第二产程产妇用力屏气,又可增强镇痛效果,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
1 皮回春,刘锦芝. 孕妇自控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0(17):606~608.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 麻醉学 . 第3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2~633.
3 左素梅,赵小红. 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进展 . 妇产科分册,2000,27:151~152.